简介
目录
目录
2.1 货币的两个流程
2.2 改革前货币和银行体制的特征
3. 银行体制改革
3.1 新银行体系的结构
3.2 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关系
3.3 在华外资银行
3.4 银行体制的问题
附录 部分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分支机构及代表处
4. 什么是货币?
前言
4.1 货币的定义
4.2 货币的不同度量
第二篇 货币供给过程
5. 货币供给过程
5.1 基础货币及其构成
5.2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5.3 乘数
5.4 乘数的可预测性
5.5 货币供给、基础货币与乘数
6. 货币政策
6.1 宏观信贷控制手段
1. 导论
6.2 流通中现金是有效的目标吗?
6.3 1984—1988年期间的货币政策
6.4 1988—1991年期间的货币政策
6.5 1993年的紧缩措施
6.6 小结
7. 利率
7.1 改革前的利率政策
7.2 改革时期的利率政策:理论
7.3 改革时期的利率政策:实践
7.4 其他利率数据
1.1 未来改革的深化
8. 货币流通速度
8.1 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
8.2 价格指数偏低假说
8.3 被迫储蓄假说
8.4 货币化假说
9. 货币化进程的证据
9.1 流通中现金的分配
9.2 农村中的制度变革
9.3 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
1.2 改革蓝图
9.4 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
9.5 自由市场的发展
9.6 地区间货币流动
9.7 货币的体外循环
9.8 小结
10. 通货膨胀预期和价格波动
10.1 价格波动性的衡量和通货膨胀预期
10.2 经验结果
10.3 估计中的异常值问题
10.4 小结
1.3 本书重点
附录 工资决定方程
11. 货币需求
第三篇 货币需求
11.1 与中国货币需求相关的一些问题
11.2 有中国特色的货币需求
11.3 数据
11.4 货币需求函数和经验结果
11.5 小结
附录A 混合价格指数:一个例子
附录B 数据
第四篇 货币和通货膨胀
附录 中国GNP之谜
12. 价格改革与通货膨胀
12.1 价格改革的原因和目标
12.2 中国价格改革的简短回顾
12.3 通货膨胀因素分析
12.4 小结
13. 中国通货膨胀模型
13.1 通货膨胀的描述性模型
13.2 诺顿的宏观经济阐释
13.3 王(Wang)的模型
13.4 费尔德斯坦和哈的模型
第一篇 中国的金融体制:概况
14. 货币与经济活动
14.1 货币变量和收入变量的因果分析
14.2 格兰杰检验(Granger Test)的经验结果
第五篇 中国金融市场
15. 非银行金融机构
15.1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CC)
15.2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CITIC)
15.3 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CVTIC)
15.4 邮政储蓄
15.5 农村信用合作社
2. 改革前的货币银行体制
15.6 发展中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
16. 股票和债券市场
16.1 金融资产的构成
16.2 政府债券市场
16.3 中国的股票市场
16.4 上海的股票市场
参考文献
后记
qLx
2.1 货币的两个流程
2.2 改革前货币和银行体制的特征
3. 银行体制改革
3.1 新银行体系的结构
3.2 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关系
3.3 在华外资银行
3.4 银行体制的问题
附录 部分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分支机构及代表处
4. 什么是货币?
前言
4.1 货币的定义
4.2 货币的不同度量
第二篇 货币供给过程
5. 货币供给过程
5.1 基础货币及其构成
5.2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5.3 乘数
5.4 乘数的可预测性
5.5 货币供给、基础货币与乘数
6. 货币政策
6.1 宏观信贷控制手段
1. 导论
6.2 流通中现金是有效的目标吗?
6.3 1984—1988年期间的货币政策
6.4 1988—1991年期间的货币政策
6.5 1993年的紧缩措施
6.6 小结
7. 利率
7.1 改革前的利率政策
7.2 改革时期的利率政策:理论
7.3 改革时期的利率政策:实践
7.4 其他利率数据
1.1 未来改革的深化
8. 货币流通速度
8.1 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
8.2 价格指数偏低假说
8.3 被迫储蓄假说
8.4 货币化假说
9. 货币化进程的证据
9.1 流通中现金的分配
9.2 农村中的制度变革
9.3 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
1.2 改革蓝图
9.4 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
9.5 自由市场的发展
9.6 地区间货币流动
9.7 货币的体外循环
9.8 小结
10. 通货膨胀预期和价格波动
10.1 价格波动性的衡量和通货膨胀预期
10.2 经验结果
10.3 估计中的异常值问题
10.4 小结
1.3 本书重点
附录 工资决定方程
11. 货币需求
第三篇 货币需求
11.1 与中国货币需求相关的一些问题
11.2 有中国特色的货币需求
11.3 数据
11.4 货币需求函数和经验结果
11.5 小结
附录A 混合价格指数:一个例子
附录B 数据
第四篇 货币和通货膨胀
附录 中国GNP之谜
12. 价格改革与通货膨胀
12.1 价格改革的原因和目标
12.2 中国价格改革的简短回顾
12.3 通货膨胀因素分析
12.4 小结
13. 中国通货膨胀模型
13.1 通货膨胀的描述性模型
13.2 诺顿的宏观经济阐释
13.3 王(Wang)的模型
13.4 费尔德斯坦和哈的模型
第一篇 中国的金融体制:概况
14. 货币与经济活动
14.1 货币变量和收入变量的因果分析
14.2 格兰杰检验(Granger Test)的经验结果
第五篇 中国金融市场
15. 非银行金融机构
15.1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CC)
15.2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CITIC)
15.3 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CVTIC)
15.4 邮政储蓄
15.5 农村信用合作社
2. 改革前的货币银行体制
15.6 发展中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
16. 股票和债券市场
16.1 金融资产的构成
16.2 政府债券市场
16.3 中国的股票市场
16.4 上海的股票市场
参考文献
后记
qLx
当代经济学文库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