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意蕴

副标题:无

作   者:陈旭光著

分类号:

ISBN:978730003020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艺术的意蕴》在艺术与人文精神的广阔坐标上,从世界客体、创造主体、作品本体、接受主体等多种维度入手,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艺术及艺术学的有关问题:诸如艺术学的历史、对象构成、学科定位、人文价值、艺术在现代面临的问题等,并在论述中穿插进大量生动的例子和精美的图片,引导读者进入到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作一次心灵的巡礼,从而提高读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艺术的意蕴》可作为高校人文素质课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一般读者的人文修养读物。

目录

艺术的基本问题——代前言
第一章 古老的艺术与年轻的艺术学
  艺术:术语的困惑í
  艺术:从历史的方向看í
  艺术之成为艺术í
  艺术学前史:简略的回顾í
  艺术学学科:对象、方法与体系
第二章 在贫乏的年代,艺术何为
  艺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活动í
  艺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需求í
  艺术和艺术学:人文学科与人文价值í
  艺术:永恒的人类精神家园
第三章 世界:作为艺术的本源
  世界作为艺术的本源
  “镜”与“灯”:表现与再现的矛盾í
  中西艺术实践:典型与意境的对立í
  超越表现/再现、典型/意境的对立
第四章 主体:走向自由的创造
  “人心之通天”:主体与客体的遇合í
  “人化的自然”: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í
.  “手中之竹”:艺术家与语言的搏斗í
  秘响旁通: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对话与潜对话
第五章 艺术本体论:作品与形式
  艺术品:何时?何地?何人?í
  艺术品对物的超越:物-器具-艺术品í
  艺术作品形式研究的回顾í
  艺术作品的层次分析
第六章 诸神的合唱:艺术接受探奥
  视界转换:走向接受之维í
  创造与“净化”:艺术接受的意义í
  共鸣或“视界融合”:艺术接受中的对话与潜对话
  “艺术必有意义”:惯例、程式、前理解与先结构
  “空故纳万象”:艺术接受的态度与层次
第七章 面对艺术新难题
  “米涅瓦”的预言:黑格尔与“艺术死亡”的难题
  现代艺术实践对艺术理论的全面挑战
  未完的结语:开放的艺术体系,永恒的艺术意蕴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艺术的意蕴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