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主要收集了35篇主要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撰写的有关文章,围绕
国内近年来一系列的热点和重要话题,分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中国
的人才和教育的话题,涵盖中国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
留学人员与海归潮。第二部分是有关中国模式与中国形象,包括中国模式,
中国的走出去与国际化,中国的国家形象与软实力的输出。第三部分是中国
经济转型与对策,其中涉及了经济转型及对策,对付金融危机挑战等。
目录
序/01
第一部分 中国的人才和教育
第一章 中国的人才引进与培养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中国的人才机制与创新型国家建设/03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中国需要建立大国型的人才战略/10
纽约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任张旭东:关于“千人计划”设立社会人文科学领域试点的建议/19
美国伊立诺伊理工学院计算机系主任孙贤和:事业是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的关键/22
日本德岛大学信息科学系教授任福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3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刘宏:英国和新加坡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41
第二章 聚焦中国的教育改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对中国教育和科研体制的初步研究/52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学院院长潘则建:中国教育改革的建议/63
日本法政大学工学研究生院院长李磊:对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私见/69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特别助理宋伟宏:创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75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授高唯:和国内大学交流合作的体会/79
第三章 中国留学人员与海归潮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李成:留学归国学者在中国高等教育的作用分析/86
加拿大麦科文商学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魏小军:海归的重返文化休克及相关政策建议/110
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副会长高伟民:海外专业人士以团队的形式为国服务和回国创业/119
第二部分 中国模式与中国形象
第四章 中国模式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宋立刚: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机会与挑战/129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中国模式的特点、挑战及展望/137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黄靖:中国模式受到根本性挑战/149
美国丹佛大学教授赵穗生:中国模式能否取代西方的现代化模式?/156
第五章 中国的“走出去”与“国际化”
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总裁张红力:坚定不移走出去 战略性获取资源/166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张康清:西方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喊“不”的原因分析/175
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教授赵红心:中国企业国际化中的市场进入与人才培育的探讨建议/187
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副主席黄惠燕:重视海外华人社团 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200
第六章 国家形象与软实力输出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史天健:重视传统文化对提升政府信任度的积极作用/206
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教授王坚:关于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若干思考与建议/212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陶庆华:中国需要符合国民认知的国家形象/220
宏道资讯公司董事长陈丕宏:物竞“人”择,适者生存/223
第三部分 经济转型与对策
第七章 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中国商务中心主任刘洪: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挑战、战略要素和政府政策/237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挑战/24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与其家电下乡,不如藏富于民/254
加拿大鲁珀特市政府官员程乃立:中国应注意发展创意性经济/256
第八章 应对金融危机挑战
高盛集团亚洲区主席胡祖六:如何看待金融监管/261
瑞士银行中国区主席李一:金融海啸与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268
加拿大怀雅逊大学管理学教授林小华:加拿大的经验教训与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274
美国华人银行家协会理事会主席刘恒中: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与应对金融危机/281
美国房地美公司风险控制部主任王雪松: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建议/294
后记/309
第一部分 中国的人才和教育
第一章 中国的人才引进与培养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中国的人才机制与创新型国家建设/03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中国需要建立大国型的人才战略/10
纽约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任张旭东:关于“千人计划”设立社会人文科学领域试点的建议/19
美国伊立诺伊理工学院计算机系主任孙贤和:事业是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的关键/22
日本德岛大学信息科学系教授任福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3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刘宏:英国和新加坡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41
第二章 聚焦中国的教育改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对中国教育和科研体制的初步研究/52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学院院长潘则建:中国教育改革的建议/63
日本法政大学工学研究生院院长李磊:对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私见/69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特别助理宋伟宏:创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75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授高唯:和国内大学交流合作的体会/79
第三章 中国留学人员与海归潮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李成:留学归国学者在中国高等教育的作用分析/86
加拿大麦科文商学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魏小军:海归的重返文化休克及相关政策建议/110
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副会长高伟民:海外专业人士以团队的形式为国服务和回国创业/119
第二部分 中国模式与中国形象
第四章 中国模式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宋立刚: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机会与挑战/129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中国模式的特点、挑战及展望/137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黄靖:中国模式受到根本性挑战/149
美国丹佛大学教授赵穗生:中国模式能否取代西方的现代化模式?/156
第五章 中国的“走出去”与“国际化”
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总裁张红力:坚定不移走出去 战略性获取资源/166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张康清:西方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喊“不”的原因分析/175
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教授赵红心:中国企业国际化中的市场进入与人才培育的探讨建议/187
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副主席黄惠燕:重视海外华人社团 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200
第六章 国家形象与软实力输出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史天健:重视传统文化对提升政府信任度的积极作用/206
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教授王坚:关于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若干思考与建议/212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陶庆华:中国需要符合国民认知的国家形象/220
宏道资讯公司董事长陈丕宏:物竞“人”择,适者生存/223
第三部分 经济转型与对策
第七章 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中国商务中心主任刘洪: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挑战、战略要素和政府政策/237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挑战/24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与其家电下乡,不如藏富于民/254
加拿大鲁珀特市政府官员程乃立:中国应注意发展创意性经济/256
第八章 应对金融危机挑战
高盛集团亚洲区主席胡祖六:如何看待金融监管/261
瑞士银行中国区主席李一:金融海啸与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268
加拿大怀雅逊大学管理学教授林小华:加拿大的经验教训与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274
美国华人银行家协会理事会主席刘恒中: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与应对金融危机/281
美国房地美公司风险控制部主任王雪松: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建议/294
后记/309
Suggestions for China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