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温暖心灵的又一力作
编辑推荐:
想必很多电视观众还记得,今年“十一”长假期间,曾经以《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为亿万观众、读者送去热腾腾的心灵鸡汤的于丹,竟然一袭中式服装,坐在CCTV-3“文化访谈录”节目主持人马东身边,一连七天侃起了昆曲。这次从传统经典到传统艺术的“转身”,是于丹的率性而为,还是以往思路的延续?
如果说,《于丹论语心得》是借助传统经典《论语》给当代读者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向的导航,那么,《于丹?游园惊梦》则借昆曲给大家推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从容而温馨的生活方式。
所以,CCTV-3《于丹?游园惊梦》不同于昆曲知识的普及讲座,它淡化了昆曲的历史和过于专业的知识,而是以类型的方式呈现其审美特点,阐述了于丹对于当代人生活态度的忠告及建议。
在于丹看来,昆曲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于丹说:“我喜欢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叫作‘昆曲’。”她认为,昆曲那种细腻、婉转、精致、唯美的特点,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元素”,进入当下的时尚生活。比如,我们现在流行一种“慢活”的生活方式,所谓“慢活”,“它是指我们每天可以做一些从容舒缓的运动,比如说打打太极拳,练练瑜伽;过一过环保的生活,能够节约能源,能够有大段悠闲的时间与家人、与朋友分享。所有这些健康从容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慢活”的例子和元素,在昆曲中,触目皆是。于丹还强调了“过程”的重要。《牡丹亭》中,杜丽娘因为梦中遇到俊逸书生柳梦梅而情不能自已,醒来后要去“寻梦”,并因梦而亡又因梦而生。我们往往要问:这种追寻有什么结果?这种投入是否值得?于丹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爱的过程。过程关乎人心,不仅体现一种意愿,而且体现一种能力。能够享受过程,也就是能够享受人生。我们为什么到茶馆喝茶,为什么要去泡酒吧?消费不是一个物质的结果,而是一个精神愉悦的过程。
相信看过节目、读到书的观众、读者在惊叹于丹成功“变脸”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于丹依旧关注心灵,依旧在为当代读者煲一份“浓汤”。
去年11月26日,于丹的第一锅“心灵鸡汤”让那个冬天变得温馨,许多亲历者还清晰地记得当时许多感人的画面。整整一年过去了,还是那个于丹,还是一锅“心灵鸡汤”,但是器皿变了、调料变了,它是不是还符合大众的口味?让我们拭目以待!
目录
序(白先勇)
梦幻之美
游园(《牡丹亭》)
寻梦(《牡丹亭》)
深情之美
琴挑(《玉簪记》)
寻梦(《牡丹亭》)
拾画叫画(《牡丹亭》)
思凡(《孽海记》)
悲壮之美
刀会(《单刀会》)
苍凉之美
夜奔(《宝剑记》)
弹词(《长生殿》)
诙谐之美
跪池(《狮吼记》)
下山(《孽海记》)
灵异之美
钟馗嫁妹(《天下乐》)
活捉(《水浒记》)
断桥(《雷峰塔》)
风雅之美
太白醉写(《惊鸿记》)
后记
梦幻之美
游园(《牡丹亭》)
寻梦(《牡丹亭》)
深情之美
琴挑(《玉簪记》)
寻梦(《牡丹亭》)
拾画叫画(《牡丹亭》)
思凡(《孽海记》)
悲壮之美
刀会(《单刀会》)
苍凉之美
夜奔(《宝剑记》)
弹词(《长生殿》)
诙谐之美
跪池(《狮吼记》)
下山(《孽海记》)
灵异之美
钟馗嫁妹(《天下乐》)
活捉(《水浒记》)
断桥(《雷峰塔》)
风雅之美
太白醉写(《惊鸿记》)
后记
昆曲艺术审美之旅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