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宪法

副标题:无

作   者:江国华著

分类号:

ISBN:978730705823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宪法是法治的基础性要件,是法治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法治发育水平。倘若将法治国家比之如一只木桶,宪法就是构成这只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只木桶能够盛多少水,是由这块最短的木板所决定的。因此,要实现宪政国家的理想和目标,就必须在宪法这项基础性工程上花费足够的心力,正如同要想让木桶盛的水更多,就必须在最短的那块木板下更多的功夫一样。 这是一套面向普通公民的通俗法学读物。它融知识性、趣味性和简明性于一体,用公民平常的话语,谈公民关注的问题,讲公民生活中的法律。   在这套丛书中,您看到的案例或者事例,都源于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都足以使您感同身受,并引起共鸣。通过对这些案例或事例深入浅出的剖析,我们力求让读者了解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法律知识,进而总结出我们生活中的法理。

目录

目录
1 宪法与公民私人生活
1.1 生命的价格何以算计——何源案的审思
1.2 精神与肉体共存——由处女卖淫案引发的思考
1.3 公民住宅的进与不进——夫妻黄碟案与超级玛丽案之比较
1.4 大学生怀孕该当何罪——怀孕女生被开除案之解读
1.5 做女人的权利——从小馨变性案说开去
1.6 “香火权”与堕胎权的冲突——从陈某诉黄某“香火案”的解析
1.7 烧个“二奶”祭先灵何妨——可否为扫墓祭祀立个规矩
1.8 喝酒的自由——汉川“喝酒令”之合法性检视
1.9 过年的权利——“禁鞭令”的尴尬
1.10 穿衣服的自由——以政府“着装门规”为引子
2 宪法与公民社会生活
2.1 儿童失学该审判谁——审视“公审失学儿童家长案”
2.2 教育为什么要平等——李洋案的反思
2.3 万千广厦,民居何在——从房价谈起
2.4 民以食为天——谁对消费安全负责
2.5 公共安全,政府有责——从“非典”罢官风波引申去
2.6 活着,是为了工作——矿难中的生命哲学
2.7 清洁生活,问责政府——松花江污染案的启示
2.8 看电视的不自由——反省卫星电视管制法案
2.9 冤案或可避免——余祥林案另解
2.10 致命程序——孙志刚案两周年祭
3 宪法与公民政治生活
3.1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马德案的警示
3.2 商而优则仕——商人“红”顶之后
3.3 不招农民干公务——公务员考试政策的合法性质疑
3.4 草根民主的命运——山东李修文案的联想
3.5 舆论不再是空气振动——光大新闻曝光案件追查制度
3.6 盯紧钱袋子——从财政预算听证说起
3.7 刚性监督何以可能——以佛山环保质询案为线索
3.8 人大否决政府报告的隐喻——以郑州市政府报告被人大否决事件为例
3.9 为卖淫立个法如何——“卖淫法案”为何不能成为法律
3.10 对“改革”的再改革——市管县体制兴衰启示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生活中的宪法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