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文学学卷

副标题:无

作   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王铁仙,王文英[卷]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20805727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一百年来的三次重新估定,每一次都为中国构建起一个新的知识系统,一个新的范畴、概念、话语乃至范式体系,给中国的救亡图存,给中华文明的转型,给中华民族的复兴,给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方案。中国社会科学也由此走向社会,走向民众,参透到人们的整个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制度的全面变迁之中。  一个世纪来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造就了坚实的精神支柱。在这一百年中,中国社会科学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对先行学术、思想、文化的重新估定。每一次重新估定,不仅带来社会科学一次大的飞跃,而且带来一场普遍的思想解放,更带来民众素质的一次广泛提升。事实上,重新估定至今仍一直在持续之中。这就造就了中国社会科学与时俱进、先进性及多样化相结合的品格。  本卷为《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丛书之一,卷名“文学学”,内容不包括文学创作。不过个别地方的阐述,不免稍涉及与文学研究紧密相关的文学创作情况。  全书以翔实的资料综述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学百年变革和发展的历程,分述了中国文学学各分支学科在二十世纪的发展与主要成就(其中含美学研究),概述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论争,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研究机构,社团、报刊、中外学术交流及丛书和工具书出版的情况;书末附录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学发展大事记。是一部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学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总结的学术性著述。

目录

目录
第一编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学的变革和发展
一 “西学”的引入与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的开端
(一) 思潮、学风与文学研究的转向
(二) 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新途径
(三) 外来思想和对外学术交流与世纪初的学术研究
(四) 传统探究的新收获
(五) 文学史研究体例的初兴
二 现代学术范式的形成与文学研究方法的实验时期
(一) 新思想与新范式
(二) 学术新人与新学术
(三) 现代学术体制与新的学术主流
(四) 现代学术样式与新的研究重心
三 文学研究现代化的深化时期
(一) 三四十年代的研究格局与学术人物
(二) 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运作
(三) 现代的文学学科形态的基本确定
(四) 高水平的现代学术论著的集中产生
四 文学研究的曲折发展
(一) 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与胡风《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的批判
(二) 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
(三) 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讨论
(四) “时代精神”——对文学普遍价值的新解说
(五) “中间人物”论——文艺学研究的新拓展
(六) 对所谓“黑八论”的批判
五 文学研究中的理论重建与多元取向
(一) 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到文学“主体性”的理论探讨
(二) “现代派”文学的讨论、“方法热”与文艺心理学研究
(三) 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拓展与中国文论的“话语重建”
第二编 二十世纪文学学各学科的发展与主要成就
一 走向现代与世界的文学理论
(一) 梁启超、王国维与二十世纪初文学观念的变革
(二) 胡適、周作人等人与现代新文学观念的形成
(三)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论的分流与贡献
(四) 左翼文论及鲁迅的文学思想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想的对立
(五) 毛泽东的文学理论与左翼文论的体系化
(六) 周扬等人对毛泽东文学理论的阐发与被抑制的理论诉求
(七) 不断开放与多元化的新时期文学理论
二 在中西古今对话融通下向现代转型的中国美学
(一) 思想的启蒙与美学的酝酿
(二) 中国美学学科体系的创建
(三) 美学大讨论
(四) 当代美学主流话语实践美学
(五) 关于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讨论
三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观念上的重大突破及历史性的变化
(一) 对中国戏曲研究的关注
(二) 中国小说研究的升温
(三) 从诗余到诗、词并列的词学研究
(四) 诗文研究的稳健发展
(五) 新军突起、种类繁多的中国文学史著作
(六)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七) 作家作品研究的深化与系统化
(八) 资料挖掘与文本整理
四 在外来文化冲击下转型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一) 与近代文学同步的近代文学批评
(二) 胡適与近代文学研究的开创期
(三) 钱钟书与曲折发展中的近代文学研究
(四) 八十年代以后的丰硕成果与研究上的突破
五 与创作同步发展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一) 感悟式的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批评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的草创
(三) 王瑶等人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
(四)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繁盛
六 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一)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的滥觞
(二) 三四十年代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创立和发展
(三) 建国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曲折发展
(四) 改革开放后比较文学的复兴与长足发展
(五) 港台比较文学研究状况
七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在民俗学文学化中独立发展
(一) 黄遵宪对风俗民歌独特魅力的张扬与影响
(二) 周作人、胡適等人对歌谣运动的倡导和学术研究
(三) 多学科参与下中国民俗学的民间文学化走向
(四) 采风运动和文学主流论的讨论
(五) 钟敬文和民间文学学科的重建
(六) 神话、传说、故事、仙话、史诗等研究全面、深入的发展
(七) 民间文学区域性、国际性的田野调查与合作研究
(八) 中国民间文学全国性的收集、整理和出版
八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一)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普查、收集、整理、出版及其研究
(二) 全国主要少数民族文学史的撰写和出版
(三) 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深入
(四) 少数民族史诗的全面研究
(五) 少数民族古歌的研究
(六)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机构的设置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九 中国影视文学研究的创新性拓展
(一) 从“影戏说”到“蒙太奇”理论
(二) 电影文学研究的理论成熟期
(三) 电影文学的学术性研讨
(四) 影视文学研究的理论整合
十 儿童文学学科的现代自觉与发展
(一)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学科的现代自觉
(二) 伴随着硝烟的思考
(三) 理论的建设与迷误
(四) 新时期儿童文学学科建设走向
十一 台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一) 台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及其研究领域的开拓
(二) 台港澳文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三)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突破
第三编 二十世纪文学学重大论争
一 关于白话文和“文学革命”的论争
(一) “文学革命”的倡导与内部的观点分歧
(二) “文学革命”论者与林琴南为代表的守旧派的论争
(三) “文学革命”论者与折中派的论争
(四) “文学革命”论者与“学衡派”的论争
(五) “文学革命”论者与“甲寅派”以及“整理国故”派的论争
(六) “文学革命”论者与“鸳鸯蝴蝶派”的论争
(七) 对这些论争的评价
二 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一) 创造社和太阳社的观点
(二) 茅盾、鲁迅等人对他们的反驳
(三) 对这次论争的分析和评论
三 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讨论
(一)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讨论
(二) 对这次讨论的评价
四 关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
(一) 这场论争的始末
(二) 对这场论争的分析和评论
五 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
(一) “国防文学”论者的主张
(二)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论者的看法
(三) 对这场论争的评价
六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一) 延安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二) 国统区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三) 对这次论争的评价
七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论”的论争
(一) 胡风及其支持者的观点
(二) 对胡风观点的批评
(三) 对这次论争的评价
八 对俞平伯、胡適“红学”观的批判及新形成的研究格局
(一) 俞平伯、胡適的“红学”观点
(二) “小人物”的意见和毛泽东对他们的支持
(三) 对这场论争的分析和评价
九 人性、人道主义文学主张的提出和由此引起的论争
(一) 巴人、钱谷融等人的观点
(二) 对人性、人道主义文学主张的批评
(三) 对这次批评的评论
十 关于“文学主体性”问题的论争
(一) 论争发起人的观点
(二) 问题的展开和对其理论价值的肯定
(三) 认为存在原则性错误的否定意见
(四) 对批评的回应和其他意见
(五) 对这次论争的评价
十一 关于文学“现代派”问题的论争
(一) “现代派”文艺产生的原因及其哲学分析
(二) “现代派”的本质特征以及形式、技巧的探索
(三)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现代派”文艺
(四) 如何借鉴“现代派”文艺
(五) 对这些论争的评价
十二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文化”问题的讨论
(一)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商品化的问题
(二) 如何评价和定位大众文化
(三) 对这场讨论的评价
第四编 二十世纪文学研究机构、社团、报刊、中外交流及丛书和工具书出版
一 文学教育、研究机构的设立与沿革
(一)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清华国学研究院、东南大学等)
(二) 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西南联大中文系、鲁迅艺术学院等
(三) 建国后的高校中文系
(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机构
(五) 鲁迅及其他若干著名文学家的纪念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等
二 重要文学社团的建立与演变
(一) 晚清至民初的文学社团
(二) 五四时期至二十年代的文学社团
(三) 三四十年代的文学社团
(四) 建国后的文学团体
三 重要文学报刊的创办与历史沿革
(一) 晚清至五四前后的文学报刊
(二) 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报刊
(三) 建国后的文学报刊
四 中外文学研究的交流
(一) 中外代表性作家、理论家的互访活动
(二) 外国重要文学理论著作的译介
五 若干大型文学丛书与文学工具书的出版
附录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学发展大事记
后记
e /B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文学学卷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