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概念是本书的中心任务。在考察学界关于这
一概念相关论述的基础上,本书一方面指出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另一
方面着重在现代性问题语境中呈现这一概念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意义。本书认
为。马克思的“社会”概念以及经由这一概念所确立的新哲学观念,直接应
对的是现代性状况下“个体主体”与“社会共同体”分裂这一重大现实课题
,试图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出发点。本书还自觉地与
当代政治哲学思潮进行批判性对话。在比较研究中开拓规范论的马克思哲学
思想空间。
目录
导论 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概念/001
第一节 被误读的马克思“社会”概念/003
第二节 对马克思“社会”概念的种种诘难/025
第三节 解读马克思“社会”概念遵循的基本理路/045
第一章 现代性的反省与理解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根本出发点/055
第一节 “神圣形象”的消解:马克思的现代性体验及其辩证立场/057
第二节 反现代性语境中的现代性话语: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思想定位/071
第二章 重建公共生活: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思想指向/091
第一节个体与共同体的分裂:现代性课题与黑格尔的解决路径/093
第二节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与社会理论的批判/104
第三节 超越市民社会与国家:马克思与现代公共生活的重构/111
第四节 探询马克思“社会”概念公共性内涵的当代意义/123
第三章 寻求社会解放的存在论价值旨趣/147
第一节 解放何以可能:现代性问题的存在论追问/150
第二节 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161
第三节 生活世界批判与解放的世俗基础/166
第四节 把人的世界还给人:社会解放的理想图景/170
第四章 社会生活的实践特质与实践的社会规范内涵/179
第一节 实践哲学转向与现代生活的重新审视/181
第二节 理论哲学视野中的“社会”概念/190
第三节 颠覆传统形而上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200
第四节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社会规范内涵/207
第五章 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命运及其永恒正义的瓦解/215
第一节 历史的终结:现代性状况与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论境遇/217
第二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正义性的前提批判/238
第三节 多元与异质: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的基本内涵/245
第四节 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理论指向与当代价值/262
主要参考文献/277
后 记/287
第一节 被误读的马克思“社会”概念/003
第二节 对马克思“社会”概念的种种诘难/025
第三节 解读马克思“社会”概念遵循的基本理路/045
第一章 现代性的反省与理解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根本出发点/055
第一节 “神圣形象”的消解:马克思的现代性体验及其辩证立场/057
第二节 反现代性语境中的现代性话语: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思想定位/071
第二章 重建公共生活: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思想指向/091
第一节个体与共同体的分裂:现代性课题与黑格尔的解决路径/093
第二节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与社会理论的批判/104
第三节 超越市民社会与国家:马克思与现代公共生活的重构/111
第四节 探询马克思“社会”概念公共性内涵的当代意义/123
第三章 寻求社会解放的存在论价值旨趣/147
第一节 解放何以可能:现代性问题的存在论追问/150
第二节 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161
第三节 生活世界批判与解放的世俗基础/166
第四节 把人的世界还给人:社会解放的理想图景/170
第四章 社会生活的实践特质与实践的社会规范内涵/179
第一节 实践哲学转向与现代生活的重新审视/181
第二节 理论哲学视野中的“社会”概念/190
第三节 颠覆传统形而上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200
第四节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社会规范内涵/207
第五章 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命运及其永恒正义的瓦解/215
第一节 历史的终结:现代性状况与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论境遇/217
第二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正义性的前提批判/238
第三节 多元与异质: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的基本内涵/245
第四节 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理论指向与当代价值/262
主要参考文献/277
后 记/287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