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十六讲

副标题:无

作   者:樊树志著

分类号:

ISBN:978710106528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此次修订,文字内容作了较多的修改,并且增加了不少彩色插图。重   写的有:第一讲第一节“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吗?——‘夏娃理论’质疑”   ;第一讲第四节“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第二讲第四节“解读‘   封建’的本意”;第十二讲第二节“靖难之役与建文帝生死之谜”。以下   对重写的篇章稍加说明。    第一,关于“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吗?——‘夏娃理论’质疑”,继续   维持原先的观点,质疑“非洲起源说”(夏娃理论),为了写得更加客观,   更具说服力,增加一些最新内容。在介绍“非洲起源说”时,回顾了1970   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学者的代表性观点,并且引用美国Newsweek(《新闻周刊   》)2007年8月号刊登的文章——《揭示人类进化的新证据》,这篇文章向   公众普及“非洲起源说”,并且画出了远古人类是如何“走出非洲”的路   线图。在不明真相的读者看来,似乎很“科学”,在圈内人士眼中,假设   与想象多于实证。反驳“东亚人的祖先大约是在6万年前从非洲到达东南亚   ”的说法,最有力的实证是考古发现,柳江人化石年代测定,直接证明在7   —13万年前,中国人已经生活在华南;被誉为2007年十大考古成就的许昌   人化石,其年代是距今8—10万年,无怪乎新闻媒体在报道时,要惊呼:“   ‘许昌人’早于山顶洞人,破‘非洲起源说’。”当然,要真正破除非洲   起源说,并非易事,孰是孰非,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第二,关于“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也就是从“‘大同’到   ‘小康’”。何谓“大同”,何谓“小康”,是先秦诸子百家,特别是孔   子与儒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的历史观似乎很悲观——一代不如一代。   他们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最为糟糕,被称为“乱世”,此前的夏商周三   代差强人意,被称为“小康之世”,虽不甚理想,总比“乱世”好多了。   “小康”之前的黄帝尧舜时代,仿佛最为理想,被称为“大同之世”。因   此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由“乱世”回归到“小康之世”,进而重建“大   同之世”。“大同”究竟什么模样,当时没有文字,没有留下文字记载,   后人只能根据传说来追记。《礼记·礼运》中孔子对于“大同之世”的描   绘,就是如此——“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云云。以后的《春   秋公羊传何氏解诂》、《韩诗外传》之类,进一步描绘“大同”社会里面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助”,“其民和亲而相好”的情景。   进入夏朝以后,“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家”,“大同之世”一去不复   返了,代之而起的是“小康之世”——“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的社会。尽管孔子对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推崇备至   ,誉为“六君子”,但这毕竟是一个有等级区分,充满暴力,你争我夺,   尔虞我诈的“小康”社会,与先前的“大同”社会不可同日而语。直至近   代,康有为、孙中山还真诚地把重建“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作为   奋斗目标,可见这个话题并不迂腐,也不玄虚。    第三,关于“解读‘封建’的本意”,无非是想提醒读者诸君,“封   建”这个词汇已经被说滥了,当代的人们反而对它的本意愈来愈隔膜。西   周时代趋于极盛的“封建”,是当时人创造的词汇,本意就是“封邦建国   ”、“封建亲戚”。1936年出版的吕思勉《中国制度史》,对古代“国体   ”区分为三个阶段: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他的意思是,封建   时代是介于部落时代与郡县时代之间并不漫长的一段。秦始皇废除封建制   度建立郡县制度,标志着从封建时代进入到郡县时代。   

目录

  《国史十六讲》
  修打版引言
  第一讲 从“大同”到“小康”
   1.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吗?
   ——“夏娃理论”质疑
   2.农业革命: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3.关于炎帝、黄帝的传说
   4.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第二讲 夏商周: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1.青铜时代与青铜文明
   2.殷墟与甲骨文
   3.“制礼作乐”与礼乐文明
   4.解读“封建”的本意
  第三讲 老子、孔子与诸子百家
   1.老子与《道德经》、道家
   2.孔子与儒、儒家
   3.墨家与法家
   4.士与百家争鸣
  第四讲 秦汉:中华帝国的初建
   1.秦始皇:皇帝制度与帝国体制
   2.刘邦:庶民皇帝,布衣将相
   3.汉武帝:大汉帝国的威仪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的意识形态
  第五讲 经学、谶纬、清议、玄学
   1.古文经学与王莽“托古改制”
   2.光武中兴与谶纬
   3.东汉的清议与太学生运动
   4.魏晋风度与玄学
  第六讲 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
   1.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胡互化
   2.汉化色彩浓烈的北魏改革
   3.门阀政治的东晋南朝
   4.隋:统一帝国的再建
  第七讲 唐: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
   1.从李世民到武则天
   2.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3.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长安
   4.佛经的翻译与佛教宗派的繁荣
  第八讲 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1.开元、天宝时期的由盛转衰
   2.安史之乱
   3.藩镇、宦官、党争
   4.五代更迭,十国割据
  第九讲 宋: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
   1.官僚政治与体制内改革
   2.传统农业的新发展与商业革命
   3.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
   4.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完成
  第十讲 儒学的新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1.朱熹新儒学:从“伪学”到官学
   2.阳明心学与异端思想
   3.儒学熏陶下的孝义之家:“义门”
   4.修身齐家:家训与家规的魅力
  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
   1.契丹、党项(羌)、女真在北中国的统治
   2.混一亚欧的大蒙古国
   3.盛极一时的东西方交往
   4.有蒙古特色的元朝面面观
  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政治
   1.朱元璋:“以重典驭臣下”
   ——胡蓝党案及其他
   2.靖难之役与建文帝生死之谜
   3.严嵩严世蕃父子
   4.张居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
  第十三讲 朋党之争与文人社团
   1.东林书院:“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
   2.东林非党论
   3.魏忠贤与“阉党”专政
   4.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复社的兴衰
  第十四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1.辉煌与迷惘——郑和下西洋
   2.“海禁”与“倭寇”
   3.晚明的历史大变局
   ——“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
   4.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第十五讲 清: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
   1.明清鼎革之际的政局
   2.奏销案、科场案、哭庙案
   3.帝国的政治体制
   4.文化专制与文字狱
  第十六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康熙的文治
   2.雍正的嗣位与政绩
   3.闭关自锁的“天朝”
   4.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
  附录:原版引言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国史十六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