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的勾画和撰写始于20世纪末,初版仓促印于2000年6月。其时,我虽从事行政法的研习和教学已近10年,但知识的积累还十分不够,致使书的内容不很不成熟。同时,时代在进步,行政法在发展,行政法的研究随之也在讯速崛起。为了能够及时反映行政法发展的最新变化和行政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我决定采取经常修订的方式来对于本书加以不断的完善。这或许是在当今社会变革年代能不断实一自我超越的一种最佳选择。于是,2002年8月出版了本书初版的修订版。修订版虽纠正了书中不少错漏之处,改写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但仅为一次局部修订而已。如今,又时易3年,我国行政治实践进一步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全面推进了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整个进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贡献;2005年4月,国家又出台了《公务员法》,重新构建了我国公务员管理制度。同时,我国行政法学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譬如“行政主体理论”,在我国已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传统的行政组织法理论到单纯的行政主体理论再到两者的融合。而本书初版仅仅只论及单纯的行政主体理论却忽视了行政组织的其他法律问题,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所有这些问题促使我必须对本书再一次的修订,以反映《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新法的内容,并吸收目前行政法学的理论研究成果。
目录
第一章 行政法本论……………………………………………………(1)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2)
一、行政法的涵义…………………………………………………(2)
二、行政法的渊源…………………………………………………(10)
三、行政法的特点…………………………………………………(14)
四、行政法的效力 ………………………………………………(17)
五、行政法的历史…………………………………………………(18)
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23)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24)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32)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40)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46)
五、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51)
第三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56)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56)
二、行政法定原则…………………………………………………(66)
三、行政均衡原则 ………………………………………………(72)
四、行政正当原则 ………………………………………………(77)
第四节 行政法理论基础……………………………………………(82)
一、行政法理论基础诸说…………………………………………(82)
二、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界定………………………………………(97)
三、行政法理论基础的重构………………………………………(100)
第二章 行政主体论……………………………………………………(107)
第一节 行政主体之一般原理………………………………………(108)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108)
二、行政主体的资格………………………………………………(113)
三、行政主体的范围………………………………………………(118)
四、行政主体的地位………………………………………………(126)
第二节 行政机关组织法……………………………………………(133)
一、行政组织与行政组织法………………………………………(133)
二、行政机关组织法的概念………………………………………(135)
三、行政机关组织法的基本内容…………………………………(136)
第三节 行政机关编制法……………………………………………(139)
一、编制与行政机关编制…………………………………………(139)
二、行政机关编制法的作用………………………………………(141)
三、行政机关编制法的主要内容…………………………………(142)
第四节 公务员法……………………………………………………(145)
一、公务员与公务员法……………………………………………(145)
二、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148)
三、公务员的职位分类……………………………………………(150)
四、公务员的管理机制……………………………………………(156)
第三章 行政行为论……………………………………………………(171)
第一节 行政行为之一般原理………………………………………(1721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172)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184)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形式和程序………………………………(201)
四、行政行为的效力………………………………………………(212)
第二节 抽象行政行为………………………………………………(224)
一、行政立法………………………………………………………(224)
二、行政法规………………………………………………………(239)
三、行政规章………………………………………………………(243)
四、行政规范………………………………………………………(249)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272)
一、行政许可………………………………………………………(272)
二、行政处罚………………………………………………………(297)
三、行政强制………………………………………………………(317)
四、其他行为………………………………………………………(320)
第四节 行政相关行为………………………………………………(326)
一、行政监督………………………………………………………(326)
二、行政规划………………………………………………………(336)
三、行政指导………………………………………………………(344)
第四章 行政救济论……………………………………………………(353)
第一节 行政救济之一般原理………………………………………(354)
一、行政救济的界定………………………………………………(354)
二、行政救济的途径………………………………………………(357)
三、行政救济的方式………………………………………………(362)
第二节 行政复议救济………………………………………………(366)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366)
二、行政复议的原则………………………………………………(368)
三、行政复议的范围………………………………………………(369)
四、行政复议的程序………………………………………………(377)
第三节 行政诉讼救济………………………………………………(383)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383)
二、行政诉讼的范围………………………………………………(385)
三、行政诉讼的管辖………………………………………………(386)
四、行政诉讼参加人………………………………………………(388)
五、行政诉讼的程序………………………………………………(392)
第四节 行政赔偿救济………………………………………………(397)
一、行政赔偿概述…………………………………………………(398)
二、行政赔偿的范围………………………………………………(404)
三、行政赔偿的方式………………………………………………(407)
四、行政赔偿当事人………………………………………………(410)
五、行政赔偿的程序………………………………………………(414)
参考文献…………………………………………………………………(423)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2)
一、行政法的涵义…………………………………………………(2)
二、行政法的渊源…………………………………………………(10)
三、行政法的特点…………………………………………………(14)
四、行政法的效力 ………………………………………………(17)
五、行政法的历史…………………………………………………(18)
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23)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24)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32)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40)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46)
五、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51)
第三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56)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56)
二、行政法定原则…………………………………………………(66)
三、行政均衡原则 ………………………………………………(72)
四、行政正当原则 ………………………………………………(77)
第四节 行政法理论基础……………………………………………(82)
一、行政法理论基础诸说…………………………………………(82)
二、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界定………………………………………(97)
三、行政法理论基础的重构………………………………………(100)
第二章 行政主体论……………………………………………………(107)
第一节 行政主体之一般原理………………………………………(108)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108)
二、行政主体的资格………………………………………………(113)
三、行政主体的范围………………………………………………(118)
四、行政主体的地位………………………………………………(126)
第二节 行政机关组织法……………………………………………(133)
一、行政组织与行政组织法………………………………………(133)
二、行政机关组织法的概念………………………………………(135)
三、行政机关组织法的基本内容…………………………………(136)
第三节 行政机关编制法……………………………………………(139)
一、编制与行政机关编制…………………………………………(139)
二、行政机关编制法的作用………………………………………(141)
三、行政机关编制法的主要内容…………………………………(142)
第四节 公务员法……………………………………………………(145)
一、公务员与公务员法……………………………………………(145)
二、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148)
三、公务员的职位分类……………………………………………(150)
四、公务员的管理机制……………………………………………(156)
第三章 行政行为论……………………………………………………(171)
第一节 行政行为之一般原理………………………………………(1721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172)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184)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形式和程序………………………………(201)
四、行政行为的效力………………………………………………(212)
第二节 抽象行政行为………………………………………………(224)
一、行政立法………………………………………………………(224)
二、行政法规………………………………………………………(239)
三、行政规章………………………………………………………(243)
四、行政规范………………………………………………………(249)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272)
一、行政许可………………………………………………………(272)
二、行政处罚………………………………………………………(297)
三、行政强制………………………………………………………(317)
四、其他行为………………………………………………………(320)
第四节 行政相关行为………………………………………………(326)
一、行政监督………………………………………………………(326)
二、行政规划………………………………………………………(336)
三、行政指导………………………………………………………(344)
第四章 行政救济论……………………………………………………(353)
第一节 行政救济之一般原理………………………………………(354)
一、行政救济的界定………………………………………………(354)
二、行政救济的途径………………………………………………(357)
三、行政救济的方式………………………………………………(362)
第二节 行政复议救济………………………………………………(366)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366)
二、行政复议的原则………………………………………………(368)
三、行政复议的范围………………………………………………(369)
四、行政复议的程序………………………………………………(377)
第三节 行政诉讼救济………………………………………………(383)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383)
二、行政诉讼的范围………………………………………………(385)
三、行政诉讼的管辖………………………………………………(386)
四、行政诉讼参加人………………………………………………(388)
五、行政诉讼的程序………………………………………………(392)
第四节 行政赔偿救济………………………………………………(397)
一、行政赔偿概述…………………………………………………(398)
二、行政赔偿的范围………………………………………………(404)
三、行政赔偿的方式………………………………………………(407)
四、行政赔偿当事人………………………………………………(410)
五、行政赔偿的程序………………………………………………(414)
参考文献…………………………………………………………………(423)
行政法原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