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the great divide: modernism, mass culture, postmodernism

副标题:无

作   者:(美)安德烈亚斯·胡伊森(Andreas Huyssen)著;周韵译

分类号:

ISBN:978730507123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百多年来,现代性文化的特征表现为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多变的、   通常是敌对的关系。尤其是高雅现代主义话语,它总是强调艺术品的自主性   ,坚持艺术与日常生活文化完全分离,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保持有计划   的距离。当下对大众文化和现代主义这一大分野提出的挑战是以后现代的名   义进行的。胡伊森认为,不能把后现代主义看作是与过去的完全断裂,因为   它的艺术和政治策略都深深地扎根于现代性文化的另一潮流——早期先锋派   。同时,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现代主义/先锋派不断自我反叛的继续。    安德烈亚斯·胡伊森是纽约哥伦比亚人学的德文教授,在此之前则是密   尔沃基的威斯康星大学的德文和比较文学教授。他是《新德意志批评》的编   辑,也是数部关于浪漫诗学和狂飙戏剧的论著作者。他还与人合编过《技术   想象》和《后现代:对文化变迁的描述》。   

目录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总序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消失的他者:大众文化
  1.隐匿的辩证法:先锋派——技术——大众文化
  2.阿多诺的反面:从好莱坞到理查德·瓦格纳
  3.女性化的大众文化:现代主义的他者
  第二部分 文本与语境
  4.机器与妖妇:弗里茨·朗格的《大都市》
  5.生产革命:海纳尔·穆勒的教育剧《毛瑟枪》
  6.认同的政治:《大屠杀》和西德戏剧
  7.记忆、神话、理性之梦:彼得·韦斯的《对抗美学》
  
  第三部分 走向后现代
  8.波普艺术的文化政治
  9.寻求传统:20世纪70年代的先锋派与后现代主义
  10.绘制后现代地图
  注释
  索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After the great divide: modernism, mass culture, postmodernism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