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他曾经创作完成了
一个少女的雕像。由于天天见面,日久生情,他竟然慢慢地爱上了这个雕像
少女。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热情和希望都放在自己雕刻的作品上,因此感动了
爱神,最后使雕像获得了生命。那么,这个希腊传说中的国王怎么与心理学
挂上钩了呢?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曾在小学中进行过一项研究,实验
是这样进行的:他们先对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并告诉教师这
是“预测儿童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他们选取了20%的学生,挑选的依
据并不是智力测验的结果,而是随机进行的。他们告诉这些学生的任课教师
,这些学生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几个月以后,当再次对这六个年级的学生进
行智力测验时,发现被说成是发展潜力大的学生,其智商与其他学生相比有
了提高,而且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评价是“求知欲很强”。研究者们发现,这
一情况与皮格马利翁的期待所带来的戏剧性变化极为相似,因此借用古希腊
传说,把教师期望导致学生变化
P56的现象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
期望效应”。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一节 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
一、 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
二、 社会变革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三、 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四、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第二节 教师角色转变的内容
一、 教师角色重塑的内容
二、 新时期教师的新角色
第三节 教师角色重塑的途径
一、 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二、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三、 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四、 促进有效教育教学策略的掌握
五、 增强教师的职业动力
第二章 教师的知识
第一节 教师的知识及其分类
一、 关于知识及其含义
二、 关于知识的分类
三、 教师知识研究纵观
四、 国内外关于教师知识的分类
第二节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一、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科学文化知识
二、 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分类
三、 培养和提高
第三节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一、 关于“教师对条件性知识的掌握状况”的调查
二、 教师条件性知识的分类
三、 培养和提高
第四节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一、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含义
二、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分类
三、 培养和提高
第三章 教师的观念
第一节 教师的学生观
一、 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 教师学生观的取向
三、 教师学生观的更新
第二节 教师的教师观
一、 角色隐喻中的教师观
二、 教师观的内涵
三、 教师观的更新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观
一、 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吗
二、 教学观的取向
三、 教学观的更新
第四节 教师的教育观
一、 侵害背后的教师教育观
二、 教育观的内涵
三、 教育观的转变
第四章 教师的能力
第一节 人际交往能力
一、 来自“师生关系调查”的启示
二、 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内涵
三、 教师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课堂管理能力
一、 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调查分析
二、 课堂管理能力的成分
三、 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教育研究能力
一、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含义
二、 教育研究能力的成分
三、 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教学监控能力
一、 从“给教师的建议”说起
二、 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和发展
三、 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第五章 教师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一、 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不良现状
二、 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三、 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第二节 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 传统教学中的不良现象
二、 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三、 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第三节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一、 “因材施教”中存在的问题
二、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三、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第六章 教师的职业动力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
一、 网络调查引发的思考
二、 教师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的含义
三、 教师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的培养
第二节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 充满职业倦怠感的教师
二、 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涵
三、 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培养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归因
一、 教学归因的不良表现
二、 教学归因的含义
三、 教师教学归因的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x
第一章 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一节 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
一、 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
二、 社会变革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三、 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四、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第二节 教师角色转变的内容
一、 教师角色重塑的内容
二、 新时期教师的新角色
第三节 教师角色重塑的途径
一、 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二、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三、 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四、 促进有效教育教学策略的掌握
五、 增强教师的职业动力
第二章 教师的知识
第一节 教师的知识及其分类
一、 关于知识及其含义
二、 关于知识的分类
三、 教师知识研究纵观
四、 国内外关于教师知识的分类
第二节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一、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科学文化知识
二、 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分类
三、 培养和提高
第三节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一、 关于“教师对条件性知识的掌握状况”的调查
二、 教师条件性知识的分类
三、 培养和提高
第四节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一、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含义
二、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分类
三、 培养和提高
第三章 教师的观念
第一节 教师的学生观
一、 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 教师学生观的取向
三、 教师学生观的更新
第二节 教师的教师观
一、 角色隐喻中的教师观
二、 教师观的内涵
三、 教师观的更新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观
一、 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吗
二、 教学观的取向
三、 教学观的更新
第四节 教师的教育观
一、 侵害背后的教师教育观
二、 教育观的内涵
三、 教育观的转变
第四章 教师的能力
第一节 人际交往能力
一、 来自“师生关系调查”的启示
二、 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内涵
三、 教师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课堂管理能力
一、 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调查分析
二、 课堂管理能力的成分
三、 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教育研究能力
一、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含义
二、 教育研究能力的成分
三、 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教学监控能力
一、 从“给教师的建议”说起
二、 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和发展
三、 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第五章 教师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一、 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不良现状
二、 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三、 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第二节 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 传统教学中的不良现象
二、 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三、 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第三节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一、 “因材施教”中存在的问题
二、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三、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第六章 教师的职业动力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
一、 网络调查引发的思考
二、 教师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的含义
三、 教师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的培养
第二节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 充满职业倦怠感的教师
二、 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涵
三、 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培养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归因
一、 教学归因的不良表现
二、 教学归因的含义
三、 教师教学归因的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x
教师发展之本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