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istory summary of Tibetan culture

副标题:无

作   者:索代著

分类号:

ISBN:978780608523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图书介绍:本书就介绍了藏族文化的形成、发展及特点。论述了远古藏族、古代藏族部落、苯教文化、吐蕃王朝时文化的发展,藏传佛教各派的形成及特点等。

目录


一、青藏高原
二、远古藏族
三、吐蕃文化
(一)吐蕃时期考古遗存的年代
相皮类型的年代
杜布类型的年代
曲贡类型的年代
普努沟类型的年代
关于吐蕃属文化
吐蕃属文化的时间和空间
吐蕃属文化奠定了今日藏族文化的基础
(二)古代藏族部落
部落的政治
部落的组织
部落的经济
部落战争
部落的传统习惯法
(三)苯教
苯教的产生
苯教的发展
土观大师对苯教法要的解释
苯教信仰的神灵
苯教的神祗系统
苯教法师
苯教盛行占卜
苯教的祭祀仪式
四、吐蕃王朝的崛起与藏文化的大发展
五、藏文化的震荡
六、佛教在藏区的再度兴起
七、藏传佛教各派文化的形成
宁玛派佛教文化
宁玛派佛教思想的起源
噶当派佛教文化
噶举派佛教文化
噶举派的教义
萨迦派佛教文化
几点总结:藏传佛教文化的形成
八、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的史诗性质
《格萨尔王传》的总体结构
《格萨尔王传》的人物体系
《格萨尔王传》的诗意
《格萨尔王传》在藏族文学史上的地位
九、布顿在藏族文化史上的意义
十、宗喀巴的佛教文化活动
格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宗喀巴佛教思想的形成
宗喀巴的佛教思想
格鲁派佛教的产生
十一、格鲁派佛教的发展及格鲁文化的特点
达赖喇嘛活佛系统
班禅喇嘛活佛系统
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格鲁派文化特点
显密结合,是格鲁派佛教的特征之一
教学与修练学院化,是格鲁派佛教的特征之二
佛教与艺术的结合,是格鲁派佛教的特征之三
政教合一,是格鲁派佛教的特征之四
十二、藏传因明的形成及特点
藏传因明的特点
十三、《四部医典》与藏医的发展
《四部医典》的产生
《四部医典》及藏医的特点
藏医的发展及“曼唐”的出现
十四、藏族天文历算的形成及特点
藏族天文历算的形成
《时轮派历算精要》
十五、藏传佛教艺术
佛教壁画艺术
唐卡画
佛教塑像艺术
佛殿音乐
神秘的法舞
十六、藏文《大藏经》·文献·寺院藏经
十七、布达拉宫的建成及文化意义
布达拉宫的建成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
藏文化博物馆
几点总结:藏文化发展到极盛时期
十八、藏族文史哲的发展
一部谈美的诗论——《诗镜》
诗中的哲理,哲理中的诗——《萨迦格言》
五世达赖的历史哲学观——评《西藏王臣记》
情与意的融合——《仓洋嘉措情歌集》
一部简明扼要的宗教思想史——《宗教源流》
两部神奇的古典小说——《青年达美》、《郑宛达哇》
十九、藏族另一文化中心——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六大学院
拉卜楞寺佛教文化艺术
拉卜楞寺的规模及建筑艺术
拉卜楞寺的政教合一制度
拉卜楞寺的法会
正月法会
七月法会
拉卜楞寺僧人的日常生活
二十、藏戏
藏戏的形成与发展
藏族戏剧文学
拉卜楞藏戏——南木特戏
二十一、藏族民间文艺
古代的民间文艺
卜辞
谚语
神话故事
《说不完的故事》
近现代民间文艺
民歌
藏民歌的艺术特色
民间叙事诗
诵词
赞词
民间故事
谚语
藏族舞蹈
二十二、藏族民俗文化
时间上的变异性
地区的差异性
文化内涵
二十三、解放后,藏文化的大发展
二十四、藏文化特点分析
藏文化的表现形式
比喻
夸张
变形
征兆与梦幻
神话色彩
藏族文化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层次性
象征性
神秘性
因果论
结束语:藏族人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The history summary of Tibetan culture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