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彩文化融合与思维模式相结合、弘扬超越与借鉴融合相结合、传统分析与现代价值相结合、学问立言与修身立人相结合四大研究方法,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石,提出精辟的“和谐文化论”,并决结出修身、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密切关系。
内容广泛,着重从十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进行了浅显易懂的说明,主要包括“论天人合一”“论和谐文化”“论人性之辨”“论自身修养”“论理想境界”等方面。
该书把作者以前出版的四部专著《中国传统思想探索》、《儒家治国方略》、《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学》与作者发表的12篇论文及这次新作绪论“修身治国平天下”一文相糅合,涵盖儒家思想的全部精华。本书贯串了作者学术研究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儒家经典《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展示的基本精神,也就是以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伦理思想为行为准则,最后的落脚点是以政治思想作为理想追求,修身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系统。
本书采用文化融合与思维模式相结合、弘扬超越与借鉴融合相结合、传统分析与现代价值相结合、学问立言与修身立人相结合四大研究方法,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石,提出精辟的“和谐文化论”并总结出修身、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密切关系。
目录
目录
《中国传统思想探索》再版序言(中英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序(中英文)
《中国传统文化学》题词
读《中国传统思想探索》(中英文)
儒家学说中的大问题——评《儒家治国方略》(中英文)
绪论 修身治国平天下
一、 研究方法论
二、 理论基石论
三、 和谐文化论
四、 文化底蕴论
第一编 中国传统思想探索
导论
一、 中国传统思想的宏观思考
二、 中国传统思想的有机联系
三、 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问题
四、 中国传统思想的范畴研究
第一章 宇宙观
一、 本体论
二、 生成论
三、 理气论
第二章 知行观
一、 认识方法论
二、 认识阶段论
三、 认识标准论
四、 知行关系论
第三章 辩证观
一、 联系论
二、 发展论
三、 矛盾论
第四章 人性观
一、 春秋战国时期
二、 两汉隋唐时期
三、 宋元明清时期
第五章 修养观
一、 春秋战国时期
二、 两汉隋唐时期
三、 宋元明清时期
第六章 境界观
一、 春秋战国时期
二、 两汉隋唐时期
三、 宋元明清时期
第七章 民本观
一、 荀子
二、 贾谊
三、 李世民
四、 柳宗元
五、 张载
六、 张居正
七、 王夫之
八、 唐甄
第八章 仁政观
一、 孔子
二、 孟子
三、 董仲舒
四、 司马光
五、 二程
六、 朱熹
第九章 功利观
一、 韩非
二、 李觏
三、 王安石
四、 陈亮
五、 叶适
第十章 反专制观
一、 邓牧
二、 李贽
三、 黄宗羲
四、 顾炎武
结语
一、 中国传统思想的主要特点
二、 中国传统思想的积极因素
三、 中国传统思想的消极影响
四、 中国传统思想的必然前途
第二编 儒家治国方略
导论
一、 儒家治国方略的宏观架构
二、 儒家治国方略的主体性质
三、 儒家治国方略的国情氛围
四、 儒家治国方略的现实品格
第一章 儒家治国方略的哲学论证
一、 天命观
二、 天道观
三、 天理观
第二章 儒家治国方略的伦理准则
一、 人性观
二、 修养观
三、 境界观
第三章 儒家治国方略的基本观点
一、 仁政观
二、 民本观
三、 君臣观
四、 义利观
第四章 儒家治国方略的兼容精神
一、 法家与儒家治国方略
二、 道家与儒家治国方略
三、 道教与儒家治国方略
四、 佛教与儒家治国方略
第五章 儒家治国方略的价值取向
一、 儒家治国方略的影响所及
二、 儒家治国方略的生命活力
三、 儒家治国方略的滞后因素
结语
一、 僵家治国方略的总体评价
二、 儒家治国方略的现代展望
第三编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第一章 现代化的文化蕴含
一、 现代化不是西方化
二、 现代化不是物欲化
三、 现代化底蕴是文化
第二章 现代化的文化准则
一、 现代化的本质是全球和谐化进程
二、 现代化的模式是各国多样化遭路
三、 现代化的途径是文明协调化发展
第三章 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定位
一、 中国近代思潮启发文化觉醒
二、 中国基本国情决定文化形象
三、 中国传统文化凝聚文化底蕴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修身篇
一、 修身的原则是义利统一
二、 修身的途径是道德自律
三、 修身的真谛是人际和谐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治国篇
一、 治国的宗旨是勤政为民
二、 治国的保证是廉政任贤
三、 治国的真谛是群体和谐
第六章 中国传统文化平天下篇
一、 平天下的哲理是天人合一
二、 平天下的理想是世界大同
三、 平天下的真谛是天人和谐
结论 和谐文化论
一、 和谐文化是宇宙间三大和谐的综合概括
二、 和谐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
三、 和谐文化是对传统负面效应的系统清理
四、 和谐文化是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
五、 和谐文化是中国特点现代化的深层蕴义
六、 和谐文化是世界多元文化中的永恒主题
第四编 中国传统文化学
导论 中国传统文化学方法论
一、 中国传统文化学的学科定位
二、 中国传统文化学的文化历程
三、 中国传统文化学的治学精神
第一章 天人篇
一、 殷周天命观昭示王权源于天命
二、 自然天道观阐发人道遵循天道
三、 理学天理观论证人理服从天理
第二章 修身篇
一、 人性论奠定修身的理论基础
二、 修养论阐发修身的基本途径
三、 境界论展现修身的理想追求
第三章 治国篇
一、 义利统一是治国的伦理基础
二、 民本文化是治国的文化总纲
三、 为政清廉是治国的基本保障
第四章 平天下篇
一、 天人合一是平天下的文化基础
二、 世界大同是平天下的理想目标
三、 天人和谐是平天下的最高境界
第五章 文化现象论
一、 文化现象的定性分析
二、 文化现象的范畴分析
三、 文化现象的本质分析
第六章 文化体系论
一、 文化体系的总体框架
二、 关于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
三、 关于修身、治国、平天下
第七章 文化模式论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和谐
二、 和谐文化模式是三大和谐的凝结
三、 和谐文化模式是面向未来的底蕴
第八章 文化价值观论
一、 文化价值观的国际学术前沿
二、 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底蕴
三、 关于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思考
第九章 文化比较论
一、 21世纪是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的世纪
二、 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
三、 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
第十章 文化发展论
一、 文化发展应遵循文化宗旨
二、 文化发展应清理负面效应
三、 文化发展应注重学术创新
第五编 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境界论
一、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宏观思考
二、 展望21世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 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
四、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社会稳定
五、 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学
六、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七、 和谐文化模式论
八、 儒家和谐文化与21世纪和平发展
九、 中国传统义利文化研究
十、 中国传统德治文化研究
十一、 中国传统民本文化研究
十二、 中国传统修身文化研究
《中国传统思想探索》再版序言(中英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序(中英文)
《中国传统文化学》题词
读《中国传统思想探索》(中英文)
儒家学说中的大问题——评《儒家治国方略》(中英文)
绪论 修身治国平天下
一、 研究方法论
二、 理论基石论
三、 和谐文化论
四、 文化底蕴论
第一编 中国传统思想探索
导论
一、 中国传统思想的宏观思考
二、 中国传统思想的有机联系
三、 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问题
四、 中国传统思想的范畴研究
第一章 宇宙观
一、 本体论
二、 生成论
三、 理气论
第二章 知行观
一、 认识方法论
二、 认识阶段论
三、 认识标准论
四、 知行关系论
第三章 辩证观
一、 联系论
二、 发展论
三、 矛盾论
第四章 人性观
一、 春秋战国时期
二、 两汉隋唐时期
三、 宋元明清时期
第五章 修养观
一、 春秋战国时期
二、 两汉隋唐时期
三、 宋元明清时期
第六章 境界观
一、 春秋战国时期
二、 两汉隋唐时期
三、 宋元明清时期
第七章 民本观
一、 荀子
二、 贾谊
三、 李世民
四、 柳宗元
五、 张载
六、 张居正
七、 王夫之
八、 唐甄
第八章 仁政观
一、 孔子
二、 孟子
三、 董仲舒
四、 司马光
五、 二程
六、 朱熹
第九章 功利观
一、 韩非
二、 李觏
三、 王安石
四、 陈亮
五、 叶适
第十章 反专制观
一、 邓牧
二、 李贽
三、 黄宗羲
四、 顾炎武
结语
一、 中国传统思想的主要特点
二、 中国传统思想的积极因素
三、 中国传统思想的消极影响
四、 中国传统思想的必然前途
第二编 儒家治国方略
导论
一、 儒家治国方略的宏观架构
二、 儒家治国方略的主体性质
三、 儒家治国方略的国情氛围
四、 儒家治国方略的现实品格
第一章 儒家治国方略的哲学论证
一、 天命观
二、 天道观
三、 天理观
第二章 儒家治国方略的伦理准则
一、 人性观
二、 修养观
三、 境界观
第三章 儒家治国方略的基本观点
一、 仁政观
二、 民本观
三、 君臣观
四、 义利观
第四章 儒家治国方略的兼容精神
一、 法家与儒家治国方略
二、 道家与儒家治国方略
三、 道教与儒家治国方略
四、 佛教与儒家治国方略
第五章 儒家治国方略的价值取向
一、 儒家治国方略的影响所及
二、 儒家治国方略的生命活力
三、 儒家治国方略的滞后因素
结语
一、 僵家治国方略的总体评价
二、 儒家治国方略的现代展望
第三编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第一章 现代化的文化蕴含
一、 现代化不是西方化
二、 现代化不是物欲化
三、 现代化底蕴是文化
第二章 现代化的文化准则
一、 现代化的本质是全球和谐化进程
二、 现代化的模式是各国多样化遭路
三、 现代化的途径是文明协调化发展
第三章 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定位
一、 中国近代思潮启发文化觉醒
二、 中国基本国情决定文化形象
三、 中国传统文化凝聚文化底蕴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修身篇
一、 修身的原则是义利统一
二、 修身的途径是道德自律
三、 修身的真谛是人际和谐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治国篇
一、 治国的宗旨是勤政为民
二、 治国的保证是廉政任贤
三、 治国的真谛是群体和谐
第六章 中国传统文化平天下篇
一、 平天下的哲理是天人合一
二、 平天下的理想是世界大同
三、 平天下的真谛是天人和谐
结论 和谐文化论
一、 和谐文化是宇宙间三大和谐的综合概括
二、 和谐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
三、 和谐文化是对传统负面效应的系统清理
四、 和谐文化是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
五、 和谐文化是中国特点现代化的深层蕴义
六、 和谐文化是世界多元文化中的永恒主题
第四编 中国传统文化学
导论 中国传统文化学方法论
一、 中国传统文化学的学科定位
二、 中国传统文化学的文化历程
三、 中国传统文化学的治学精神
第一章 天人篇
一、 殷周天命观昭示王权源于天命
二、 自然天道观阐发人道遵循天道
三、 理学天理观论证人理服从天理
第二章 修身篇
一、 人性论奠定修身的理论基础
二、 修养论阐发修身的基本途径
三、 境界论展现修身的理想追求
第三章 治国篇
一、 义利统一是治国的伦理基础
二、 民本文化是治国的文化总纲
三、 为政清廉是治国的基本保障
第四章 平天下篇
一、 天人合一是平天下的文化基础
二、 世界大同是平天下的理想目标
三、 天人和谐是平天下的最高境界
第五章 文化现象论
一、 文化现象的定性分析
二、 文化现象的范畴分析
三、 文化现象的本质分析
第六章 文化体系论
一、 文化体系的总体框架
二、 关于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
三、 关于修身、治国、平天下
第七章 文化模式论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和谐
二、 和谐文化模式是三大和谐的凝结
三、 和谐文化模式是面向未来的底蕴
第八章 文化价值观论
一、 文化价值观的国际学术前沿
二、 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底蕴
三、 关于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思考
第九章 文化比较论
一、 21世纪是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的世纪
二、 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
三、 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
第十章 文化发展论
一、 文化发展应遵循文化宗旨
二、 文化发展应清理负面效应
三、 文化发展应注重学术创新
第五编 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境界论
一、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宏观思考
二、 展望21世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 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
四、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社会稳定
五、 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学
六、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七、 和谐文化模式论
八、 儒家和谐文化与21世纪和平发展
九、 中国传统义利文化研究
十、 中国传统德治文化研究
十一、 中国传统民本文化研究
十二、 中国传统修身文化研究
中国和谐文化纵横论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