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张我军

副标题:无

作   者:张光正编

分类号:

ISBN:978780141226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分三部分:张我军亲朋好友对他的回忆与悼念;各种版本张我军文集的序文和编者话;海内外关于张我军的学术研讨和评论。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回忆与悼念
台湾省合作金库/关于张我军逝世的公告(1956)
悼张我军(1955)
张我军逝矣(1955)
怀念张我军先生(1956)
怀才不遇的张我军兄(1975)
高举五四火把回台的先觉者(1980)
怀念老友张我军先生(1985)
悼挚友张我军(1985)
心中的一个伤痕——张我军之死(1985)
甄华复何标函(1984)
北平沦陷期间有关张我军先生的二、三事(2001)
怀念我军伯伯(2001)
“父亲可以放心了”(1985)
父亲把我的“罪证”藏了起来(1999)
悲、欢、离、聚话我家——一个台湾人家庭的故事(2000)
第二部分 文集序文及编者话
《张我军文集》编者的话(1975)
《增订本后记》(1989)
《张我军选集》编后话(1985)
《张我军全集》编后话(2000)
《乱都之恋》出版说明(1986)
张我军先生在现代台湾文学史上的不朽功绩——《乱都之恋》重版代序(1986)
苦闷的北京经验——张我军集序(1991)
《张我军评论集》编者的话(1993)
《漂泊与乡土——张我军逝世四十周年纪念文集》序(1996)
《张我军全集》序言(2000)
《追寻与回归——张我军及其作品研究》增修版 自序(2000)
第三部分 海内外研究和评论
纪念张我军先生(1985)
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觉者张我军(1985)
张我军(1987)
张我军的理论贡献与创作实践(1991)
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急先锋——张我军(1985)
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的奠基人张我军(1993)
张我军在台湾拉开新文学的大幕(1999)
台湾新文学思潮史钢(节录)
略论父亲的乡土性格和开放性格(1995)
张我军与中日文化交流(1995)
张我军与沦陷时期的中日文学关联(2000)
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健将——张我军(1977)
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开始——新旧文学的论战(1977)
新文学摇篮期代表性作家张我军(1985)
张我军与台湾新文学运动(1990)
“五四”与张我军(1990)
张我军与鲁迅(1990)
鲁迅在台湾文坛的影响(1987)
张我军及其诗集《乱都之恋》——日治时代文学道上的清道夫(1988)
作家的创作与爱情(1984)
台湾新诗的出发——试论张我军与王白渊的诗及其风格(1984)
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奠基者——张我军(1987)
张我军及其同时代的北京留学生(1995)
张我军逝世四十周年纪念专辑(1995)
(一) 台湾新文学的先锋
(二) 为新旧文学论争点燃战火——张我军对台湾文学的贡献
(三) 把台湾人的话统一于中国话——张我军的新文学理论
(四) 血泪的表现——张我军的诗观
文学典律、种族阶级与乡土书写——张我军与台湾新文学的起源(1995)
新与旧的变革:“祖国意象”内在意涵的转化——试以张我军文学理论为中心的探索(1995)
撑起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大旗——张我军和他的文集(1976)
张我军的文学理论与小说创作(1995)
附:对厘清台湾新文学运动一些问题的思考
张我军新诗创作的再探讨(1995)
张我军文学理论之建构(2000)
《张我军全集》补遗
为台湾人提出一个抗议(1946)
致直儿函(1954-1955)
张我军遗嘱(1955)
附录
张我军研究论著登录表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近观张我军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