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原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在出版过程中,蒙责编杨树达之高足周炳侯编审鼓励、支持,得益良多。今承北京大学出版社重印,得以改正少量印刷失误,补述少量行文疏漏,诸多雅教,感念殊深。另统观全书,尤觉“训诂术语”独立成章列于分论之首颇嫌未当,兹特选移于总论之末,既无损全书内容大体,亦顺理成章。
已往若干训诂之作,常缠于术语、书证之纷解,“训诂”二字之释达二十余种之多,雅系之作累计六十余部,加以讲解方法、程序未人科学轨道,无怪人谓训诂之学为“天书”,几望而却步。笔者有鉴于此,不泥成习。其间,第一章换以“训诂力作示范”,径先益以历经逻辑检验与实践检验之切实内容,丰以析理分量,资以导读,让读者先接触卓有见地之实际训释论析素材,引入胜境,俾随后各章迎刃而解。“知”和“能”都和实践分不开,悟读训诂大家实践成果,引以为自己训诂实践之雅范,并视之为人门首务,诚问学至理。
笔者青年时代,恩师唐文治(清进士,位至尚书,退而办学)授课,尝以“熟读深思,循序渐进”教诲,“读、思”二者尤不敢忘。值此重印《训诂学导论》之际,自度第一章补换“训诂力作示范”,盖亦问学规律性使然。
书末附录《试论20世纪传统 更多>>
目录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
目录
总论
( 三) 训诂学的任务
二、训诂的内容
( 三) 训诂范围必须扩大
四、训诂实践的形式
(一) 解释语义的专著
(二) 音义兼注的专著
( 三) 形音义合解的专著
( 一) 解释字词———训诂的核心
( 二) 解释文句
( 三) 分析篇章
( 四) 分析表达方式
( 五) 分析时空关系
一、训诂与训诂学
二、《古书疑义举例》辨证精审, 胜义纷呈
三、俞著务实切要, 言不妄发
四、俞著成功之旅, 可资借鉴
五、余论
第二章训诂的方法
五、来自西洋语言的词及其意义
第七章训诂要籍
一、训诂专书
二、注释书
一、以形索义( 形训) ———外在形式的利用
二、因声求义( 声训) ———内在形式的利用
三、据文证义———语言环境的利用
四、析词审义
五、辨体明义
第三章训诂的方式
四、注意版本、校勘
五、注意书刊索引
第十二章从实践中加深和提高
———古书词语训释二百例
附录
试论20 世纪传统训诂学的新发展
一、传统训诂学的新开拓
一、互训
( 一) 什么是训诂
( 二) 什么是训诂学
版权页
前言
目录
总论
( 三) 训诂学的任务
二、训诂的内容
( 三) 训诂范围必须扩大
四、训诂实践的形式
(一) 解释语义的专著
(二) 音义兼注的专著
( 三) 形音义合解的专著
( 一) 解释字词———训诂的核心
( 二) 解释文句
( 三) 分析篇章
( 四) 分析表达方式
( 五) 分析时空关系
一、训诂与训诂学
二、《古书疑义举例》辨证精审, 胜义纷呈
三、俞著务实切要, 言不妄发
四、俞著成功之旅, 可资借鉴
五、余论
第二章训诂的方法
五、来自西洋语言的词及其意义
第七章训诂要籍
一、训诂专书
二、注释书
一、以形索义( 形训) ———外在形式的利用
二、因声求义( 声训) ———内在形式的利用
三、据文证义———语言环境的利用
四、析词审义
五、辨体明义
第三章训诂的方式
四、注意版本、校勘
五、注意书刊索引
第十二章从实践中加深和提高
———古书词语训释二百例
附录
试论20 世纪传统训诂学的新发展
一、传统训诂学的新开拓
一、互训
( 一) 什么是训诂
( 二) 什么是训诂学
训诂学导论[电子资源.图书]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