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杨国安著

分类号:

ISBN:978730710232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武汉大学学术丛书》编著者杨国安。 《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武汉大学学术丛书》内容提要:传统时代“国权不下县”,若要揭示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规律,“从县衙门到家门口”必须得到重视。本书聚焦于当前学术界前沿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国家与基层社会”,在充分利用传统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广泛挖掘、收集民间文献资料,主要从宗族、水利与保甲团练三个方面,展开对明清两湖地区乡村组织与基层社会控制的研究。其创新之处在于,突破原来自上而下强调中央集权的强大,将乡村组织和地方精英视为国家附属物的观点,同时也突破绅权对抗皇权的士绅支配模式,坚持从国家政权建设与民间社会秩序互动的视角,将两湖地方社会看做一个整体,既从国家视野出发.探讨官府对于乡村社会的控制与治理;又从基层社会着眼,揭示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与民间秩序的自我构建,由此体现“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之间互动的多元视野与整体史观。其基本内容如下: (1)移民、宗族与地域秩序的构建。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人口大迁徙中,明清时期的两湖地区构成典型的“移民型”社会。与此前学者关注移民过程及经济开发等不同,本书研究重点在于移民的生计、发展以及如何在定居地构建新的社会网络和地方秩序。通过对鄂西北郧西县的田野考察和文献梳理,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结论:种植、经商等多种经营是移民人住本区后的主导性生计方式,军功、经商、行医与科举则是移民家族晋升的主要途径。土、客矛盾虽然存在,但主要矛盾却发生在移人时间与来源不同的客民群体之间。 在鄂东南地区,其地理地貌呈现丘陵与盆地交错分布的特征,并且由一个个纵横密布的溪流串联起来。此种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水稻与旱作等农耕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形成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明清时期,随着江西等宗法文化较盛地区的移民不断迁入、定居并繁衍生息,鄂东南在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下,以坟山墓碑的墓祭和族谱的编纂为凝聚族众的手段,通过祠堂的兴建,构建了乡村的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问。鄂东南祠堂的类别(宗祠一支祠一家桐)与家族结构(宗族一房份一家庭)大体相对应,从而形成了一个层级较为明晰的家族秩序。 (2)塘堰、堤坝中的水利纠纷与用水秩序。以民间水利文书——崇阳县《华陂堰簿》为基础,本书以微观实证的方法,展现了明清时期的鄂东南丘陵山地,民间水利组织的具体运作实态:对于塘堰等中小型工程而言,由于其涉及的数量多,星罗棋布;所灌溉的区域小,主要是稻田等田畈地亩,民间力量、基层水利组织往往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并利用寺庙等文化资源,以及乡规民约来化解水利纠纷、维护固有的用水秩序。只有当灌区社会不同群体间发生大规模冲突时,他们才会主动寻求国家权力的介入。 而以四邑公堤为代表,在两湖平原的诸多大型堤防水利工程,由于工程浩大且跨越不同行政区,涉及面广,无论是工程兴建,还是组织管理,都需要国家在场。“国家介入”与“跨区域协作”成为两湖平原堤防社会中的地方特色和传统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塘堰主要涉及灌溉区内民众因利用水资源而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网,属于一种“利益共同体”。而堤防所涉及的人群更多的是基于抵御洪涝灾害而形成的社会关联,属于一种“责任共同体”。 晚清时期的樊口闸坝之争,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提出水资源利用问题最多的水利事件之一,主要凸现了“有形之利”的经济效益与“未然之害”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博弈关系。闸坝修建的纷争就在于各方利益难以平衡和协调:地域之间、行业之间、民众之……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与缘起
二、学术史的梳理
(一)关于“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的回顾与反思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两湖区域史研究述评
三、研究的史料、方法与基本思路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权力”、“秩序”及其他
(二)史料与方法:民间文献与田野考察
(三)基本思路与分析框架:多元视野与整体史研究

第二章 移民、宗族与地域社会秩序的构建
一、移民、生计与清代鄂西北山区宗族形态
(一)走进郧西:鄂西北山区的生态环境与移民
(二)移民的生计与发展:种植、经商与多种经营
(三)香口柯家湾:一个山区移民家族构建的个案分析
二、村落、祠堂与清代鄂东南家族秩序的构建
(一)聚族而居:地名志、族谱所见鄂东南乡村的聚落形态及其成因
(二)宗祠、支祠与家祠:鄂东南的祠堂类型与家族结构
(三)神圣与世俗之间:鄂东南祠堂的功能及其嬗变
(四)空间与秩序:清代以来鄂东南家族秩序的空间构建
三、移植与模仿:清末民初地方自治的宗族实践——以黄陂周氏宗族为个案的考察
(一)黄陂东乡:周氏宗族地理、人口与村落分布
(二)经祖祠自治章程:周氏宗族自治的实施纲领
(三)梅田学校:乡村的新式教育与村落自治

第三章 塘堰、堤坝中的水利纠纷与用水秩序
一、塘堰与灌溉:鄂东南丘陵山区的水利组织与民间秩序——以崇阳县《华陂堰簿》为中心
(一)崇阳县华陂堰及《华陂堰簿》
(二)赋役改革与基层水利制度变迁
(三)塘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
(四)上畈与下畈之间:水利纠纷与灌区社会
二、堤防与社会:两湖平原水利中的纷争、协作与官府介入——以四邑公堤为例
(一)从一县专任到四邑公修:宋迄清江嘉长堤的兴筑与协济
(二)四邑公修中的利益纠葛与协调机制
(三)堤防水利中的官府介入与区域协作
三、樊口闸坝之争:晚清水利工程中的利益纷争与地方秩序
(一)外江内湖:樊口地区的水系、地貌与洪灾
(二)内乡与外乡:武昌县移民、垦殖与地域社会变迁
(三)屡建屡毁:樊口建闸的曲折历程
(四)彭李之争:樊口闸坝背后的生态、利益与政治纠葛

第四章 保甲、团练与两湖乡村控制体系的演变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多元视野下的明清两湖乡村社会史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