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与“三治”

副标题:无

作   者:温铁军

分类号:

ISBN:978730023134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通过对“中国经验”中被不断强调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的“三农”(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和已经足够严重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三治”(村治、乡治、县治)问题的讨论,提出了区别于主流话语的、对发展理论有重构意义的挑战。
本书力图摆脱那种偏向于微观的学科化研究对学术思考的桎梏,主要表现为在借鉴主流理论时打破单一学科的羁绊,以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框架,以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的批判性解构为工具;注重把政府为应对周期性危机而推进的财税金融等核心制度变迁作为背景,认为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及随之而来的产业资本扩张是城乡二元体制矛盾的成因,也是“三农”和“三治”问题的本源。据此,在微观分析与个案研究中,本书化解了传统农业经经济领域的两大理论派别——“理性小农”和 “生存小农”——对中国当代实践的解释困境,从而在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户理性”和“村社理性”发生作用的微观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收录了相关调查案例和专题报告,包括国外的实地调查报告。希望这些鲜活的材料能够使有理论偏好的读者得到学科化研究之外的补益。

目录


导 读
序 言 “中国经验”、比较优势与乡建 试验

第一部分 问题———何谓“三农”与“三治”
乡土中国经济基础的“三农”与上层建筑的“三治”
两个发展阶段的转变与国家战略的重大调整———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
市场失灵条件下的“三农”问题
新农村建设化解对抗性冲突的机制 分析——改善乡村治理的理性讨论
后农业税时代的乡村治理与农村发展——掐走“草尖”之后的“草根”问题
村社理性:破解“三农”与“三治”困境的一个新视角 “

第二部分 背景——宏观经济与制度变迁
30年改革中经过实践检验的3个思考
宏观环境变化背景下的城乡统筹与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
农村财税体制与公共服务问题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与机制创新研究
新时期的乡村治理与扶贫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宏观经济波动与土地资本——对改革以来三次 “圈地”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
宏观经济波动与劳动力流动问题
宏观经济波动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集体林区三次林权改革“分合”之路的制度变迁分析

第三部分分析——微观机制与区域发展
30年3个村———农村改革中的财产制度变迁案例介绍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与土地私有化的理论逻辑——缓解“三农”问题的道路之辨
“被动闲暇”中的劳动力机会成本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约束条件变化与农户经济行为——中国加速资本化时期的小农理性选择
中国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的负外部性及化解机制研究
农村基本制度建设与农业稳定增长——山东省平度市农村1987—1997年综合性制度试验的实证研究
部门和资本“下乡”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精英俘获”与“大农依赖”——中央民生新政与“普惠金融”的困境分析之一
农村基础设施长效投入的问题、经验与对策

第四部分比较——国际调研
中国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教训
发展生态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本土试验研究
日本农村综合建设的投入方式及其对农业破产的挽救
阿根廷的另类货币与穷人的市场经济
关于尼泊尔“科学土改”与发展的调查思考
埃及农村地权冲突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三农”与“三治”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