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统战志:1911-2006

副标题:无

作   者:何振国主编;中共汝州市委统战部,汝州市侨台联[编]

分类号:

ISBN:978750341638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是中国近代商业银行中的奇迹,其起点资本微小,但是在经营中注意稳健推进,并开展多样化经营,很快在建行初期就实现快速发展,以往学术界与相关方面对其不无兴趣,但到目前还没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本文主要选取从建行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1915--1937)的上海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梳理其发展脉络和对其主要经营活动进行专题考察的方式进行研究,以揭示其经营活动特色。通过研究我发现上海银行经营活动有如下特点: 第一,上海银行建行22年实现了资本和业务的飞速增长,与同时期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其发展速度比较快,业务呈现多元化,经营稳健,虽然也不无危机,但有惊无险,是一个富有理想的商业银行。 第二,通过对主要业务进行个案考察,揭示上海银行经营中特别注意服务社会、辅助工商,以细致周到的服务逐渐取得社会的信任。   第三,上海银行与政府关系并不密切,虽然处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在战前10年它不可能脱离政府的影响,而且其领导层为银行顺利开展经营也试图适当接近政府,但是总体而言,上海银行的“押宝”行动并不成功,与政府的密切接触并不能给上海银行带来可靠的商业利益,相反还可能给上海银行的正常经营带来风险,所以在经营中上海银行与政府保持了相当距离。 中国近代部分银行发展与政府财政有密切关系,但是上海银行基本上是以商业化经营取胜的。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综述
二、研究方法与基本假设
三、研究主线与框架结构
四、分析结论与观点概述
第一章 制度安排:关于经济体制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作为分析前提的制度理论
一、制度的定义与内涵
二、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第二节 作为制度安排的经济体制
一、什么是经济体制
二、经济体制的制度要素分析
三、经济体制的功能分析
第二章 制度低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经典作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与实践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特征的设想
二、列宁、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思想与实践
 第二节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制度安排
一、国家所有制的产权制度
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
. 三、计划生产的企业制度
  四、计划配置的就业制度
五、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
六、集中统一的金融制度
七、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
八、国家统制型的对外贸易制度
第三节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在缺陷
一、计划经济体制难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计划经济体制无法实现供求平衡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存在信息难题
四、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机制
第三章 制度变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进分析
第一节 关于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
一、制度变迁的动因:外部利润内在化
二、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不均衡趋向制度均衡
三、制度变迁的方式: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
四、制度变迁的轨迹:路径依赖
五、制度变迁的作用:决定经济增长
第二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变迁的特征
一、制度变迁需求的内生性
二、制度变迁供给的滞后性
三、制度变迁目标的动态性
四、制度变迁过程的渐进性
五、制度变迁轨迹的路径依赖性
六、从单项制度变迁向制度结构变迁演进
七、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
八、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与微观经济制度变迁同步进行
 第三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变迁的内容
一、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
二、城市经济制度的变迁
三、宏观经济制度的变迁
四、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变迁
 第四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变迁的成本
一、制度变迁成本的理论分析
二、渐进改革下的制度变迁成本的特征
三、降低制度变迁成本的路径选择
第四章 制度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分析
第一节 制度转型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制度转型的本质要点
二、制度转型中政府的作用
三、制度转型的方式
四、制度转型理论评析
第二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制度转型的表现
一、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初步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控体系
四、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经济格局
 第三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制度转型的原因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奠定了制度转型的基础
  二、渐进改革策略的实施促进了制度转型的实现
  三、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动的结合加快了制度转型的进程
四、强制性改革与诱致性改革的结合确保了制度转型的完成
  五、政府作用的有效发挥缩短了制度转型的过程
六、改革的意识形态提供了制度转型的思想保证
第五章 制度缺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足分析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制度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制度供给滞后导致制度缺失
二、制度需求不足导致制度缺失
三、路径依赖导致制度缺失
四、制度刚性导致制度缺失
五、制度博弈导致制度缺失
第二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制度缺失的现实表现
一、市场制度发育不成熟
二、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三、产权制度不健全
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到位
五、政府制度改革滞后
六、非正式制度构建尚未完成
第三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制度缺失的绩效损失
一、失业问题凸现造成绩效损失
二、财富分配不公造成绩效损失
三、国有资产流失造成绩效损失
第六章 制度创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分析
第一节 制度创新的经济学理论
一、制度创新的需求和供给
二、政治企业家与制度创新
三、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四、国家的制度创新职能
五、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一、制度绩效递减决定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二、经济发展中的制度障碍决定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三、增量改革的局限性决定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第三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面临的困难
一、制度创新供给者的供给不力
二、制度需求者的需求动力不足
三、技术创新迟缓
四、非正式制度的隐性制约
第四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推进策略
一、坚持市场化的制度创新方向
二、进一步发挥国家的制度创新职能
三、着力于体制内制度创新
四、强化技术创新激发制度创新
五、构建支持制度创新的意识形态
第七章 制度框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分析
第一节 建立市场化的农村经济制度
一、重构农地产权制度
二、规范农村税费制度
三、创新农村组织制度
四、重塑农村就业制度
五、构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构建有效率的微观经济制度
一、变革民营企业制度
二、完善三资企业制度
三、重组乡镇企业制度
四、改造集体企业制度
 五、创新国有企业制度
第三节 创建稳健的宏观经济制度
一、完善指导性的计划制度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制度
三、构建规范的公共财政制度
四、构造市场化的金融制度
五、建立开放型的对外贸易制度
六、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节 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非正式制度
一、非正式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二、非正式制度对市场秩序建立的影响
三、确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的非正式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汝州市统战志:1911-2006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