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为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成果。该书从法理的角度入手,对信访的功能、性质范围、信访的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 信访制度的源与流
一、我国古代的信访
二、中国近现代的信访
三、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初步建立阶段(1949~1957年)
四、我国信访制度的逐步形成阶段(1957~1966年)
五、我国信访制度的冲击与削弱阶段(1966~1978年)
六、我国信访制度的恢复和规范阶段(1978—1995年)
七、我国信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阶段(1995年至今)
第二章 信访法律关系
一、信访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信访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信访法律关系的内容
四、信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三章 信访制度的性质
一、信访制度性质的界定
二、关于信访性质的思考
三、信访的性质定位
第四章 信访制度的价值
一、信访制度价值的研究意义
二、信访制度价值的含义
三、信访制度价值目标之确定
四、信访制度价值之实现
结语
第五章 信访制度的功能
一、概念辨析
二、信访制度功能的基本分类
三、关于信访制度功能的基本观点
四、信访制度的实然功能
五、信访制度的应然功能
六、信访制度功能的实现
第六章 信访的范围
一、信访范围的界定
二、行政信访与相关制度的范围辨析
三、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关制度有关范围的规定
四、我国行政信访受案范围的确定
第七章 信访法律责任
一、信访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信访法律责任的构成
三、信访法律责任的分类
四、信访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
五、我国现行信访法律责任规定的不足
六、我国信访法律责任的完善
参考文献
附1: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
附2:北京市信访条例
附3:上海市信访条例
附4:江西省信访条例(2009修订)
后记
引言
第一章 信访制度的源与流
一、我国古代的信访
二、中国近现代的信访
三、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初步建立阶段(1949~1957年)
四、我国信访制度的逐步形成阶段(1957~1966年)
五、我国信访制度的冲击与削弱阶段(1966~1978年)
六、我国信访制度的恢复和规范阶段(1978—1995年)
七、我国信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阶段(1995年至今)
第二章 信访法律关系
一、信访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信访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信访法律关系的内容
四、信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三章 信访制度的性质
一、信访制度性质的界定
二、关于信访性质的思考
三、信访的性质定位
第四章 信访制度的价值
一、信访制度价值的研究意义
二、信访制度价值的含义
三、信访制度价值目标之确定
四、信访制度价值之实现
结语
第五章 信访制度的功能
一、概念辨析
二、信访制度功能的基本分类
三、关于信访制度功能的基本观点
四、信访制度的实然功能
五、信访制度的应然功能
六、信访制度功能的实现
第六章 信访的范围
一、信访范围的界定
二、行政信访与相关制度的范围辨析
三、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关制度有关范围的规定
四、我国行政信访受案范围的确定
第七章 信访法律责任
一、信访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信访法律责任的构成
三、信访法律责任的分类
四、信访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
五、我国现行信访法律责任规定的不足
六、我国信访法律责任的完善
参考文献
附1: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
附2:北京市信访条例
附3:上海市信访条例
附4:江西省信访条例(2009修订)
后记
信访制度的法理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