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志情理:艺术的基元》按探源——征实——发微的顺序全面整理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志”、“情”、“理”三个范畴。首先主要从宏观的哲学的视角切入,描述范畴的历史演变,展示前人的认识所已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然后从艺术批评层面评述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相关观念。诸如“言志”说、“缘情”说等,分析其合理性与局限性:最后落实于发掘古典范畴的丰富内涵,努力会通中西,连结古今,实现创造性的转化,以期确立传统范畴在现代美学理论体系中的应有地位。全书条分缕析,立论切实,新见间出。既充分地占有了史料,又深入地进行了阐发,较好地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目录
总序(蔡锺翔陈良运)
导言
上编 志
第一章 “志”范畴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以“心”为本——“志”的字义诸说
第二节 各领千秋——先秦诸子论“志”
第三节 新的突破——柳宗元论“天爵”
第四节 融合会通——宋明理学家认识的深化
第二章 “言志”说述评
第一节 “言志”说的形成与变异
第二节 “言志”说的奠基意义
第三节 “言志”说的历史局限
第三章 “志”范畴的现代阐释
第一节 “志”的涵义
第二节 艺术是“宣志”的园地
第三节 “志”在艺术创造中的制导作用
中编 情
第一章 “情”范畴的历史展开
第一节 “情”的字义转化
第二节 先秦诸子的情感观念
第三节 汉以后情感观念的发展圆圈
第二章 “缘情”说述评
第一节 水到渠成——“缘情”说的提出
第二节 观念变革——“缘情”说的积极意义
第三节 浮华虚弱——“缘情”说的负面效应
第三章 “情”范畴的现代阐释
第一节 “情”的特点与性质
第二节 艺术是表现情感的王国
第三节 “情深而文明”
下编 理
第一章 “理”范畴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初步展开——先秦时期
第二节 继续深化——汉魏至唐
第三节 地位攀升——宋至清初
第二章 审美领域尚“理”倾向的得失
第一节 艺术发展中尚“理”倾向的反复冒出
第二节 尚“理”倾向的存在理由
第三节 尚“理”倾向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 “理”范畴的现代阐释
第一节 “理”的涵义
第二节 “理”在艺术家修养中的基础地位
第三节 “理”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结语
后记
导言
上编 志
第一章 “志”范畴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以“心”为本——“志”的字义诸说
第二节 各领千秋——先秦诸子论“志”
第三节 新的突破——柳宗元论“天爵”
第四节 融合会通——宋明理学家认识的深化
第二章 “言志”说述评
第一节 “言志”说的形成与变异
第二节 “言志”说的奠基意义
第三节 “言志”说的历史局限
第三章 “志”范畴的现代阐释
第一节 “志”的涵义
第二节 艺术是“宣志”的园地
第三节 “志”在艺术创造中的制导作用
中编 情
第一章 “情”范畴的历史展开
第一节 “情”的字义转化
第二节 先秦诸子的情感观念
第三节 汉以后情感观念的发展圆圈
第二章 “缘情”说述评
第一节 水到渠成——“缘情”说的提出
第二节 观念变革——“缘情”说的积极意义
第三节 浮华虚弱——“缘情”说的负面效应
第三章 “情”范畴的现代阐释
第一节 “情”的特点与性质
第二节 艺术是表现情感的王国
第三节 “情深而文明”
下编 理
第一章 “理”范畴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初步展开——先秦时期
第二节 继续深化——汉魏至唐
第三节 地位攀升——宋至清初
第二章 审美领域尚“理”倾向的得失
第一节 艺术发展中尚“理”倾向的反复冒出
第二节 尚“理”倾向的存在理由
第三节 尚“理”倾向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 “理”范畴的现代阐释
第一节 “理”的涵义
第二节 “理”在艺术家修养中的基础地位
第三节 “理”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结语
后记
1976写真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