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史记》

副标题:无

作   者:傅剑仁著

分类号:

ISBN:978750069431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品读〈史记〉》,是傅剑仁继《从史记出发》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从史记出发》是从具体的事件、人物出发,诠释今天应该汲取的史学营养;   《品读〈史记〉》则是向同一类事件、人物走去,开掘今天应该认知的历史   规律。该书梳理的诸如“纳忠言”、“说实话”、“肃贪”、“法治”、“   战将”、“腐儒”、“厚德”等二十一个话题,集《史记》中同类事件、人   物的史学精华,立治国安邦之要义,开“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万世   开太平”的精神气象。   

目录

序 大道当风
《史记》——始记于庶民百姓的企盼
本篇涉及的是《史记》前四卷的内容。这段历史囊括五帝和夏商周若干年代,太遥远也太古老了,古老得有语言没有文字,有文字没有纸张,古老得这段历史只能从父亲、从爷爷、从祖祖辈辈的嘴里流传。但看得出来,司马迁不仅是凭史料,更是凭灵感写了这段历史。他循着上帝的心思,表达庶民百姓的企盼。百姓拥戴贤德君王,他便用刀笔对其礼赞;百姓痛恨荒淫暴君,他便用刀笔对其鞭挞;百姓赞誉忠良大臣,他便用刀笔对其褒扬。一句话,是司马先生挥洒刀笔,书写着庶民百姓心理王国的理念追求。

“显贵”——通往皇宫的必由之路
司马迁用刀笔刻下的《史记》告诉后人:皇帝,尤其是在位时间长的皇帝,都具有与常人不同的“显贵”之怪异,且这种怪异多表现在他娘怀胎时或怀胎后的娘肚子里。司马迁似乎要说明这样的道理,皇帝并非凡人凡胎,是上天派到人间的主宰,因而他从天上降落到人间的时候,要闹点动静,以告诉天下子民:我来了。这到底是皇帝本身真有的怪异,抑或是庶民百姓嘴里传出来的怪异?我们不妨循着历史发展的轨迹,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开始,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刀笔刻下的线索,去探个究竟。

神算——司马迁的刀笔神话
谋略家通常以“事尚未发,律已在握”而显示其惊人骇世的神算本事。领袖人物则通过对神算的实际运作,而显示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事。司马迁在《史记》中大量记述了帝王将相、谋士高人及庶民百姓对一些尚未发生,或已经发生而扑朔迷离难以预见结果的事件,进行精确预测的神算本领。如果单就神算看神算,看出来的就不是神算,而是神话。但如果将《史记》认认真真读下来,就不难看出,所谓神算,其实就是司马迁的一种高明写作艺术。

相术——认知规律的另类诠释
相术,是一个古老的怪胎。它伴随着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美女艳妓的沉浮而显示其存在的价值,成了古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了古代造神运动的得力帮凶。久而久之,它像庄稼地里长出的野草一样,占有一席之地。时至今日,它仍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角角落落,扭曲地表明着它的存在,不时地在一定的地域范围,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慌。散落在《史记》中的相术,星星落落像幽灵一样时隐时现,不时登台作祟。但史学巨匠司马迁的刀笔,对它做了认知规律的另类诠释。

迷信——皇帝的梦幻追求
主宰天下苍生的皇帝,其尊严,其权势,其威风,其享受,天下第一。因而追求长生不死,以永葆其至尊地位,便成了他们至高无上的梦幻追求。为了这种虚无缥缈的追求,有的皇帝像被铁链拴住脖子的猴一样被人耍弄。牵着这铁链的,通常是一帮巫婆、神汉、方士。他们用极其低劣的胡说八道耍弄皇帝,用皇帝傻乎乎的上当受骗牟取私利。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巫婆、神汉、方士的行骗与皇帝的被骗。就在这种骗与被骗的描述中,史学巨匠司马迁对唯物论这个哲学的基石,做了极其深刻而又生动的解释。

皇后——朝廷的政治羁绊
有皇帝,就有皇后。在从全国各地挑选出来塞进皇帝三宫六院的成群美女中,谁能最终登上皇后的位置,则不完全取决于皇帝对哪个美女的宠幸程度,而主要取决于谁先替皇帝生出儿子。仅此还不够,虽然按照我国古代的传统惯性,后宫嫔妃中第一个生出儿子的立为皇后,长子立为太子,但能否最终站在皇后或太子的位置上,则取决于后宫嫔妃在宫廷斗争中使用的手腕。延续皇帝生命和皇权的核心是儿子,生出儿子并被确立为太子的女人,无疑是皇帝的生命和皇权欲望得以延续的功臣,也就无疑将成为朝廷的政治羁绊。

后宫——溅血的政治旋涡
后宫,是皇帝用来安置皇后、嫔妃的宫殿。后宫美女成群,普天之下的年轻女子,只要漂亮,都有可能被选进后官。后宫所有的女人全属于皇帝一人。皇帝的儿子,全是后宫美女所生。接替皇位的太子产生于后宫美女所生的成群皇子之中,于是,卖弄姿色和使用媚术争取皇帝的宠幸,生出儿子并想方设法将儿子推到太子的位置,聚焦着成群的后宫美女母仪天下的政治欲望。于是,后宫这个由美女的欲望所搅起的政治旋涡,飞溅出来的不是浪花,而是鲜血!

皇亲国戚——附着在皇权上的毒瘤
在司马迁的刀笔之下,皇亲国戚是一个阶层,一个从皇权上生长出来的毒瘤。因为一个“皇”字,而使得这个阶层没有享受不到的特权,没有不敢做的事情;还是因为一个“皇”字,而使得朝廷的朝纲对这个阶层少有约束甚至没有约束。天下苍生仰视这个阶层,习惯这个阶层,甚至容忍这个阶层,是因为一个“皇”字;天下苍生鄙视这个阶层,痛恨这个阶层,进而奋起推翻这个阶层,还是因为一个“皇”字。

战将一政局变换的祭品
《史记》所记述的那段历史,除刘邦建立汉朝后得到一段时间的喘息外,其余的几乎就是战乱史。春秋战国时期,多战而无义战,战火几乎烤炙着春秋战国的年年月月。秦王朝在秦始皇两腿一蹬后,顿时战火纷飞,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广阔的中国大地几乎没有不被战火席卷的土地。就是在西汉稍稍喘息的时期,也不时在《史记》的字里行间看到刀光剑影。战争是一所大学,愈是残酷的战争,愈能培养出彪炳史册的战将。但因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因而一批批战将几乎都成了政坛变换的祭品。

腐儒-糟蹋儒学的罪魁
儒学,是战国时期百花争艳中最绚丽的一朵。创立这一学说的孔丘,其君臣、父子、夫妻的一套秩序理论,至今仍闪烁着道德的光芒;其不偏不倚的中庸学说,至今仍昭示着辩证法的真谛;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导,至今仍像长者对后生的循循善诱。孔丘所创立的儒学,是鲜活的。孔丘的儿子死后,是他动员儿媳再找个婆家。虽然儒学是一种趋于保守的学说,但不失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落在司马迁刀笔之下的儒者,倒是闪烁着耀眼的光彩,而落在司马迁刀笔之下的腐儒,却不时散发着霉变的腐味。司马迁这样告诉我们:是腐儒们糟践了儒学。

文人——古老风流的始作者
历史,不能没有文学艺术。即便是春秋战国那样战火纷飞的年代,文学艺术仍根植于战火,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文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历史的讴歌者。人们喜欢真实的历史,也喜欢生动的历史。文人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无法在更广阔的范围、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更大的历史真实,但他们有能力把真实的历史变得更生动、更鲜活。真实而枯燥的历史,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变成了无韵之《离骚》,在他的刀笔之下,文学艺术的生动烘托着历史的生动,用文学艺术反映历史的文人,谱写了古老的风流篇章。
……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品读《史记》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