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以测验应用为中心,在介绍每种心理测验方法或量表时,较详细地说明了测验实施方法、结果分析与解释,并有具体应用的实例,从而使学习掌握测验有章可循,内容也较为实用。
全书共分为基础篇、智力测验篇、人格测验篇、职业测验篇、临床心理测验篇共5篇21章。在内容的选择上更侧重于对目前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学和职业评估及指导有重要意义的心理测验,兼顾了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和执业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要求。
简化了统计学、测量学和测验编制知识。有规律的介绍测验,每个测验的基本内容包括概述、测验内容、测验实施方法、测验记分、结果分析与解释、应用实例,便于学习掌握。
本书既可以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工作者学习和应用心理测验的重要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二、心理治疗的简史
三、国外心理治疗的现状
四、心理治疗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性质
一、心理治疗的性质
二、与相关学科的区分
三、适应证
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体系
一、从理解上分
二、从形式上分
三、根据患者意识范围的大小分
四、根据学派理论分
五、根据理论模式分
六、根据实施的时间分
第四节 心理治疗的机制
一、基本的治愈机制
二、特殊的治愈原理
第五节 心理治疗与社会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与心理治疗
三、我国心理治疗领域存在的与文化相关的问题
四、心理治疗的原则
第二章 精神分析疗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驱力理论
二、无意识理论
三、人格结构学说
四、性心理发展阶段学说
五、心理防御机制
六、精神病理学说
第三节 精神分析治疗中的基本技术手段及过程
一、基本技术手段
二、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
第四节 研究与评价
第三章 以人为中心疗法
第一节 概述与历史
第二节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人性观
二、基本特点
三、基本原理
四、自我理论
五、心理失调的原因
六、具治疗功能的关系
七、理论特色
第三节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技术
一、治疗策略
二、常用技巧
三、会心团体心理治疗
四、适应证
第四节 应用研究与评价
一、以人为中心治疗法的贡献
二、以人为中心治疗法的限制与批评
第四章 格式塔心理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格式塔疗法发展简史
二、格式塔疗法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格式塔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对人的本质的看法:一种发展的观点
二、基本概念
第三节 格式塔治疗的过程
一、治疗目标
二、治疗师的功能和角色
三、治疗中来访者的体验
四、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关系
五、治疗过程
第四节 格式塔治疗基本技术
一、对话的游戏
二、空椅技术
三、轮替、负责与秘密
四、投射的游戏
五、反转技术
六、预演游戏
七、扩大游戏
八、保持情感
九、接触和退缩
十、情感定位
十一、对抗和扮演
十二、家庭作业
十三、梦的工作
第五节 治疗案例
第六节 应用、研究与评价
一、应用与研究
二、评价
三、小结
第五章 现实疗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现实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人格理论
二、适应不良的本质
三、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现实疗法的治疗过程
一、现实疗法的原则
二、现实疗法的治疗过程
第四节 现实疗法的基本技术
一、卷入
二、坚守于此时此地
三、保持积极的态度
四、对来访者的不幸福做出反应
五、应用幽默
六、与来访者对质
七、处理意识范围的思维
八、契约
九、指导
十、角色扮演
十一、支持
十二、自我暴露
十三、做出乎意料的事
十四、做你自己
十五、倾听隐喻
十六、倾听主题
十七、总结和聚焦
十八、允许沉默
十九、遵守职业道德
二十、保持重复
二十一、建立界限
第五节 治疗案例
第六节 应用、研究与评价
一、现实疗法的应用
二、支持性研究
三、现实疗法的贡献
四、现实疗法系统的不足
第六章 行为治疗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历史与概述
一、行为治疗的产生和发展
二、人类行为的定义
三、行为治疗的人性观
四、行为治疗的相关问题
第二节 行为治疗基本理论
一、经典条件反射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行为强化
第三节 行为治疗的特点、基本原则与应用领域
一、行为治疗的特点
二、行为治疗基本原则
三、行为治疗的应用领域
第四节 行为治疗的常用技术
一、行为的观测和记录
二、行为功能分析
三、放松训练
四、系统脱敏疗法
五、冲击疗法
六、厌恶疗法
七、自信训练
八、矛盾意向法
九、模仿与角色扮演
十、塑造法
十一、自我管理
十二、行为技能训练
第五节 行为治疗技术的应用与病历
一、焦虑和恐怖的治疗
二、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
三、强迫症的治疗
四、口吃治疗
第六节 行为治疗的评价
一、行为治疗法的贡献
二、行为治疗法的限制与批评
第七章 认知治疗
第一节 认知治疗的背景和简介
第二节 认知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认知图式
二、自动想法
三、认知歪曲
四、情绪和行为障碍患者的认知特征
第三节 认知治疗的原则和程序
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目标
三、治疗关系
四、治疗程序
五、认知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节 认知治疗的研究与评价
一、贝克对抑郁的研究
二、认知疗法与其他理论的比较分析
三、对认知疗法的评价
第八章 理性情绪疗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埃里斯的成长经历
二、REBT的创建与发展过程
三、REBT的基本过程与技术
第二节 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哲学观点
二、人性观
三、ABC理论
四、不合理信念
五、REBT的起效机制
第三节 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
一、动员阶段
二、评估问题、人际关系和环境
三、准备治疗
四、完成治疗程序
五、效果评估
六、准备结束
第四节 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技术
一、认知技术
二、情绪技术
三、行为技术
第五节 治疗案例
一、案例一
二、案例二
三、案例三
第六节 应用、研究和评价
一、临床应用
二、临床研究
三、REBT的评价
第九章 家庭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家庭治疗的概念
二、家庭治疗的特点
三、家庭治疗的适宜问题
四、良好的家庭规则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一、家庭治疗的系统观点
二、家庭治疗不同流派的理论及代表人
三、家庭治疗的基本原则
四、家庭的发展周期
第三节 家庭治疗过程
一、家庭治疗的组织安排
二、家庭治疗的流程
第四节 家庭治疗的技术
一、非病态化
二、扰动技术
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四、倾听
第五节 研究与评价
第十章 催眠暗示治疗
第一节 催眠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催眠的理论假说
一、催眠的定义
二、对催眠的解释
第三节 催眠治疗的治疗过程
一、催眠诱导过程
二、催眠暗示治疗
三、催眠唤醒
第四节 催眠治疗的基本技术
一、催眠诱导技术
二、催眠唤醒技术
第五节 治疗案例
第六节 应用、研究和评价
第十一章 交互分析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艾利克·伯恩生平
二、TA的定义
三、交互分析的发展
第二节 交互分析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人性观
二、自我状态
三、心理地位
四、理论的整合
第三节 交互分析治疗的治疗过程
一、治疗目标
二、治疗者的功能与角色
三、治疗关系
四、当事人在治疗中的经验
第四节 交互分析治疗的基本技术
一、结构分析
二、沟通分析
三、游戏与苦难经验之分析
四、脚本分析
五、时间结构分析
第五节 治疗案例
一、个案资料的收集与访谈经过
二、脚本访谈时的观察记录
三、脚本分析
四、诊断的确认
五、和约与协议
第六节 应用、研究和评价
一、团体治疗上的应用
二、交互分析的贡献
三、交互分析的限制
第十二章 积极心理治疗
第一节 积极心理治疗概述
一、积极心理治疗的重要概念
二、积极心理治疗是怎样产生的
第二节 积极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实际能力
二、统一体
三、实际能力的意义
四、实际能力和冲突
五、基本能力
六、实际冲突和基本冲突
七、母亲类型和父亲类型
第三节 积极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一、基本原则
二、治疗阶段及其方法
第四节 临床治疗案例与分析
一、临床案例
二、案例分析
三、常用的寓言和神话
四、病证——用积极心理治疗概念加以描述
第五节 对积极心理治疗的评价
一、积极心理治疗的积极成果
二、积极心理治疗的不足之处
第十三章 夫妻治疗
第一节 夫妻治疗概述
一、什么是夫妻治疗
二、夫妻治疗的发展历史
三、夫妻治疗的相关问题
第二节 夫妻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鲍恩的家庭系统理论
二、夫妻整合行为治疗
三、精神分析夫妻治疗
第三节 应用、研究和评价
第十四章 性心理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性治疗
二、性治疗的意义
三、性文化的发展历史
四、性治疗的理论基础
五、性治疗的适应证
六、美国性科学的机构
第二节 性治疗的理论
一、男人与女人的区别
二、健康爱侣关系的要素
三、夫妻爱情发展的心理条件
四、人类性行为的功能
五、夫妻性生活“同步”的准备
六、夫妻性满足的心理条件
七、和谐的性生活
八、婚姻不同阶段中的性生活
九、美国婚姻与观念的某些转变
第三节 性治疗的过程
一、建立病例与问卷
二、体检技术
三、心理问卷与评定量表的应用
四、性治疗的实施
五、性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性治疗的技术
一、男女生殖器发育的咨询
二、性感集中训练
三、女性的手淫训练法
四、男子的放松训练
五、Trantra技术
六、Kegel爱情肌肉训练
七、反射学的技巧
八、性想象
九、食物与性
十、性工具的使用
十一、录像带辅助治疗
第五节 男女性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一、性功能障碍概述
二、常见的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三、性心理障碍
第六节 临床应用与评价
一、临床案例
二、治疗经验
三、培训问题
四、对性治疗的评价
第十五章 森田疗法
第一节 概述
一、森田先生自身的神经症体验
二、多年的临床探讨
第二节 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疑病素质论
二、精神交互作用
三、思想矛盾
四、精神拮抗作用
五、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
第三节 森田疗法的治疗过程
一、森田疗法的适应证
二、森田疗法的实施方法
第四节 森田疗法的基本技术
一、解释发病机制
二、日记指导
第五节 治疗案例
一、读书治疗案例
二、门诊治疗案例
三、住院治疗案例
四、集体治疗案例
五、生活发现会案例
第六节 研究和评价
第十六章 集体心理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集体心理治疗
二、基本思路
三、集体心理治疗的由来
四、治疗集体的结构
第二节 集体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集体心理治疗的有效原理
二、集体心理治疗的原则
第三节 集体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一、治疗的准备阶段
二、关系形成阶段
三、治疗阶段
四、结束阶段
第四节 集体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
一、患者选择
二、集体治疗每次开始的技巧
三、集体治疗每次结束的技巧
四、特殊方法
第五节 治疗案例
第六节 研究与评价
第十七章 心理剧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剧的历史背景
二、什么是心理剧
第二节 心理剧的基本理论
一、角色理论
二、角色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创造
第三节 心理剧中的基本概念和治疗过程
一、暖身
二、演出
三、分享
四、审视
第四节 应用、研究和评价
一、心理剧的应用
二、心理剧、角色扮演、社会剧与校园情景剧的区别
三、心理剧在中国大陆的应用
第十八章 危机干预
第一节 危机与危机干预概述
一、危机及其特征
二、危机历程
三、危机转移状态
四、成功的危机干预工作者的特征
第二节 危机与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模式
一、危机理论
二、危机干预理论
三、危机干预的模式
第三节 危机干预技术
一、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
二、危机干预评估
三、危机干预的方式
四、危机干预工作者的行动策略
第四节 自杀干预
一、自杀概述
二、自杀的识别与判断
三、自杀干预的策略
四、特殊人群的自杀预防策略
第十九章 心理治疗的其他理论
第一节 眼动治疗
一、认识心理创伤
二、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三、心理创伤的治疗和EMDR疗法
第二节 漂浮疗法
一、起源
二、分类
三、理论基础
四、漂浮的效果与作用
五、漂浮治疗的适应证
六、漂浮治疗操作
七、研究趋势
第三节 沙游戏治疗
一、概述
二、基本理论
三、治疗过程
四、基本技术
五、应用和评价
第四节 叙事治疗
一、概述
二、基本理论
三、主要方法
四、基本技术
五、应用与贡献
第五节 艺术治疗
一、历史背景与发展
二、基本概念
三、相关理论观点
四、艺术治疗的基本技术
第六节 内观疗法
一、内观疗法简介
二、主要观念
三、基本技术
四、治疗历程
五、应用
第七节 中医心理疗法
一、顺志从欲法
二、精神内守法
三、认知疗法
四、情志相胜疗法
五、暗示疗法
六、中国民乐疗法
七、气功导引法
八、中药和针灸疗法
第二十章 心理治疗发展趋势
第一节 心理疗法整合折衷的发展趋向
一、心理疗法整合折衷的现状和趋势
二、心理疗法形成折衷发展趋势的原因
三、理论与技术方法的整合
四、发展个人折衷取向方法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产生背景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观点
三、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操作技术
四、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应用与局限
第三节 心理治疗本土化发展趋势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本土化的原因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国本土化必要性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国本土化探索的现状
参考文献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二、心理治疗的简史
三、国外心理治疗的现状
四、心理治疗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性质
一、心理治疗的性质
二、与相关学科的区分
三、适应证
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体系
一、从理解上分
二、从形式上分
三、根据患者意识范围的大小分
四、根据学派理论分
五、根据理论模式分
六、根据实施的时间分
第四节 心理治疗的机制
一、基本的治愈机制
二、特殊的治愈原理
第五节 心理治疗与社会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与心理治疗
三、我国心理治疗领域存在的与文化相关的问题
四、心理治疗的原则
第二章 精神分析疗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驱力理论
二、无意识理论
三、人格结构学说
四、性心理发展阶段学说
五、心理防御机制
六、精神病理学说
第三节 精神分析治疗中的基本技术手段及过程
一、基本技术手段
二、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
第四节 研究与评价
第三章 以人为中心疗法
第一节 概述与历史
第二节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人性观
二、基本特点
三、基本原理
四、自我理论
五、心理失调的原因
六、具治疗功能的关系
七、理论特色
第三节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技术
一、治疗策略
二、常用技巧
三、会心团体心理治疗
四、适应证
第四节 应用研究与评价
一、以人为中心治疗法的贡献
二、以人为中心治疗法的限制与批评
第四章 格式塔心理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格式塔疗法发展简史
二、格式塔疗法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格式塔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对人的本质的看法:一种发展的观点
二、基本概念
第三节 格式塔治疗的过程
一、治疗目标
二、治疗师的功能和角色
三、治疗中来访者的体验
四、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关系
五、治疗过程
第四节 格式塔治疗基本技术
一、对话的游戏
二、空椅技术
三、轮替、负责与秘密
四、投射的游戏
五、反转技术
六、预演游戏
七、扩大游戏
八、保持情感
九、接触和退缩
十、情感定位
十一、对抗和扮演
十二、家庭作业
十三、梦的工作
第五节 治疗案例
第六节 应用、研究与评价
一、应用与研究
二、评价
三、小结
第五章 现实疗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现实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人格理论
二、适应不良的本质
三、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现实疗法的治疗过程
一、现实疗法的原则
二、现实疗法的治疗过程
第四节 现实疗法的基本技术
一、卷入
二、坚守于此时此地
三、保持积极的态度
四、对来访者的不幸福做出反应
五、应用幽默
六、与来访者对质
七、处理意识范围的思维
八、契约
九、指导
十、角色扮演
十一、支持
十二、自我暴露
十三、做出乎意料的事
十四、做你自己
十五、倾听隐喻
十六、倾听主题
十七、总结和聚焦
十八、允许沉默
十九、遵守职业道德
二十、保持重复
二十一、建立界限
第五节 治疗案例
第六节 应用、研究与评价
一、现实疗法的应用
二、支持性研究
三、现实疗法的贡献
四、现实疗法系统的不足
第六章 行为治疗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历史与概述
一、行为治疗的产生和发展
二、人类行为的定义
三、行为治疗的人性观
四、行为治疗的相关问题
第二节 行为治疗基本理论
一、经典条件反射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行为强化
第三节 行为治疗的特点、基本原则与应用领域
一、行为治疗的特点
二、行为治疗基本原则
三、行为治疗的应用领域
第四节 行为治疗的常用技术
一、行为的观测和记录
二、行为功能分析
三、放松训练
四、系统脱敏疗法
五、冲击疗法
六、厌恶疗法
七、自信训练
八、矛盾意向法
九、模仿与角色扮演
十、塑造法
十一、自我管理
十二、行为技能训练
第五节 行为治疗技术的应用与病历
一、焦虑和恐怖的治疗
二、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
三、强迫症的治疗
四、口吃治疗
第六节 行为治疗的评价
一、行为治疗法的贡献
二、行为治疗法的限制与批评
第七章 认知治疗
第一节 认知治疗的背景和简介
第二节 认知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认知图式
二、自动想法
三、认知歪曲
四、情绪和行为障碍患者的认知特征
第三节 认知治疗的原则和程序
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目标
三、治疗关系
四、治疗程序
五、认知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节 认知治疗的研究与评价
一、贝克对抑郁的研究
二、认知疗法与其他理论的比较分析
三、对认知疗法的评价
第八章 理性情绪疗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埃里斯的成长经历
二、REBT的创建与发展过程
三、REBT的基本过程与技术
第二节 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哲学观点
二、人性观
三、ABC理论
四、不合理信念
五、REBT的起效机制
第三节 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
一、动员阶段
二、评估问题、人际关系和环境
三、准备治疗
四、完成治疗程序
五、效果评估
六、准备结束
第四节 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技术
一、认知技术
二、情绪技术
三、行为技术
第五节 治疗案例
一、案例一
二、案例二
三、案例三
第六节 应用、研究和评价
一、临床应用
二、临床研究
三、REBT的评价
第九章 家庭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家庭治疗的概念
二、家庭治疗的特点
三、家庭治疗的适宜问题
四、良好的家庭规则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一、家庭治疗的系统观点
二、家庭治疗不同流派的理论及代表人
三、家庭治疗的基本原则
四、家庭的发展周期
第三节 家庭治疗过程
一、家庭治疗的组织安排
二、家庭治疗的流程
第四节 家庭治疗的技术
一、非病态化
二、扰动技术
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四、倾听
第五节 研究与评价
第十章 催眠暗示治疗
第一节 催眠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催眠的理论假说
一、催眠的定义
二、对催眠的解释
第三节 催眠治疗的治疗过程
一、催眠诱导过程
二、催眠暗示治疗
三、催眠唤醒
第四节 催眠治疗的基本技术
一、催眠诱导技术
二、催眠唤醒技术
第五节 治疗案例
第六节 应用、研究和评价
第十一章 交互分析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艾利克·伯恩生平
二、TA的定义
三、交互分析的发展
第二节 交互分析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人性观
二、自我状态
三、心理地位
四、理论的整合
第三节 交互分析治疗的治疗过程
一、治疗目标
二、治疗者的功能与角色
三、治疗关系
四、当事人在治疗中的经验
第四节 交互分析治疗的基本技术
一、结构分析
二、沟通分析
三、游戏与苦难经验之分析
四、脚本分析
五、时间结构分析
第五节 治疗案例
一、个案资料的收集与访谈经过
二、脚本访谈时的观察记录
三、脚本分析
四、诊断的确认
五、和约与协议
第六节 应用、研究和评价
一、团体治疗上的应用
二、交互分析的贡献
三、交互分析的限制
第十二章 积极心理治疗
第一节 积极心理治疗概述
一、积极心理治疗的重要概念
二、积极心理治疗是怎样产生的
第二节 积极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实际能力
二、统一体
三、实际能力的意义
四、实际能力和冲突
五、基本能力
六、实际冲突和基本冲突
七、母亲类型和父亲类型
第三节 积极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一、基本原则
二、治疗阶段及其方法
第四节 临床治疗案例与分析
一、临床案例
二、案例分析
三、常用的寓言和神话
四、病证——用积极心理治疗概念加以描述
第五节 对积极心理治疗的评价
一、积极心理治疗的积极成果
二、积极心理治疗的不足之处
第十三章 夫妻治疗
第一节 夫妻治疗概述
一、什么是夫妻治疗
二、夫妻治疗的发展历史
三、夫妻治疗的相关问题
第二节 夫妻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鲍恩的家庭系统理论
二、夫妻整合行为治疗
三、精神分析夫妻治疗
第三节 应用、研究和评价
第十四章 性心理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性治疗
二、性治疗的意义
三、性文化的发展历史
四、性治疗的理论基础
五、性治疗的适应证
六、美国性科学的机构
第二节 性治疗的理论
一、男人与女人的区别
二、健康爱侣关系的要素
三、夫妻爱情发展的心理条件
四、人类性行为的功能
五、夫妻性生活“同步”的准备
六、夫妻性满足的心理条件
七、和谐的性生活
八、婚姻不同阶段中的性生活
九、美国婚姻与观念的某些转变
第三节 性治疗的过程
一、建立病例与问卷
二、体检技术
三、心理问卷与评定量表的应用
四、性治疗的实施
五、性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性治疗的技术
一、男女生殖器发育的咨询
二、性感集中训练
三、女性的手淫训练法
四、男子的放松训练
五、Trantra技术
六、Kegel爱情肌肉训练
七、反射学的技巧
八、性想象
九、食物与性
十、性工具的使用
十一、录像带辅助治疗
第五节 男女性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一、性功能障碍概述
二、常见的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三、性心理障碍
第六节 临床应用与评价
一、临床案例
二、治疗经验
三、培训问题
四、对性治疗的评价
第十五章 森田疗法
第一节 概述
一、森田先生自身的神经症体验
二、多年的临床探讨
第二节 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疑病素质论
二、精神交互作用
三、思想矛盾
四、精神拮抗作用
五、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
第三节 森田疗法的治疗过程
一、森田疗法的适应证
二、森田疗法的实施方法
第四节 森田疗法的基本技术
一、解释发病机制
二、日记指导
第五节 治疗案例
一、读书治疗案例
二、门诊治疗案例
三、住院治疗案例
四、集体治疗案例
五、生活发现会案例
第六节 研究和评价
第十六章 集体心理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集体心理治疗
二、基本思路
三、集体心理治疗的由来
四、治疗集体的结构
第二节 集体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集体心理治疗的有效原理
二、集体心理治疗的原则
第三节 集体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一、治疗的准备阶段
二、关系形成阶段
三、治疗阶段
四、结束阶段
第四节 集体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
一、患者选择
二、集体治疗每次开始的技巧
三、集体治疗每次结束的技巧
四、特殊方法
第五节 治疗案例
第六节 研究与评价
第十七章 心理剧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剧的历史背景
二、什么是心理剧
第二节 心理剧的基本理论
一、角色理论
二、角色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创造
第三节 心理剧中的基本概念和治疗过程
一、暖身
二、演出
三、分享
四、审视
第四节 应用、研究和评价
一、心理剧的应用
二、心理剧、角色扮演、社会剧与校园情景剧的区别
三、心理剧在中国大陆的应用
第十八章 危机干预
第一节 危机与危机干预概述
一、危机及其特征
二、危机历程
三、危机转移状态
四、成功的危机干预工作者的特征
第二节 危机与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模式
一、危机理论
二、危机干预理论
三、危机干预的模式
第三节 危机干预技术
一、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
二、危机干预评估
三、危机干预的方式
四、危机干预工作者的行动策略
第四节 自杀干预
一、自杀概述
二、自杀的识别与判断
三、自杀干预的策略
四、特殊人群的自杀预防策略
第十九章 心理治疗的其他理论
第一节 眼动治疗
一、认识心理创伤
二、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三、心理创伤的治疗和EMDR疗法
第二节 漂浮疗法
一、起源
二、分类
三、理论基础
四、漂浮的效果与作用
五、漂浮治疗的适应证
六、漂浮治疗操作
七、研究趋势
第三节 沙游戏治疗
一、概述
二、基本理论
三、治疗过程
四、基本技术
五、应用和评价
第四节 叙事治疗
一、概述
二、基本理论
三、主要方法
四、基本技术
五、应用与贡献
第五节 艺术治疗
一、历史背景与发展
二、基本概念
三、相关理论观点
四、艺术治疗的基本技术
第六节 内观疗法
一、内观疗法简介
二、主要观念
三、基本技术
四、治疗历程
五、应用
第七节 中医心理疗法
一、顺志从欲法
二、精神内守法
三、认知疗法
四、情志相胜疗法
五、暗示疗法
六、中国民乐疗法
七、气功导引法
八、中药和针灸疗法
第二十章 心理治疗发展趋势
第一节 心理疗法整合折衷的发展趋向
一、心理疗法整合折衷的现状和趋势
二、心理疗法形成折衷发展趋势的原因
三、理论与技术方法的整合
四、发展个人折衷取向方法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产生背景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观点
三、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操作技术
四、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应用与局限
第三节 心理治疗本土化发展趋势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本土化的原因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国本土化必要性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国本土化探索的现状
参考文献
实用心理测验[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