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廖保平的这本《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以评论家的眼光来透
视深邃的历史,以新闻人的情怀关切大国的现实,以作家的文笔构建悦读
的文本,用思想的手术刀剖析历史,针砭时事,呈现出以“史评现论”别
具风范的历史书写方式,堪称当代的盛世危言,让人眼前一亮,唤起读者
对那段历史的兴趣。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史无定法,原因有二:对同一事
件有不同史料佐证;对相同史料有不同见解。因此,不同人眼中的历史或
许都只是盲人摸到大象的某一部位,而作者试图要摸到大象的根,感受历
史勃动的幽深之处。
去除政治化鬼魅,摘掉格式化面具,不为尊者、圣者、神者讳,尊重
史料,论从史出,但又不墨守成论,勇于辨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本来面
貌,敢干提出颠覆性的观点,这些努力,是基于作者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
、理性思考和人格力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煮的是历史
的料,放的是今天的盐,写的是古人的事,说的是今人的事。一百年的人
事历历在目,一百年的参照物令人惊心。
目录
序
附:《走向“共和”,还是走向“立宪”》
第一部分 晚清?末路
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晚清社会的最大危机是什么
预备立宪如同翻修老屋
清末立宪如何考量国民素质
民智未开?官智未开?究竟什么未开?
第二部分 革命?困惑
民众维权运动引爆辛亥革命
一条谣言摧毁一个政权
“清朝灭亡,就是因为取消了科举制度”
国民思想启蒙助催中华民国诞生
成立“革命公司”,发行“革命股票”
辛亥革命:成也立宪派,败也立宪派
我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革命
被用完就扔的秘密会党
应怀畏避革命之心
辛亥革命第一枪缘何在武汉打响
第三部分 共和?夭折
两胜负之所判,实只财政丰啬之攸关
北京兵变与南京兵变
“民国不如大清”的历史回潮
从民国取代大清看历史惊人的相似之处
袁世凯的执政合法性是怎样流失的
张振武案:民初政治生态的切片
民初政客是怎样操纵五毛党的
第四部分 他们?失败
孙中山为什么叫“孙大炮”
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是个美国人?
在帝制和共和之间徘徊的袁世凯
袁世凯为做皇帝贿买三大名家
梁启超的变与不变
为什么黎元洪在民初政治舞台上吃得香
第五部分 访谈?反思
我们应该怎样纪念辛亥革命――对话历史学家杨天石
后记
参考书目
附:《走向“共和”,还是走向“立宪”》
第一部分 晚清?末路
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晚清社会的最大危机是什么
预备立宪如同翻修老屋
清末立宪如何考量国民素质
民智未开?官智未开?究竟什么未开?
第二部分 革命?困惑
民众维权运动引爆辛亥革命
一条谣言摧毁一个政权
“清朝灭亡,就是因为取消了科举制度”
国民思想启蒙助催中华民国诞生
成立“革命公司”,发行“革命股票”
辛亥革命:成也立宪派,败也立宪派
我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革命
被用完就扔的秘密会党
应怀畏避革命之心
辛亥革命第一枪缘何在武汉打响
第三部分 共和?夭折
两胜负之所判,实只财政丰啬之攸关
北京兵变与南京兵变
“民国不如大清”的历史回潮
从民国取代大清看历史惊人的相似之处
袁世凯的执政合法性是怎样流失的
张振武案:民初政治生态的切片
民初政客是怎样操纵五毛党的
第四部分 他们?失败
孙中山为什么叫“孙大炮”
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是个美国人?
在帝制和共和之间徘徊的袁世凯
袁世凯为做皇帝贿买三大名家
梁启超的变与不变
为什么黎元洪在民初政治舞台上吃得香
第五部分 访谈?反思
我们应该怎样纪念辛亥革命――对话历史学家杨天石
后记
参考书目
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