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概论

副标题:无

作   者:刘国深等著

分类号:D675.8

ISBN:978780195535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作为中国政治体系下一个政治次体系,当代台湾政治体系是近代以来东亚国际政治、中国总体政治和台湾地区政治三重不同背景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本书的研究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及方法,借鉴现代政治学理论的分析框架,从“政治文化”、“政治结构”、“政权体制”、“政党政治”、“政治参与”、“大陆政策”、“对外政策”七个不同视角进行系统的研究,力图寻找出这七个层面的问题之间密不可分的政治逻辑关系

目录

目录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政治文化
第一节 政治认知
一、 中国政治认知
二、 大陆政治认知
三、 台湾政治认知
第二节 政治情感
一、 “抗拒威权心理”
二、 “悲情意识”
三、 “恐共心理”
四、 “崇美心理”
五、 “媚日情愫”
第三节 政治价值取向
第四节 “去中国化”问题
一、 政治认知“去中国化”现象
二、 政治情感“去中国化”现象
三、 政治评价“去中国化”现象
第五节 动力与极限
一、 台湾政治文化变迁积淀
二、 社会总体文化变迁影响
三、 政治权力冲突因素
四、 政治社会化因素
五、 经济结构变迁影响
六、 两岸敌对关系因素
第二章 政治结构
第一节 阶级阶层
一、 统治阶层
二、 中产阶层
三、 中下阶层
第二节 非社团性利益集团
一、 省籍族群
二、 宗派势力
三、 黑恶势力
第三节 社团性利益集团
一、 职业团体
二、 社会团体
三、 宗教团体
第四节 机构性利益集团
一、 国民党党内派系
二、 民进党党内派系
三、 “国会次级团体”
第三章 政权体制
第一节 “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演变
一、 孙中山先生的宪政体制构想
二、 1949年以前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历史沿革
三、 1949年以来台湾“宪政体制”的演变
第二节 当代台湾政治制度
一、 “国民大会”制度
二、 “总统”制度
三、 “五院”制度
第三节 “地方自治”制度
一、 省市
二、 县市
三、 乡、镇(县辖市)、区
第四章 政党政治
第一节 历史演变
一、 威权一党制时代(1949—1986)
二、 政党体系的转型期(1986—2000)
三、 政党转型后的多党竞争时代(2000年至今)
第二节 政党体制
一、 意义与分类
二、 政党体制的形成原因
三、 台湾的政党体制
第三节 政党与选举
一、 选举与选举制度
二、 选举制度对政党及政党体制的影响
第五章 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参与变迁回顾
一、 光复后与“戒严”时期的政治参与
二、 环境与社会基础的变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政治体系的变迁
第二节 参与主体
一、 从动员性参与到自主性参与的转变
二、 地方派系与政治参与
三、 利益集团与政治参与
第三节 参与形式
一、 选举参与
二、 非选举参与
三、 媒体参与
第四节 作用与影响
第六章 大陆政策
第一节 蒋氏父子时期
一、 大陆政策基本内容概述
二、 大陆政策的特点
第二节 李登辉时期
一、 大陆政策的演变
二、 大陆政策的特点
第三节 陈水扁执政
一、 执政前的大陆政策演变
二、 执政后的大陆政策演变
三、 陈水扁当局大陆政策的特点
第七章 对外政策
第一节 对外政策的理念和原则
一、 五六十年代所谓“汉贼不两立”
二、 蒋经国时期的“总体外交”
三、 李登辉的“务实外交”
四、 陈水扁对“务实外交”的继承
第二节 对美对日关系
一、 对美关系
二、 对日关系
第三节 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一、 与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的关系
二、 与功能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台湾政治概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