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issemina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and the late Qing society

副标题:无

作   者:熊月之著

分类号:

ISBN:978720801743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全书除了绪论、小结,分为十九章,凡64万字。第一章,回溯明末清初西学传播情况,及其对晚清的影响。第二章,述鸦片战争以前,西学在南洋及广州等地传播情况及特点。第三、四章,述鸦片战争以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西学传播的内容、影响。第五至八章,述新式学校包括教会学校与西学传播的关系,重点解剖了同文馆、广方言馆和格致书院。第九、十章,述报刊与西学传播的关系,解剖了《万国公报》和《格致汇编》两个典型。第十一至十三章,述出版机构与西学传播关系,重点分析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广学会的情况。第十四至十六章,论述传教士中传播西学的三个代表人物,即傅兰雅、李提摩太和林乐知的贡献。第五至十六章,研究的时间都以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为主。第十七至十八章,述二十世纪初年,即庚子以后、辛亥以前西学传播情况,对通过日本转口输入西学的内容与影响着墨较多。第十九章,综论西学传人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几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反应。全书章节编排,兼顾到历史逻辑与西学传播内在机制两个方面。书中附有35份统计表格,包括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传播西学录要、受西学影响伪明清学者录要、不同时期西学书刊目录和数量分析、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广学会等机构出版西书目录、不同时期翻译出版西书的机构目录等。   作者在西学资料的搜集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除了查阅收藏晚清西书丰富的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等国内重要图书馆,作者还利用出国作访问研究的机会,查阅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图书馆,特别是利用了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藏的傅兰雅的私人档案,牛津大学波德林图书馆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所藏的关于来华传教士的图书和档案资料,牛津大学首任汉学教授理雅各从东方带回英国的各种图书,上海亚洲文会发起人伟烈亚力在中国搜集并带回英国的大批中译西书,使得此书的资料基础非常扎实,也使得建立在这样资料基础上的理论分析,全面而中肯。   本书对西学东渐史上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重要人物、事件的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者介绍了此书的研究对象与学术界研究概况,对这课题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学术清理,指出了此前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阐明了本书的研究重点。书中认为,对于晚清西学东渐史这一课题,学术界对此课题已有不少研究,有了不少成果,但从总体说来,个案研究多而综合研究少,零散研究多而系统研究少,存在许多空白和薄弱环节,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一段、从庚子事变到辛亥革命一段,研究更少。作者对晚清西学东渐史的阶段划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分为四段,即1811-1842,1843-1860,1860-1900,1900- 1911。对每一阶段西学传播的机构、人物、西学书刊的数量、西学内容、传播特点,都有数量统计和内容分析。对于西学在晚清中国传播的走势,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清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书中指出,从1811年马礼逊在中国出版第一本中文西书,到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首尾100年,中国共翻译、出版西学书籍2291种。四个阶段中,以年均翻译西学书籍(不包括纯粹宗教书籍)计算,第一阶段,年均1种;第二阶段,年均6种;第三阶段,年均14种;第四阶段,年均145种。前三个阶段,年均译书种数成几何级数增长,第四阶段,年均译书数量猛增为第三阶段的10倍以上。由此可见,晚清中国输人西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急速增长趋势,20世纪初达于极盛。以传播西学主体而言,第一阶段,基本上是西人的事;第二阶段,西人为主,少量中国知识分子参与其事;第三阶段,西译中述,中西传播机构共存并进;第四阶段,中国知识分子成为主体。这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在西学传播过程中,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附从地位升为主导地位。   本书对于早期传教士在南洋传播西学的研究,对五口通商初期西学传播的研究,对墨海书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傅兰雅、李提摩太、林乐知、格致书院、《格致汇编》、广方言馆等人物、机构、杂志的研究,或填补了重大空白,或对此前研究有重要推进。作者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对晚清西学传播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包括传播主体、受传对象(受众)、传播媒介、译书方式等因素对西学传播效果的影响,对晚清西学东渐的了解世界、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科学启蒙这五大主题逐一进行了讨论;对于传教士与西学传播这一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书中认为,传教士与西学传播、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远比人们传统的印象要复杂得多,从历史的长时段看,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科学结论以其严密的逻辑。历试不爽的实验,为社会普遍接受以后,宗教也会调整教义,适应科学。对于不同的教派、不同的差会、不同的时期传教士与西学传播的关系,更要具体分析。   本书的绪论部分,曾被译为英文,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翻译学研究》杂志(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1996.1)上发表;关于五口通商时期的内容,曾被译为英文,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上发表。   本书获得院科研成果(1993-1994年)特等奖;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4-1995年)著作二等奖;获得华东六省一市优秀政治理论读物二等奖。  

目录

目录
西来之学
新名词大爆炸
十八 “译才并世数严林”
三类译才
严译影响
林译魅力
十九 社会反应剖析
疑忌的消解:从“西医现象”说起
源流之辨
体用之说
偏激之见
士林回应:吸纳、排拒、调和
心理之变:夷学——西学——新学
小结 西化与化西:追求真善美
附表目录
1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传播西学录要
2 受西学影响的明清学者录要
3 《畴人传》所载明清科学家区域分布
4 基督教传教士早期出版中文书刊时间、地点统计表(1811-1842)
5 早期基督教传教士出版中文书刊目录(1811-1842)
6 传教士在香港出版中文书刊录(1843-1860)
7 传教士在广州出版中文书刊录(1843-1860)
影响测定:直接传播与间接传播
8 传教士在福州出版中文书刊录(1843-1860)
9 传教士在厦门出版中文书刊录(1843-1860)
10 华花圣经书房印刷情况(1845-1859)
11 传教士在宁波出版中文书刊录(1843-1860)
12 传教士在上海出版中文书刊录(1843-1860)
13 早期汉译西书传入日本的情况
14 《海国图志》引录西书统计表
15 中国早期教会学校名录(1839-1860)
16 镇江女塾、登州文会馆、上海中西书院课程表
17 京师同文馆西学教习名录
另一种影响:西学传播与实学思潮
18 京师同文馆译著书目录
19 广方言馆西学教习名录
20 广方言馆学生在外交界、政界知名人物录
21 格致书院创办经费捐助人统计表
22 格致书院课艺一览表
23 格致书院课艺命题人一览表
24 格致书院课艺超等、特等、一等获奖者部分名录
25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提问者分布情况
26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摘要
27 《格致新报·答问》摘要
二 西学从南洋飘来
28 《格致新报》读者所提问题分类统计
29 《格致新报》提问者籍贯统计
30 《格致新报》各地代派处统计
31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分类统计
32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目录
33 广学会出版西书要目(1900年以前)
34 范迪吉等译《普通百科全书》目录
35 翻译、出版日文西书机构录要(1896-1911)
附录
1 西学东渐大事记
从马礼逊说起
2 西人姓名对照表
3 征引、参考书目举要
4 人名、书名索引
后记
马六甲·新加坡·巴达维亚
英华书院与马礼逊学堂
西医与新豆栏医局
三 门户洞开以后
绪论
香港、广州:西学传播新进展
福州、厦门开埠之初
宁波:华花圣经书房
上海:墨海书馆
地区特点
四 面对陌生的世界
林则徐:努力了解国际知识
梁廷枬:春江水暖鸭先知
徐继畬:“东方伽利略”
魏源:一部著作,一个总结
研究对象与研究概况
李、王、张、管:科学前驱
微澜初起
五 教会学校与西学传播
新学校的新特点
教会学校概览
西学课程分析
社会影响
六 同文馆:京师气象
被动开放的产物
课程与教学
四个阶段
教习与学生
译书与课艺
一场未划句号的争论
七 广方言馆:上海风格
创立·沿革·规制
课程·教育
学生·成就
南北差异
八 格致书院:科学之家
缘起与沿革
影响西学东渐因素分析
一个特例
科学窗口
普通知识分子西学心态录
九 《万国公报》西学举要
从《教会新报》说起
《万国公报》:西学荟萃
《格物探原》:宗教为体,科学为用
《自西徂东》:欧产“仁义礼智信”
《百年一觉》:大同影子
迅速·及时·有针对性
五大主题
十 科普杂志与平民心态
《格致汇编》:西学渊〓
《互相问答》:平民心态实录之一
《格致新报》:平民心态实录之二
十一 西书出版机构概览
三大系统
美华书馆
益智书会
十二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中心
近代化产物
传教士:宗教与科学
译书方法、过程与出版
译书内容与影响
过渡时代的译才
十三 广学会:广西方之学
从同文书会说起
译书·编书·赠书·售书
有奖征文与社会影响
十四 傅兰雅:西学传播大师
伦敦·香港·上海
译书巨擘
一 “杯酒还浇利泰西”
科普先驱
教科书总编辑
心在中国
十五 李提摩太:“鬼子大人”
在华四十五年
传播西学种种
《泰西新史揽要》:以史警世
教民·养民·安民·新民
运动权要,推行西法
十六 林乐知:“著书立说牖斯民”
沧桑二百年
教习·译员·报人
创办中西书院
《中西关系略论》:中西比较
《中东战纪本末》:救亡之声
《文学兴国策》:教育兴国
十七 西学从东方涌来
留东与译书
林林总总的译书出版机构
新学太潮
教科书新貌
?9W(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The dissemina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and the late Qing societ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