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and "Economic UN"

副标题:无

作   者:刘光溪著

分类号:

ISBN:978780004647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早期“经济联合国”——关贸总协定的创立与发展
第一节 GATT的创立与演变
一、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二、《哈瓦那宪章》失效,国际贸易组织胎死腹中
三、GATT的产生及临时生效
四、《临时适用议定书》规定的“祖父条款”
五、GATT创始缔约方
第二节 1947年GATT与多边贸易谈判
一、贸易谈判回合——一揽子谈判方式
二、东京回合——改革贸易体系的第一次尝试
三、乌拉圭回合——创造一个新体系
第三节 GATT的基本原则与例外条款
一、GATT的基本原则
(一)非歧视原则
(二)关税保护原则
(三)互惠与平等关税减让原则
(四)促进公平贸易原则
(五)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
(六)贸易政策法规统一与透明的原则
(七)市场开放原则
二、GATT的例外条款
(一)国际收支平衡例外
(二)新兴产业和幼稚产业的保护例外
(三)安全阀——保障条款
(四)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例外
(五)安全例外
(六)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
第四节 GATT评价及其前景
一、GATT的历史作用
二、GATT的历史局限性
三、世贸组织取代GATT
第二章 中国与“经济联合国”的关系演变
第一节 复关申请的提出及其伟大意义
一、中国是GATT创始缔约方
二、台湾非法退出GATT
三、未及时恢复席位的时代背景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与GATT的关系
(一)1949年~1985年
(二)中国全面参与乌拉圭回合谈判
五、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复关谈判
(一)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对外开放
(二)申请恢复席位不是重新加入
(三)恢复席位采取的方式
第二节 一国四席
一、香港与GATT
(一)香港与GATT的历史背景
(二)香港经济的发展与GATT
(三)香港成为GATT正式缔约方及其意义
二、澳门与GATT
(一)澳门在GATT中的地位
(二)澳门经济发展与GATT
(三)澳门怎样适用GATT
三、台湾与GATT
(一)台湾为何要求重返GATT
(二)台湾申请加入GATT涉及的原则问题
(三)台湾加入GATT引起的政治、经济问题
第三章 当今“经济联合国”——世贸组织的产生与运行机制
第一节 世贸组织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乌拉圭回合的重大意外成果
二、马城宣言
第二节 世贸组织协议概要
一、宗旨与目标、实现途径与墓本原则
(一)非歧视贸易
(二)可预见的和不断增长的市场准入程度
(三)促进公平竞争
(四)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
二、主要内容、职能与地位
(一)主要内容
(二)职能与作用
(三)国际地位
三、世贸组织的机构
(一)部长会议
(二)总理事会
(三)理事会
(四)委员会
(五)诸边协议委员会
(六)秘书处
四、世贸组织的决策机制
五、成员、加人与退出
(一)创始成员资格
(二)加入
(三)退出
六、特定成员间“互不适用”与诸边协议
(一)世贸组织协议互不适用的条件
(二)诸边协议的互不适用
第三节 世贸组织的运行机制
一、世贸组织坚持的原则
(一)贸易自由化
(二)非歧视待遇
(三)关税保护措施,一般地取消数量限制
(四)稳定贸易发展
(五)促进公平竞争
(六)对发展中国家成员予以照顾
(七)区域性贸易安排
(八)透明度
(九)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
二、强制实施——争端解决机制
(一)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
(二)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
(三)专家报告的执行
三、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一)审议的目的
(二)审议的期限
(三)审议的主持机构
第四节 世贸组织运行后的影响与存在的问题
一、世贸组织运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加速世界经济-体化和全球化
(二)促进传统贸易政策措施的革新
(三)改变世界市场的竞争方式与竞争手段
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
(二)贸易大国操纵
(三)接纳新成员放慢
(四)未反映成员结构的重大变化
(五)世纪之交面临新老问题
第四章 中国复关与“入世”谈判
第一节 中国从复关到“入世”的历程
一、第一阶段(1986年7月~1989年5月)
二、第二阶段(1989年6月~1992年2月)
三、第三阶段(1992年2月~1995年11月)
第二节 中国“入世”的三项原则
一“入世”的三项原则和具体要求
二、发展中国家地位的问题
(一)国际金融组织视中国为发展中国家
(二)中国具有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特性
(三)事实不容否定
(四)已证实发展中国家身份
三、已基本具备承担应尽义务的能力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小康之路
(二)中国已成为发展中的大国
第三节 中国“入世”后的权利与义务
一、应享受的权利
(一)享有多边的、无条件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
(二)享有“普惠制”待遇及其他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
(三)充分利用争端解决机制
(四)获得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参政议政"的权利
二、应尽的义务
(一)削减关税
(二)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
(三)取消被禁止的出口补贴
(四)开放服务业市场
(五)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六)放宽和完善外资政策
(七)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
第五章 “入世”与改革开放政策
第一节 贸易战略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战略的划分和依据
(一)贸易战略的划分
(二)贸易战略划分的依据
二、贸易战略与经济实绩的比较
(一)外向型和内向型国家的宏观经济实绩的比较
(二)贸易战略对工业化进程的比较
第二节 改革开放政策与外向型战略的一致性
一、对外开放必然参与多边贸易体制
二、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
(一)国际贸易发展从低速走向高速
(二)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发展
(三)区域集团化趋势逐渐加强
(四)世贸组织取代GATT后的作用
(五)服务、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迅速发展
(六)亚洲在亚太地区贸易中迅速增长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实施“大经贸”战略
(二)加强宏观调控,实现有序经营
(三)坚持多、双边并重参与国际经贸活动的原则
(四)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
第三节 中国外向型发展战略与“入世”
一、相互开拓市场的需要
(一)需要进一步开拓世界市场
(二)世贸组织成员需要中国市场
二、经济发展互补的需要
(一)人力资源过剩且质量低
(二)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三)资金相对不足
三、世贸组织有利于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当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二)世贸组织是世界市场经济互补互接的良好枢纽
第六章 “入世”与外贸体制改革
第一节 开放前的外贸体制及其弊端
第二节 外贸体制改革的回顾
一、1979年~1987年的外贸体制改革
二、1988年~1991年的外贸体制改革
三、1992年加快外贸体制改革的步伐
四、1994年后,外贸体制的自主改革
(一)1994年前后进口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二)1996年外贸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第三节 与世贸组织协议规则的差距
一、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确立
二、在市场准入上的差距
(一)进口关税仍偏高
(二)存在进出口数量限制
(三)一些规定与世贸组织规定相违背
(四)未完全放开外贸经营权
(五)在标准和证明上未实施国民待遇
(六)未实施非歧视原则
(七)透明度不高
第四节 建立外向型贸易体制
一、提高对世贸组织协议的认识
二、对1994年《外贸法》进行必要的修订
(一)《外贸法》与世贸组织协议的一致性
(二)《外贸法》与世贸组织协议存在的差距
三、与世贸组织协议相悖的应逐步改革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二)积极探索企业制度改革
(三)搞好政策性金融机构
(四)改进出口退税制度
(五)加强外贸法制建设
(六)改革进出口商会体制
(七)加大市场开放力度
(八)改革进口与关税体制
第七章 “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入世”推进改革开放
一、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一)促进改革的步伐
(二)加速计划体制改革
(三)有利于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保护
(四)有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确立“企业主体”的经济思想
(五)加速政府职能转变
二、加快开放的步伐
(一)获得公平贸易地位
(二)排除非关税壁垒造成的损害
(三)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公正解决贸易纠纷
(四)有利于获得国际贸易信息,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改善外部环境
第二节 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影响
一、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有利于扩大出口创汇
(二)有利于出口竞争和市场多元化
(三)对进口的影响
(四)汇率调整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对外贸体制和外贸经营机制的挑战
三、对外资、外经工作的影响
四、对国有外贸企业的挑战
(一)国有外贸企业贸易地位的下降
(二)国有外贸企业地位下降的分析与措施
第三节 对我国产业部门的影响与对策
一、国内外价格比较
(一)对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影响
(二)对消费资料生产企业的影响
二、受冲击程度的分析
(一)重复建设的行业和企业将面临严重困境
(二)质次价高的产品将逐步被淘汰
(三)高科技产品、幼稚工业面临挑战与威胁
三、对具体工业部门的影响
(一)电子工业
(二)机械工业
(三)钢铁工业
(四)汽车工业
(五)纺织工业
(六)化学工业
(七)医药工业
四、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一)当前应采取的适应性对策
(二)长远应采取的战略性对策
第八章 减弱“入世”负面影响的对策
第一节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确立企业的竞争战略
一、“入世”后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二、提高企业竞争力,减弱负面影响的新战略
(一)生产与流通一体化
(二)采取混合补贴战略,发挥低成本优势
(三)抬高进入成本,增加国内市场竞争强度
(四)重新定位产品形象
(五)与行业协会和政府机构紧密配合
第二节 发挥行业的协调作用
一、利用多边保障机制,维护国内企业的利益
二、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三、协助企业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等法律措施
四、帮助企业应诉,维护贸易权益
五、加强与国外有关行业组织的联系
第三节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加强政府的作用
一、以立法方式保护国内工业
二、建立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生产扶持体系
三、建立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
(一)建立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的必要性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成立
四、形成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制度环境
(一)减少和改进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
(二)扩大工业企业对外自主权,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强化政府职能
(一)保持进出口平衡与促进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二)运用争端解决机制,为企业争取宽松的国际市场
(三)为企业做好全球性信息收集与出口促销活动
(四)建立国内统一市场与公平竞争机制
(五)统筹协调引进大型成套技术设备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九章 “入世”与市场开放——多边货物贸易协议与商业运用
第一节 多边货物贸易协议概述
一、“回归”的多边货物贸易协议
(一)纺织品与服装协议
(二)农产品协议
二、规范非关税壁垒的多边货物贸易协议
(一)海关估价协议
(二)装运前检验协议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
(四)进口许可证程序协议
(五)原产地规则协议
三、促进公平竞争的多边货物贸易协议与规定
(一)反倾销协议
(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三)多边贸易体制的“安全阀”——保障措施协议
(四)出口与国营贸易方面的规定
四、相对独立的诸边协议
(一)政府采购协议
(二)民用航空器协议
(三)国际奶制品协议
(四)国际牛肉协议
第二节 保护国内产业的贸易政策与非贸易政策
一、关税保护措施
(一)关税保护的目的与作用
(二)关税的种类
二、明显的非关税保护措施
(一)明显的非关税保护措施的普遍应用
(二)明显的非关税保护措施的种类
三、间接、隐蔽的非关税保护措施
(一)对国内与进口商品进行竞争的行业给予政策支持
(二)运用政府采购政策
(三)复杂的技术标准和规定的作用
(四)严格的安全检查、卫生检疫及对商标和标签规定
四、新法律保护主义的作用
(一)反倾销
(二)反补贴
(三)配额
(四)免责条款
(五)其他限制措施
第十章 “入世”与市场开放——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第一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精要
一、服务贸易的特点
二、服务贸易概念产生的背景
(一)服务贸易概念的出现
(二)实现方式
三、总协定的基本内容
(一)总协定的目标
(二)总协定的范围与主要义务
(三)总协定的一般义务
(四)总协定有条件的义务
(五)自由化承诺的性质与内容
四、乌拉圭回合结束后服务贸易谈判的进展情况
第二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工商界的影响
一、利益评估难以量化
二、进口服务的重要性
(一)与国外提供者合作的新机会
(二)联系点的益处
三、新的出口机会
(一)承诺与国内立法的联系
(二)为自然人提供服务创造更多的机会
四、法人资格的重要性
五、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贸易的机会
第三节 “入世”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与对策
一、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二、我国服务业的现状
(一)基础薄弱
(二)结构不合理
(三)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四)发展失衡
(五)服务市场体系发育程度低
(六)跨国服务开始发展
三、“入世”给我国服务业带来的机遇
(一)有利于服务业扩大出口
(二)全面了解世界服务业的信息
(三)有利于引进外国先进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及竞争机制
(四)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
(五)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结构改善
(六)利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解决服务贸易中的涉外争端
四、“入世”给服务贸易造成的影响与对策
(一)利用好相对优势,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二)利用企业和行业的作用,合理地保护服务贸易市场
(三)加强立法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体制的改革
(五)运用总协定例外原则,保护我国服务贸易利益
第四节 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最新进展
一、对外贸易
二、金融业
三、保险业
四、零售商业
五、交通运输
六、民用航空
七、远洋运输
八、旅游业
九、法律服务
十、会计服务
十一、广告
第五节 服务业部门开放的策略选择
一、商业服务
二、销售服务业
三、建筑服务业
四、电信服务业
五、金融服务业
六、交通运输服务
七、旅游及其相关服务
八、教育服务
九、健康服务与社会服务
十、环境服务
十一、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
第十一章 “入世”与市场开放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
第一节 投资措施协议的主要内容
一、东道国实施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
(一)东道国政府引进外资中的投资措施
(二)协议规定禁止使用的投资措施
二、例外条款与发展中国家成员
三、通知和过渡期安排
四、建立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委员会
五、透明度要求
六、磋商与争端解决
七、货物贸易理事会定期检查
第二节 对外国投资者实施的国民待遇
一、国内立法规定的国民待遇
(一)司法、行政诉讼救济方面的国民待遇
(二)投资活动方面的国民待遇
(三)对外商的投资财产保护方面的国民待遇
二、双边投资保护的国民待遇
第三节 实施国民待遇存在的问题与调整
一、外国投资者优于国内企业的政策与弊端
(一)在税费方面
(二)在生产经营自主权方面
(三)在用汇方面
二、对外商投资者的非国民待遇
(一)外商投资部门和领域限制
(二)地方外资政策法规中的歧视
(三)其他
三、在外资领域应逐步实施国民待遇
四、对外商投资企业实施国民待遇的具体措施
第十二章 “入世”与市场开放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第一节 知识产权协定的主要内容
一、知识产权的含义和协定的构成与主要原则
(一)知识产权的含义
(二)协定的构成
(三)协定的主要原则
二、协定保护的范围
(一)专利
(二)版权及其相关权利
(三)商标及其保护途径
(四)工业产品外观设计
(五)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
(六)地域标志(包括原产地标志)
(七)对未公开信息(商业秘密)的保护
第二节 中国知识产权立法与TRIPs
一、专利法
(一)专利法颁布
(二)专利法与TRIPs 规定相比
二、著作权法
(一)著作权法颁布
(二)著作权法与TRIPs规定相比
三、商标法
(一)商标法颁布
(二)商标法与TRIPs规定相比
四、外观设计立法与TRIPs
五、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立法的状况
六、商业秘密立法与TRIPs
七、地域标志立法与TRIPs
第三节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接轨
(一)积极加入国际组织与国际公约
(二)开展多边合作
二、与国际公约存在的差距
(一)在立法方面
(二)执法力度不够
(三)企业产权保护意识不够
(四)消费者保护意识不够
(五)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六)专业人才奇缺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
(一)加强立法
(二)加强执法力度
(三)健全和修订法律法规
(四)加强宣传和人才培训
(五)加强中国法院与有关国家知识产权司法交流
四、TRIPs对一些产业的影响与对策
(一)促进了对外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发展
(二)TRIPs对药品、化工等产业带来双重压力
(三)采取措施,走出困境
第四节 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的国民待遇
一、国民待遇的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与调整
(一)专利法
(二)商标法
(三)著作权法
第十三章 “入世”久拖不决的政治、经济影响
第一节 政治上可能受到的损失
一、影响国际威望
二、助长“威胁论”的传播
三、侵蚀“发展中国家原则”的基础
四、弱化对港澳台的“主权意志”
第二节 经济贸易方面可能受到的损失
一、助长“保护主义”滋长蔓延
二、拉大与多边贸易体制的距离
三、恶化外部经济环境
四、制约参与区域和洲际合作能力
第十四章 复关受挫后的形势分析与“入世”转机
第一节 复关受挫后的形势估计
第二节 面对复关谈判僵局的对策
第三节 “入世”谈判出现新的转机(1995 年12 月~1997年3 月)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
(一)克林顿政府整体对华政策失利
(二)克林顿政府面临国会和工商界的压力
(三)美国拖延战略日显孤立,主导地位受欧日的挑战
(四)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符合美国的全球利益
二、美国政策调整的表现与意图
(一)政策调整
(二)要价调整
(三)美国政策调整的意图
第四节 “入世”谈判转机后的对策
一、首先摸清美方政策、态度和要价的具体变化
二、我国早“入世”利远大于弊
三、对美工商界开展宣传
四、中美保持高层接触,从战略高度解决“入世”问题
附录
附件一 关贸总协定条款概要
附件二 关贸总协定临时适用议定书
附件三 中国政府关于复关的申请照会
附件四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目录
附件五 英国政府关于香港成为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声明
附件六 中国政府关于香港成为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声明
附件七 世贸组织机构图
附件八 世贸组织的成员
附件九 主要区域集团简况
附件十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
附件十一 乌拉圭回合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成员和最不发达国家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的条款提要
附件十三 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大事记
附件十四 世贸组织服务部门分类
附件十五 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名录
附件十六 建立世贸组织马拉喀什协议
附件十七 中国议定书草案(工作组主席提交的中国议定书草案和中国代表团提交的中国议定书草案)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China and "Economic UN"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