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现代化是什么?现代化何以成为一种思潮?从历史的角度看,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无疑首先发生在西欧,而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和北美,从20世纪开始,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所有国家也都先后开始了现代化进程。而对现代化研究或者说对现代化思潮的研究,则是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那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现代化研究,发展研究,就成为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新课题,并方兴未艾,正形成新的分支学科或边缘学科。以下我们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化思潮的缘起、内涵、发展等问题做一评述。
目录
绪论 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
一、现代化的内涵和现代化思潮兴起的背景
1.关于现代化的含义
2.现代化理论形成的背景
3.现代化思潮的理论渊源
二、当代西方现代化思潮的主要理论
1.经典现代化理论
2.后现代化社会理论
3.后发展现代化理论
三、两点评论
1.“现代化”还是“西方化”
2.“现代化”与“殖民化”
上篇 中国现代化进程专题研究
第一章 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及其特点
一、中国在近代世界的落伍与世界资本主义的扩张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走向衰落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二、外国入侵下中国被迫纳入世界现代化轨道
1.鸦片战争与中国国门被打开
2.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三、中国现代化开始时的特点
第二章 中国现代化第一次机遇的形成及其丧失
一、1840—1895年:中国现代化第一次机遇的形成
1.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为中国现代化启动提供了重要契机
2.外部刺激或外力推动是后发展国家启动现代化的共同特点
3.一些具有潜在“现代性”的因素为适应现代化潮流提供了条件
二、第一次现代化发展机遇丧失的原因
1.上层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现代化政权的领导
2.下层缺乏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民间推动力量
3.少数觉醒的知识分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的双重使命
第三章 近代中国人对现代化出路的最初探索
一、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
1.地主阶级的自救:从“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
2.农民阶级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
3.资产阶级的奋斗: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二、中国古代理想社会观和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1.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观
2.洪秀全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
3.康有为的大同社会学说
4.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
三、社会主义方向:历史的选择
第四章 中国现代化第二次机遇的形成及其再次延误
一、为什么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具备了现代化发展的机遇
1.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的建立是后发展的中国现代化机遇展现的基础
2.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及西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移
3.两大阵营的对立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
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机遇问题的认识
1.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前提的认识
2.对中国现代化价值取向的认识
3.对工业化问题的认识
4.对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认识
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机遇被延误的原因
1.权威政府走向非理性,后发优势转为后发劣势
2.意识形态的强化导致中国与世界现代化内在联系的阻隔
3.政治化代替科学化,现代化偏离轨道
第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开端
一、现代化新动力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1.现代化新开端的动力分析
2.改革开放的起步
二、现代化的全面展开及其成就
1.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与现代化的推进
2.全方位多途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其作用
3.外交战略的实施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下篇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物分析
第六章 李鸿章:复杂时代下的复杂人物
一、李鸿章出现在一个大变动的复杂时代
1.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
2.李鸿章生长在这一复杂的变动时代
二、“千古未有之变局”下,一个探索者李鸿章
1.李鸿章的应变思路
2.李鸿章的近代化纲领及其实践
3.探索者李鸿章的历史地位
三、“四海变秋气”的封建末世,一个卖国者李鸿章
1.李鸿章的“和戎外交”与卖国行径
2.全面腐朽怪谁人
第七章 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竭尽心灵焦虑的维新志士
一、救亡呼声与新潮激荡
二、三大思想家的角色特点分析
1.康有为:变法实践的先行者和领袖
2.梁启超:“笔头带感情”的启蒙宣传大师
3.严复:贩运西学的急先锋
三、维新志士在中国思想理性化进程中的贡献
1.严复的科学文化观及其对科学方法最早的系统揭示
2.康有为:从物用科学观到方法论科学观
3.梁启超:建立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上的科学理性倡扬
四、价值追求与现实悖论中的心理冲突
第八章 孙中山:革命与现代化的追求
一、矢志不渝的革命领袖
1.一个伟大而不屈生命的成长
2.矢志革命,愈挫愈奋的斗争历程
二、跨越与背离:资产阶级政体方案在民初中国的受挫
1.中国近代跨越性发展的历史表象
2.政体本质与社会历史的背离
三、孙中山的科学文化观与现代化的追求
1.从“科技救国”到运用科学进行启蒙
2.孙中山启蒙科学观之内涵
3.孙中山科学文化观的历史特色
第九章 陈独秀:旧时代的叛逆者和文化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一、站在时代前列冲锋陷阵的勇猛斗士
1.19世纪末,一个封建主义的叛逆者
2.20世纪初,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者
3.转折之际,一个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4.新时代之开端,一个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二、革命洪流中,历史选择了他又很快抛弃了他
1.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2.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
3.从共产党首任书记到右倾机会主义者
三、简要的评说
第十章 毛泽东:引领中国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导师
一、毛泽东的早期思想及其历史底蕴
1.“志于学,蕲其精”的文化态度及其鲜明的现代化观念的产生
2.“由强权得自由”的平民主义思想及其正确的民众观的确立
3.“踏着人生与社会实际说话”的现实主义态度及其深刻的国情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形成
二、两次失败,两次转折:毛泽东权威地位的初步确立
1.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理论探索初露锋芒
2.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完成第一次革命转折
3.革命再度失败,毛泽东又一次力挽狂澜
三、两次胜利,两次转折:毛泽东权威地位的最后奠定
1.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军事战略的全面展示
2.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中走向成熟
3.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非凡的举动和非凡的影响
四、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十一章 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
1.契机和出发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2.基础与核心:重视国情和中国特色
3.重大理论发展:1992年南方谈话
二、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3.邓小平理论是真正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后记
一、现代化的内涵和现代化思潮兴起的背景
1.关于现代化的含义
2.现代化理论形成的背景
3.现代化思潮的理论渊源
二、当代西方现代化思潮的主要理论
1.经典现代化理论
2.后现代化社会理论
3.后发展现代化理论
三、两点评论
1.“现代化”还是“西方化”
2.“现代化”与“殖民化”
上篇 中国现代化进程专题研究
第一章 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及其特点
一、中国在近代世界的落伍与世界资本主义的扩张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走向衰落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二、外国入侵下中国被迫纳入世界现代化轨道
1.鸦片战争与中国国门被打开
2.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三、中国现代化开始时的特点
第二章 中国现代化第一次机遇的形成及其丧失
一、1840—1895年:中国现代化第一次机遇的形成
1.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为中国现代化启动提供了重要契机
2.外部刺激或外力推动是后发展国家启动现代化的共同特点
3.一些具有潜在“现代性”的因素为适应现代化潮流提供了条件
二、第一次现代化发展机遇丧失的原因
1.上层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现代化政权的领导
2.下层缺乏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民间推动力量
3.少数觉醒的知识分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的双重使命
第三章 近代中国人对现代化出路的最初探索
一、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
1.地主阶级的自救:从“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
2.农民阶级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
3.资产阶级的奋斗: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二、中国古代理想社会观和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1.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观
2.洪秀全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
3.康有为的大同社会学说
4.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
三、社会主义方向:历史的选择
第四章 中国现代化第二次机遇的形成及其再次延误
一、为什么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具备了现代化发展的机遇
1.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的建立是后发展的中国现代化机遇展现的基础
2.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及西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移
3.两大阵营的对立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
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机遇问题的认识
1.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前提的认识
2.对中国现代化价值取向的认识
3.对工业化问题的认识
4.对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认识
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机遇被延误的原因
1.权威政府走向非理性,后发优势转为后发劣势
2.意识形态的强化导致中国与世界现代化内在联系的阻隔
3.政治化代替科学化,现代化偏离轨道
第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开端
一、现代化新动力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1.现代化新开端的动力分析
2.改革开放的起步
二、现代化的全面展开及其成就
1.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与现代化的推进
2.全方位多途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其作用
3.外交战略的实施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下篇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物分析
第六章 李鸿章:复杂时代下的复杂人物
一、李鸿章出现在一个大变动的复杂时代
1.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
2.李鸿章生长在这一复杂的变动时代
二、“千古未有之变局”下,一个探索者李鸿章
1.李鸿章的应变思路
2.李鸿章的近代化纲领及其实践
3.探索者李鸿章的历史地位
三、“四海变秋气”的封建末世,一个卖国者李鸿章
1.李鸿章的“和戎外交”与卖国行径
2.全面腐朽怪谁人
第七章 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竭尽心灵焦虑的维新志士
一、救亡呼声与新潮激荡
二、三大思想家的角色特点分析
1.康有为:变法实践的先行者和领袖
2.梁启超:“笔头带感情”的启蒙宣传大师
3.严复:贩运西学的急先锋
三、维新志士在中国思想理性化进程中的贡献
1.严复的科学文化观及其对科学方法最早的系统揭示
2.康有为:从物用科学观到方法论科学观
3.梁启超:建立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上的科学理性倡扬
四、价值追求与现实悖论中的心理冲突
第八章 孙中山:革命与现代化的追求
一、矢志不渝的革命领袖
1.一个伟大而不屈生命的成长
2.矢志革命,愈挫愈奋的斗争历程
二、跨越与背离:资产阶级政体方案在民初中国的受挫
1.中国近代跨越性发展的历史表象
2.政体本质与社会历史的背离
三、孙中山的科学文化观与现代化的追求
1.从“科技救国”到运用科学进行启蒙
2.孙中山启蒙科学观之内涵
3.孙中山科学文化观的历史特色
第九章 陈独秀:旧时代的叛逆者和文化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一、站在时代前列冲锋陷阵的勇猛斗士
1.19世纪末,一个封建主义的叛逆者
2.20世纪初,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者
3.转折之际,一个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4.新时代之开端,一个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二、革命洪流中,历史选择了他又很快抛弃了他
1.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2.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
3.从共产党首任书记到右倾机会主义者
三、简要的评说
第十章 毛泽东:引领中国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导师
一、毛泽东的早期思想及其历史底蕴
1.“志于学,蕲其精”的文化态度及其鲜明的现代化观念的产生
2.“由强权得自由”的平民主义思想及其正确的民众观的确立
3.“踏着人生与社会实际说话”的现实主义态度及其深刻的国情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形成
二、两次失败,两次转折:毛泽东权威地位的初步确立
1.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理论探索初露锋芒
2.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完成第一次革命转折
3.革命再度失败,毛泽东又一次力挽狂澜
三、两次胜利,两次转折:毛泽东权威地位的最后奠定
1.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军事战略的全面展示
2.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中走向成熟
3.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非凡的举动和非凡的影响
四、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十一章 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
1.契机和出发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2.基础与核心:重视国情和中国特色
3.重大理论发展:1992年南方谈话
二、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3.邓小平理论是真正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后记
中国现代化进程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