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他逆历史而动,是这种悠久的道德主义传统在20世纪的继承人,虽然他那固执、纯粹、刻板以及感情用事的人道主义,很难战胜当今世界众多的丑恶现象,但在反对不择手段的权变家以及实用主义对金钱的崇拜上,他那顽强的拒绝态度反而对我们时代的道德行为的存在做了重新肯定。
如果您想要了解萨特的思想、艺术,但又没有足够的时间研读萨特的全部著作,那么不妨读一读本书。萨特的作品汗牛充栋,本书以传记的形式深入浅出,但却内容完整地介绍了萨特其人、其书、其学说等。
我第一次看萨特的作品,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外国文艺》杂志译载了他的《肮脏的手》,这个剧本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又在《世界文学》杂志1980年第4期上读到他的《死无葬身之地》,它给了我精神上的巨大震撼,而此时萨特已经去世。自那以来,25年过去了,当时如饥似渴地捧书阅读的情景恍然如在昨日——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是萨特百年诞辰。
据国外统计资料,生活在20世纪的作家、思想家中,按其作品被人引用的情况排名次,萨特是稳稳地排在第一位。我们说萨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和思想家,应该不是一个过誉的说法。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文学和思想大师,在他百年诞辰之际,奉献一本关于他的传记,是我很想做的一件事情。
传记首先要真实。而真实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可以称之为客观的真实,如“某一时间萨特母亲给了萨特两耳光”,这句话要么是真实的,要么是虚假的,答案应该只有一个。本书力求做到所有陈述的事实都是有根据的;如果没有确实的根据,则不使用肯定的语言,而宁可存疑;在事实材料发生冲突时,要作细致辨析,确定真伪。
另一种可以称之为主观的真实。“某一时间萨特母亲给了萨特两耳光”,这一事实有什么意义?它说明什么问题?它在萨特人生道路上占据多大分量?它是如何发生的?当问题进入这一层次时,答案应该不是一个,可能有多种阐释。传记要再现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作者还得在总体上把握事实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出它应有的缘由、地位和意义来。
所以萨特说,他为福楼拜写的传记也可称为“真实的小说”;之所以说是真实的,不仅客观事实是真实的,而且通过作者主观努力,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状况、活动等;之所以说是小说,是因为这种真实包含了作者的想象,作者的创造性,也可以说具有“虚构”的成分。人们通常认为虚构就是假的、不真实的,而真实就是没有任何想象和虚构的东西。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如果仅有一些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的客观事实,还不能形成一本好的传记;这些事实看起来很具体,实际上是抽象的,因为它们产生时并非是这样一些孤零零的、互不相干的东西,它们应有的意义并没有通过作者的研究和想象工夫揭示出来,因此还不能说是完全真实的。
本书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写萨特诞生以来的这一百年,各大部分都标有年代期间,但读者会发现,每一部分并非是严格限定在记述这一期间发生的事情,而是力求对那些重要事件从总体化的角度作出描述、分析和阐释。例如在写童年部分发生的事情时,会较多地谈到它对萨特成年后的影响;在分析成年期间发生的某事时,也可能回溯到他童年的境况;等等。应该说,要搜集、掌握关于萨特的大量客观事实材料固然不易,要做到总体化地把握萨特这个人,或者说达到关于他的“想象的真实”或“真实的想象”尤为困难。实际上后一种探索可以说是无止境的。
总之,这本关于萨特的传记希望能够做到三点:第一,客观: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第二,总体化:通过想象工夫将客观事实材料有机地融合为一个真实的总体,再现萨特这个人;第三,生动:在语言的使用上尽可能做到生动传神,读起来不觉得费劲。
作者写完一部作品,这作品并没有最后完成,它有待于读者的阅读、共鸣和认可;读者才是它的最终完成者。既然如此,我就不再啰嗦了。欢迎读者朋友进入这部作品,并期待着你们的评判。
目录
第一部 孤独(1905—1939)
第一章 童年(1305—1317)
一、父亲之死
二、占有词语
三、做戏与诱惑
第二章 人生裂痕(1317—1324)
一、继父
二、发现偶然
三、保尔·尼赞
四、性爱游戏
第三章 大学岁月(1324—1331)
一、幸福时光
二、初恋
三、哲学与文学
四、自己的另一半
第四章 教师生涯(1331—1333)
一、鸡尾酒与现象学
二、走遍欧洲
三、《恶心》
四、爱情好辛苦
第二部 介入(1939—1970)
第一章 转折(1939—1945)
一、应征·被俘·抵抗
二、存在与虚无
三、小说·戏剧
四、相濡以沫
第二章 两间余一卒(1945—1957)
一、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二、“无立足之地的让”
三、从第三条路到“同路人”
四、爱的考验
第三章 知命之年(1957—1965)
一、挨炸“国家公敌”
二、《辩证理性批判》
三、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四、养女阿莱特
第四章 造反有理(1965—1970)
一、审判美国
二、五月风暴
三、故人归去
第三部 抗争(1970—1980)
第一章 战胜病魔
一、幻觉与失明
二、“应该保留笑的能力”
第二章 最后的辉煌
一、知识分子
二、《家庭的白痴》
第三章 在女人的怀抱里
一、爱的复兴
二、最后的日子
第四部 继续(1980—2005)
第一章 永别的仪式
第二章 萨特的永恒价值
第三章 萨特的世纪
第一章 童年(1305—1317)
一、父亲之死
二、占有词语
三、做戏与诱惑
第二章 人生裂痕(1317—1324)
一、继父
二、发现偶然
三、保尔·尼赞
四、性爱游戏
第三章 大学岁月(1324—1331)
一、幸福时光
二、初恋
三、哲学与文学
四、自己的另一半
第四章 教师生涯(1331—1333)
一、鸡尾酒与现象学
二、走遍欧洲
三、《恶心》
四、爱情好辛苦
第二部 介入(1939—1970)
第一章 转折(1939—1945)
一、应征·被俘·抵抗
二、存在与虚无
三、小说·戏剧
四、相濡以沫
第二章 两间余一卒(1945—1957)
一、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二、“无立足之地的让”
三、从第三条路到“同路人”
四、爱的考验
第三章 知命之年(1957—1965)
一、挨炸“国家公敌”
二、《辩证理性批判》
三、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四、养女阿莱特
第四章 造反有理(1965—1970)
一、审判美国
二、五月风暴
三、故人归去
第三部 抗争(1970—1980)
第一章 战胜病魔
一、幻觉与失明
二、“应该保留笑的能力”
第二章 最后的辉煌
一、知识分子
二、《家庭的白痴》
第三章 在女人的怀抱里
一、爱的复兴
二、最后的日子
第四部 继续(1980—2005)
第一章 永别的仪式
第二章 萨特的永恒价值
第三章 萨特的世纪
Jean-Paul Sartre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