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胜迹博览

副标题:无

作   者:吴新雷等撰

分类号:

ISBN:978780643043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我是喝着济南清洌甘甜的泉水长大的。布政司大街(今省府前街)西侧的玉环泉是我家长年的汲水处。儿时信马由缰,嬉游于泉边湖畔。踏着花墙子街旁溢出的泉水去看趵突泉“三股水”,赤条条无牵挂跳进黑虎泉清凉的池水里“狗刨”,顺着百花洲、曲水亭的清清溪水到鹊华桥边大明湖畔,向荡着“大脚盆”的采莲女买几个莲蓬几支荷花,去醴泉酱菜铺必先到其后院看泉池中那条一米多长的大鱼,却往往把买酱菜置诸脑后……那时,济南的泉水是那么清,那么甜,那么多,日日夜夜,涌流不息,无穷无尽。暮春时节,泉边水畔,万条柳丝随风飘舞,漫天柳絮纷纷扬扬,禁不住痴痴迷迷、如醉如狂…… 二、佛山倒影 《老残游记》写老残游大明湖时,曾见到千佛山的倒影: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这段文字,以视觉感受为主,突出色彩之斑斓,并辅以恰当的比喻。把清秋佳日远望佛山景色以及湖中倒影惟肖惟妙地描绘出来,是《老残游记》中描绘山水风光的绝妙传神之笔。 有人认为此处所写佛山倒影纯出刘鹗臆想,其实不然。佛山倒影见诸文字记载,《老残游记》决非第一次。金元之际的元好问曾有“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泛舟大明湖》)的诗句。明人张鹤鸣和刘敕也都有咏佛山倒影的诗。“佛山影落镜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张鹤鸣《游湖十绝》)“倒影摇青嶂,澄波映画楼。”(刘敕《大明湖》)本人儿时因家居近大明湖,流连湖畔,也曾经见过湖中山影。可是现在已很难见到。因为济南市区高层建筑日益增多,而且大明湖哪里还有“澄净的同镜子一般”的时候?残留在童年回忆中的佛山倒影,如梦似幻。 三、趵突泉 《老残游记》第三回写老残游趵突泉: 这趵突泉乃济南府七十二泉中的第一个泉。在大池之中,有四五亩地宽阔,两头均通溪河。池中流水,汩汩有声。池子正中间有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这三股水,均比吊桶还粗。池子北面是个吕祖殿,殿前搭着凉棚,摆设着四五张桌子、十几条板凳卖茶,以便游人歇息。 这完全是写实,到四五十年代仍大体如此,只不过吕祖殿前不仅卖茶,更多的是形形色色的小摊贩,卖零食玩具、烧香烧纸,以至拉洋片的、捏面人的、抽签算卦的、乞食讨钱的.三教九流,无所不有,熙熙攘攘,拥挤喧闹。记得儿时每当有头痛脑热之类的小毛病,父亲总带我从剪子巷、花墙子街到趵突泉去。石板路两旁溢出的泉水总把鞋子弄湿。远远就听到“三股水”奔腾喷涌的砰訇声。在趵突泉池边玩耍尽兴之后,我被拉进香烟袅袅的吕祖殿里磕上三个响头,在回家的路上再买上一包康子泰精制的黑皮花生米或者一串王俊卿特制的“酸沾儿”(糖葫芦,康、王均为当时西门大街——今泉城路西段著名小吃艺人)。这样,就灾去病除,依然活蹦乱跳了。如今,康、王以及父亲均已谢世。趵突泉长年干涸,吕祖爷的庄严法相早已荡然无存.抚今追昔,惘然浩叹。 四、金线泉 金线泉是济南四大名泉(趵突、金线、黑虎、珍珠)之一,原在趵突泉东侧的尚志书院内,解放后扩入趵突泉公园。《老残游记)写老残出趵突泉后门.进入“金泉书院”,看到“西北角上,有个方池,不过二丈见方,就是金线泉了”。他左右看了半天。却看不到金线,经一位士子指点,才看到“那水面上有一条线仿佛游丝一样,在水面上摇动”。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条线,老残揣测道:“莫非底下是两股泉水。力量相敌,所以中间挤出这一线来?” 金线泉之名始见于北宋典籍。据王阚之《渑水燕谈录》记载。它在齐州城西张氏园内。“石甓方池,广袤丈余。……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纹(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并说苏东坡有咏金线泉诗:“枪旗携到齐西境,更试城南金线奇。”曾巩亦有咏金线泉诗:“玉甓常浮灏气鲜,金线不定路南泉。……无风到底尘埃净,界破冰绡一片天。” 现在趵突泉公园内,有大小二池,池壁均镌有“金线泉”。大池乃原金线泉。本人幼时没有在那里见到金线,也没有听前辈说看到过。小池是解放后扩建趵突泉公园时新修的。本人确曾在水面上见到过细若游丝、摇曳不定的一条水纹。然而.随着泉水逐渐低弱,这条金线也早已杳然无踪了。 五、王小玉 《老残游记》第二回写老残在明湖居听黑妞、白妞(王小玉)说梨花大鼓。对于王小玉的外貌,只用“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轻轻带过,而着力描写其说书艺术。 王小玉以平稳的音调开始说书,其优美的音质婉转的歌喉,使听众感到“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她渐渐愈唱愈高,并于极高之处翻上三四叠,“恍如由傲来峰西攀登泰山的景象”.“愈翻愈险,愈险愈奇”;又陡然一落,千回百折,“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随后愈唱愈低,渐趋无声,而后一丝声音从极底处发出,忽又扬起,“像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光十色,纵横散乱”,弦子用轮指伴奏“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作者用博喻的手法。以准确鲜明的文学语言,把无形的音乐转化为有形的形象,从而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王小玉说书艺术的精妙绝伦、动人心魄。 这明湖居,听前辈说,在今大明湖南门西侧,今已不存。王小玉也确有其人。《老残游记》中对于她的说书艺术的描写.虽不无艺术夸张,但她当时技压群芳、声名鹊起则是历史事实。阿英《从王小玉说到梨花大鼓》引1916年出版的凫道人(旧学庵笔记)“红妆柳敬亭”条说: 光绪初年,历城有黑妞、白妞姐妹,能唱贾凫西鼓儿词。尝奏技于明湖居,倾动一时。有红妆柳敬事之目。 并加按语说 白妞一名小玉,《老残游记》摹写其歌时之状态亦可谓曲尽其妙,然亦只能传其可传者耳。 阿英所引证的材料是可信的。管见所及,王以敏(檗坞诗存初集》《济城篇》“小序”也谈及王小玉及其说书艺术: 鼓书,不知所自畴,……王生小玉,以是艺噪于济南有年。岁丙戌,予自沂旋济,听之而善。越岁。 ……

目录

西山餐暮霞 著书黄叶村——曹雪芹在北京香山的旧居
塞上明珠大同城
风雨沧桑话雁塔
独留青冢向黄昏
黄昏饮马访交河
许昌灞陵桥
香山诗魂
诗意的白园
老残眼中的济南风物
泰山文踪
登泰山读李白诗
从景阳冈到梁山泊
与醉翁亭对称的醒心事
江南诗山——敬亭山
九华山上吊诗魂
金陵的山水与文学
古运河边的吴承恩故居
扬州的“二十四桥明月夜”
淮南第一堂——千山堂
千古风流甘露寺
寻踪虎丘赏明月
吴中第一峰——苏州灵岩山
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
诗韵钟声寒山寺
从《儒林外史》说到无锡的泰伯胜迹
齐梁古刹破山寺
访《三笑姻缘》中的华太师别墅
李白诗文中的溧阳“投金濑”
淀山湖畔解读梦窗词
西湖山水
湖上三忠墓
孤山·处士·林和靖
湖山第一佳——龙并
文学艺术圣地——兰亭
别具风韵的千古名园——沈氏园
雁荡散记
《三国演义》与蒲圻赤壁
荆州风采隆中胜迹
屈原与汨罗江
“天下绝景”黄鹤楼
长沙的贾傅祠
岳麓山下访名胜
湖南郴州的三绝碑和昆曲胜地万华岩
岳阳天下楼
武侯祠堂柏森森
白帝城与长江三峡
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七擒孟获的地方
虎门爱国心
海南岛上寻坡翁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文学胜迹博览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