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人口流动方式与途径(1990-1999年)》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属重点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作者多为本院人口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作者力求在理论上,从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学科角度,通过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发展预测来回答这些问题。理论研究的特殊贡献在于,它能透过普通人看到的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和逻辑性,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将具有更强的普遍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更有效地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人口流动方式与途径(1990-1999年)》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如能为政府决策部门所赞同和采纳,就是我们撰写此书的初衷。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人口流动状况概述
第一节 人口流动发生的背景与原因
第二节 人口流动的数量与规模
第三节 人口流动的区域特征
第四节 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影响
第二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口迁移
第一节 户籍制度及人口布局的形成
第二节 80年代以前的人口迁移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迁移方式与途径
第四节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格局
第三章 现代化目标与人口流动
第一节 现代化的社会经济目标
第二节 人口流动:看法、认识和态度
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经济现代化
第四章 迁移与人口结构变化
第一节 现代化过程中的人口结构
第二节 人口流动与素质回报
第三节 年龄结构的互补效应
第四节 迁移决策中的性别分工
第五章 制度约束下的人口迁移
第一节 在现有户籍制度下的迁移
第二节 农村土地制度的约束
第三节 劳动力素质的约束
第四节 城市化和人口流动
第六章 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网络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实例
第三节 中国社会网络的特点
第四节 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网络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问题
第七章 流动人口的组织特征
第一节 正规组织资源的缺失
第二节 非正规组织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 非正规组织与正规组织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流动途径与寻职策略
第一节 流动人口不是“盲流”
第二节 信息、距离与人力资本
第三节 流动人口的就业类型
第九章 流动人口的生存方式
第一节 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
第二节 边缘化的生存方式
第十章 政府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制度供给的滞后性
第二节 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第三节 制度连续性与“欧共体条件”
第四节 无序与有序的辩证法
?
第一章 中国人口流动状况概述
第一节 人口流动发生的背景与原因
第二节 人口流动的数量与规模
第三节 人口流动的区域特征
第四节 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影响
第二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口迁移
第一节 户籍制度及人口布局的形成
第二节 80年代以前的人口迁移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迁移方式与途径
第四节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格局
第三章 现代化目标与人口流动
第一节 现代化的社会经济目标
第二节 人口流动:看法、认识和态度
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经济现代化
第四章 迁移与人口结构变化
第一节 现代化过程中的人口结构
第二节 人口流动与素质回报
第三节 年龄结构的互补效应
第四节 迁移决策中的性别分工
第五章 制度约束下的人口迁移
第一节 在现有户籍制度下的迁移
第二节 农村土地制度的约束
第三节 劳动力素质的约束
第四节 城市化和人口流动
第六章 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网络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实例
第三节 中国社会网络的特点
第四节 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网络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问题
第七章 流动人口的组织特征
第一节 正规组织资源的缺失
第二节 非正规组织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 非正规组织与正规组织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流动途径与寻职策略
第一节 流动人口不是“盲流”
第二节 信息、距离与人力资本
第三节 流动人口的就业类型
第九章 流动人口的生存方式
第一节 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
第二节 边缘化的生存方式
第十章 政府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制度供给的滞后性
第二节 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第三节 制度连续性与“欧共体条件”
第四节 无序与有序的辩证法
?
中国人口流动方式与途径[电子资源.图书]:1990~1999年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