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录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清代后期(1840-1911年)社会巨变与农民负担性质的变化
第一节 清代后期政局的变化
第二节 清代后期经济关系的变动
第三节 清代后期财政结构及其性质的演变
第四节 清代后期农民负担性质及其构成的变化
第二章 清代后期农民的负担
第一节 地租
一、 土地占有状况与租佃关系
二、 地主加重地租剥削的手段
三、 佃户承受的地租剥削量分析
四、 重租下佃农的困苦与抗争
第二节 田赋
一、 田赋的不断加重
二、 部分地区田赋的减免缓征
三、 自耕农田赋负担加重的程度
四、 官府逼赋与农民的抗争
第三节 差徭
一、 兵差
二、 夫役
三、 差银
四、 差徭的征派不均
五、 战祸损失
第四节 厘金与盐税
一、 厘金
二、 盐税
第五节 货币、金融、物价对农民负担的影响
一、 币制混乱和货币贬值加重了农民负担
二、 中外资本利用金融手段对农民的盘剥
三、 中外商贾对农民的盘剥
第三章 清代后期农民的沉重负担与抗争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农民负担
一、 广西农民的封建负担与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
二、 《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负担的革命性及其局限性
三、 圣库制度与定都天京前的筹饷方式
四、 定都天京后的租赋政策与农民负担
五、 杂捐税、差役与农民负担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六省农民的田赋负担
一、 道、咸年间田赋征收的苛重
二、 咸、同年间的“减赋”与影响
三、 清末田赋负担的进一步加重
第三节 四川田赋附加的恶性膨胀与农民负担
一、 四川田赋的由轻转重
二、 田赋附加恶性膨胀对农民负担的影响
第四节 清代后期台湾省农民负担的变化
一、 台湾建省前的田赋与农民负担
二、 台湾建省前的地租与农民负担
三、 刘铭传的清赋与农民负担的变化
四、 丁银、杂税、番丁社饷与农民负担
五、 外国商业资本的侵入,商业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
第四章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1912-1927年)农民的负担
第一节 军阀割据混战下的中国社会
一、 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割据与混战
二、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中国的社会经济
三、 半殖民地半封建财政性质的加深
第二节 地租
一、 地权集中趋势的发展与租佃关系的广泛存在
二、 地租形态分析
三、 各地佃农的地租负担程度
四、 佃农在重租下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第三节 田赋负担的加重
一、 农民田赋负担加重的诸因素
二、 农民田赋负担加重的程度及其特点
三、 田赋预征
第四节 盐税、厘金等与地方复杂
一、 盐税
二、 厘金
三、 牙税和验契税
四、 地方的苛捐杂税
第五节 兵差与兵灾
一、 兵差的繁重
二、 各地兵灾的情况
第六节 滥发公债、货币与农民负担
一、 公债的泛滥
二、 货币贬值及其对农民的影响
第七节 中外资本对农民的剥削
一、 高利贷资本对农民的剥削
二、 商业资本对农民的剥削
第五章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的农民负担
第一节 本时期政治、经济和财政的特点及其对农民负担的影响
一、 内战不断的政局
二、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发展
三、 为内战服务的财政收支结构
第二节 土地兼并与地租负担
一、 土地兼并激烈的诸原因
二、 苛重的地租剥削
第三节 划归地方收入的田赋
一、 农民田赋正附税负担的加重及其原因
二、 自耕农、半自耕农田赋负担加重的程度分析
第四节 摊派、力役与苛杂
一、 摊派
二、 力役
三、 盐税附加、附捐与地方苛杂
第五节 中外资本对农民的剥削
一、 国内金融资本对农民的剥削
二、 国内工商资本对农民的剥夺
三、 外国资本对农民的掠夺
四、 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扩大
五、 高利贷对农民的榨取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国统区农民的负担
第一节 战时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和财政政策
一、 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与战局的变化
二、 国民政府的战时农业经济政策
三、 国民政府的战时财政对策
第二节 田赋的征实、征购、征借与自耕农负担
第二节 田赋的征实、征购、征借与自耕农负担
一、 1938年7月-1941年7月地方对田赋的加征
二、 1941年7月后的田赋改制
三、 田赋“三征”与自耕农的负担
第三节 佃农的租赋负担
一、 国统区租佃关系的扩大
二、 佃农的地租负担
三、 田赋“三征”与佃农的田赋负担
第四节 “自治财政”下的苛捐杂税与兵差
一、 “自治财政”下苛捐杂税的蔓延
二、 地方胥吏的勒索加派
三、 农民的地方性苛捐杂税负担程度举例
四、 兵差
第五节 役政弊端与农民负担
一、 征兵制度与“拉壮丁”
二、 征工
三、 征运
第六节 高利贷资本对农民的剥削
一、 “统一农贷”与“集团商利贷”
二、 私人高利贷剥削的特点
第七节 物资统制、专卖与农民负担
一、 有关农产品的统制
二、 专卖
第七章 1945-1949年国统区的农民负担
第一节 国统区的政治与经济
一、 蒋介石统治集团坚持反共、独裁、内战的政治方针
二、 以四大家族为核心的官傣资本的空前膨胀
三、 内战引起的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
四、 抗战胜利前后的农民境况和农村经济
第二节 田赋、苛杂与兵差
一、 田赋“三征”的继续实行与加重
二、 苛捐杂税
三、 苛虐的兵役与力役
四、 盐税和牧业税
五、 农民的赋税负担沉重程序及其后果
第三节 空前的通货膨胀对农民的洗劫
一、 抗战结束后物价的波动及其对农民的影响
二、 恶性通货膨胀对家民的洗劫
第四节 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对农民的盘剥
一、 以货币手段对收复区农民的劫掠
二、 实行商业垄断,贱买贵卖
三、 利用金融机构囤积居奇,投机倒把
四、 高利贷资本对农民的榨取
第五节 美帝国主义对中国农民的掠夺
一、 美帝国主义在中国农村的经济侵略活动
二、 美帝国主义在华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料的几组数字
第六节 封建地租剥削
一、 各阶级土地占有情况
二、 地租剥削形态及其程序
第七节 国统区农村经济的总崩溃
第八章 近代内蒙古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民负担
第一节 清代后期蒙古农牧民的负担
一、 清政府的对蒙政策和牧业经济下蒙古族社会的阶级关系
二、 农业经济的兴起与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三、 蒙汉农民的负担情况
第二节 北洋政策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农牧民负担
一、 北洋政府的对蒙政策
二、 土地兼并的加剧与农牧民地租负担的加重
三、 滥征捐税和摊派
四、 牲业经济中的雇工剥削
第三节 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内蒙古地区的农牧民负担
一、 国民政府的对蒙政策
二、 田赋与苛捐杂税
三、 盟旗衙门的贱政收支状况及蒙民的特殊负担
第四节 近代西南彝、壮、苗、哈尼、拉祜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农奴)负担
一、 西南地区的民族分布与发展概况
二、 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农奴)的负担
附录一: 伪“满洲国”统治下农民的负担
第一节 日伪统治下的政治经济与财政
一、 东北政治经济的殖民地化
二、 日伪统治下的东北农村
三、 伪“满洲国”的财政
第二节 日伪统治下农民遭受的封建剥削
一、 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
二、 封建剥削的形式与程序
第三节 农民的田赋与苛杂负担
第四节 日伪“统制”制策下农民遭受的剥夺与奴役
一、 “粮谷出荷”
二、 奴役劳动
附录二: 汪精卫伪政权统治区的农民负担史料节编
第一节 汪伪政权的建立及其管辖区域
一、 汪伪政权的建立
二、 汪伪政权的统治区域及其人口
第二节 汪伪统治区的田赋与农民负担
一、 1941-1942年的田赋倍增
二、 1944-1945年的田赋改征实物
三、 繁重的田赋附加税捐
第三节 日伪对粮棉盐的掠夺垄断以及农民深受不等价交换剥削
一、 实行经济统治政策,低价强征粮棉
二、 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夺中国的原料盐,农民饱受食盐“配给制”之苦
第四节 农民的劳役与其他负担
一、 “清乡”与农民负担
二、 苛捐杂税与诈勒索示例
附录三: 《中国农民负担史》第二卷(1840-1949年)统计资料附表
一、 关于选录统计资料附表的几点说明
二、 统计资料附表索引
三、 统计资料附表
编后话
导言
第一章 清代后期(1840-1911年)社会巨变与农民负担性质的变化
第一节 清代后期政局的变化
第二节 清代后期经济关系的变动
第三节 清代后期财政结构及其性质的演变
第四节 清代后期农民负担性质及其构成的变化
第二章 清代后期农民的负担
第一节 地租
一、 土地占有状况与租佃关系
二、 地主加重地租剥削的手段
三、 佃户承受的地租剥削量分析
四、 重租下佃农的困苦与抗争
第二节 田赋
一、 田赋的不断加重
二、 部分地区田赋的减免缓征
三、 自耕农田赋负担加重的程度
四、 官府逼赋与农民的抗争
第三节 差徭
一、 兵差
二、 夫役
三、 差银
四、 差徭的征派不均
五、 战祸损失
第四节 厘金与盐税
一、 厘金
二、 盐税
第五节 货币、金融、物价对农民负担的影响
一、 币制混乱和货币贬值加重了农民负担
二、 中外资本利用金融手段对农民的盘剥
三、 中外商贾对农民的盘剥
第三章 清代后期农民的沉重负担与抗争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农民负担
一、 广西农民的封建负担与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
二、 《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负担的革命性及其局限性
三、 圣库制度与定都天京前的筹饷方式
四、 定都天京后的租赋政策与农民负担
五、 杂捐税、差役与农民负担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六省农民的田赋负担
一、 道、咸年间田赋征收的苛重
二、 咸、同年间的“减赋”与影响
三、 清末田赋负担的进一步加重
第三节 四川田赋附加的恶性膨胀与农民负担
一、 四川田赋的由轻转重
二、 田赋附加恶性膨胀对农民负担的影响
第四节 清代后期台湾省农民负担的变化
一、 台湾建省前的田赋与农民负担
二、 台湾建省前的地租与农民负担
三、 刘铭传的清赋与农民负担的变化
四、 丁银、杂税、番丁社饷与农民负担
五、 外国商业资本的侵入,商业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
第四章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1912-1927年)农民的负担
第一节 军阀割据混战下的中国社会
一、 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割据与混战
二、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中国的社会经济
三、 半殖民地半封建财政性质的加深
第二节 地租
一、 地权集中趋势的发展与租佃关系的广泛存在
二、 地租形态分析
三、 各地佃农的地租负担程度
四、 佃农在重租下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第三节 田赋负担的加重
一、 农民田赋负担加重的诸因素
二、 农民田赋负担加重的程度及其特点
三、 田赋预征
第四节 盐税、厘金等与地方复杂
一、 盐税
二、 厘金
三、 牙税和验契税
四、 地方的苛捐杂税
第五节 兵差与兵灾
一、 兵差的繁重
二、 各地兵灾的情况
第六节 滥发公债、货币与农民负担
一、 公债的泛滥
二、 货币贬值及其对农民的影响
第七节 中外资本对农民的剥削
一、 高利贷资本对农民的剥削
二、 商业资本对农民的剥削
第五章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的农民负担
第一节 本时期政治、经济和财政的特点及其对农民负担的影响
一、 内战不断的政局
二、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发展
三、 为内战服务的财政收支结构
第二节 土地兼并与地租负担
一、 土地兼并激烈的诸原因
二、 苛重的地租剥削
第三节 划归地方收入的田赋
一、 农民田赋正附税负担的加重及其原因
二、 自耕农、半自耕农田赋负担加重的程度分析
第四节 摊派、力役与苛杂
一、 摊派
二、 力役
三、 盐税附加、附捐与地方苛杂
第五节 中外资本对农民的剥削
一、 国内金融资本对农民的剥削
二、 国内工商资本对农民的剥夺
三、 外国资本对农民的掠夺
四、 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扩大
五、 高利贷对农民的榨取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国统区农民的负担
第一节 战时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和财政政策
一、 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与战局的变化
二、 国民政府的战时农业经济政策
三、 国民政府的战时财政对策
第二节 田赋的征实、征购、征借与自耕农负担
第二节 田赋的征实、征购、征借与自耕农负担
一、 1938年7月-1941年7月地方对田赋的加征
二、 1941年7月后的田赋改制
三、 田赋“三征”与自耕农的负担
第三节 佃农的租赋负担
一、 国统区租佃关系的扩大
二、 佃农的地租负担
三、 田赋“三征”与佃农的田赋负担
第四节 “自治财政”下的苛捐杂税与兵差
一、 “自治财政”下苛捐杂税的蔓延
二、 地方胥吏的勒索加派
三、 农民的地方性苛捐杂税负担程度举例
四、 兵差
第五节 役政弊端与农民负担
一、 征兵制度与“拉壮丁”
二、 征工
三、 征运
第六节 高利贷资本对农民的剥削
一、 “统一农贷”与“集团商利贷”
二、 私人高利贷剥削的特点
第七节 物资统制、专卖与农民负担
一、 有关农产品的统制
二、 专卖
第七章 1945-1949年国统区的农民负担
第一节 国统区的政治与经济
一、 蒋介石统治集团坚持反共、独裁、内战的政治方针
二、 以四大家族为核心的官傣资本的空前膨胀
三、 内战引起的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
四、 抗战胜利前后的农民境况和农村经济
第二节 田赋、苛杂与兵差
一、 田赋“三征”的继续实行与加重
二、 苛捐杂税
三、 苛虐的兵役与力役
四、 盐税和牧业税
五、 农民的赋税负担沉重程序及其后果
第三节 空前的通货膨胀对农民的洗劫
一、 抗战结束后物价的波动及其对农民的影响
二、 恶性通货膨胀对家民的洗劫
第四节 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对农民的盘剥
一、 以货币手段对收复区农民的劫掠
二、 实行商业垄断,贱买贵卖
三、 利用金融机构囤积居奇,投机倒把
四、 高利贷资本对农民的榨取
第五节 美帝国主义对中国农民的掠夺
一、 美帝国主义在中国农村的经济侵略活动
二、 美帝国主义在华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料的几组数字
第六节 封建地租剥削
一、 各阶级土地占有情况
二、 地租剥削形态及其程序
第七节 国统区农村经济的总崩溃
第八章 近代内蒙古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民负担
第一节 清代后期蒙古农牧民的负担
一、 清政府的对蒙政策和牧业经济下蒙古族社会的阶级关系
二、 农业经济的兴起与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三、 蒙汉农民的负担情况
第二节 北洋政策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农牧民负担
一、 北洋政府的对蒙政策
二、 土地兼并的加剧与农牧民地租负担的加重
三、 滥征捐税和摊派
四、 牲业经济中的雇工剥削
第三节 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内蒙古地区的农牧民负担
一、 国民政府的对蒙政策
二、 田赋与苛捐杂税
三、 盟旗衙门的贱政收支状况及蒙民的特殊负担
第四节 近代西南彝、壮、苗、哈尼、拉祜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农奴)负担
一、 西南地区的民族分布与发展概况
二、 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农奴)的负担
附录一: 伪“满洲国”统治下农民的负担
第一节 日伪统治下的政治经济与财政
一、 东北政治经济的殖民地化
二、 日伪统治下的东北农村
三、 伪“满洲国”的财政
第二节 日伪统治下农民遭受的封建剥削
一、 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
二、 封建剥削的形式与程序
第三节 农民的田赋与苛杂负担
第四节 日伪“统制”制策下农民遭受的剥夺与奴役
一、 “粮谷出荷”
二、 奴役劳动
附录二: 汪精卫伪政权统治区的农民负担史料节编
第一节 汪伪政权的建立及其管辖区域
一、 汪伪政权的建立
二、 汪伪政权的统治区域及其人口
第二节 汪伪统治区的田赋与农民负担
一、 1941-1942年的田赋倍增
二、 1944-1945年的田赋改征实物
三、 繁重的田赋附加税捐
第三节 日伪对粮棉盐的掠夺垄断以及农民深受不等价交换剥削
一、 实行经济统治政策,低价强征粮棉
二、 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夺中国的原料盐,农民饱受食盐“配给制”之苦
第四节 农民的劳役与其他负担
一、 “清乡”与农民负担
二、 苛捐杂税与诈勒索示例
附录三: 《中国农民负担史》第二卷(1840-1949年)统计资料附表
一、 关于选录统计资料附表的几点说明
二、 统计资料附表索引
三、 统计资料附表
编后话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农民负担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