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论集

副标题:无

作   者:徐复观著

分类号:

ISBN:978780678146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象山学术思想的时代课题 象山的学术渊源,在《宋元学案》的《象山学案》中,全祖望谓“程门自谢上蔡以后,王信伯、林竹轩、张无垢至于林艾轩皆其前茅,及象山而大成”,而在《横浦学案》(张无垢)中,特注明“陆学之先”。是在全谢山心目中,以象山与横浦的关连最为密切。但象山集中绝未提及横浦,横浦思想之中核,为承上蔡之后,以觉为仁,余率多泛语,除重视心一点而外,与象山之精神面貌并不相似,此读两家学案时所最易辨认者,象山虽不喜程伊川,但他承认“伊洛渚公得干载不传之学,但草创未为光明”(《语录》)。并且他对程明道则略无间然。明道渭学者当先识仁,不须防检,不须穷索,其与象山思想之相贴切,更远在横浦之上。然全谢山不谓其渊源于明道者,盖上蔡以下之信伯诸人,世多指其人禅,尤以横浦为甚。洪适刊横浦之《传心录》,朱元晦谓其患烈于洪水、夷狄、猛兽,此与元晦的学生陈北溪之攻击象山,口吻正复相似。在《宋元学案》中,黄宗羲之态度近于陆,全谢山受黄东发的影响最大,其态度偏于朱,他对陆学的考语为“自成其是”(《困学纪闻》卷十五“东莱象山学术条”全注)。所以他所加上的“皆其前茅”及”陆学之先”等说法,无疑是受厂朱,陆异同的影响,不特对象山学术的渊源无所说明,且徒增加后人误解。象山的学术,若就广义的思 想渊源说,则亦可渭与朱元晦同出于伊洛;若就狭义的师传说,则陆氏兄弟“自为师友”,可谓孤军特起,不必另有所附丽:若就各人治学之所由启发,亦即其所最得力处说,则他自己分明说是“因读《孟子》而自得之,,(《语录》).此语与其全部学术之精神,最吻合无间。 其实,与其从学术渊源上去了解象山的思想,毋宁是从时代课题上去了解他的思想,更为适当。当时知识分子自身,摆在象山面前的有两大课题,不能不引起象山的反省、第一是科举制度,不仅破坏了士大夫的人格,并且破坏了文化精神,破坏了冶国平天下的事业。一切学问及朝廷的爵位,在此一制度下,都化成了个人追求利欲的工具。读圣贤书是为作时文,作时文是为考科举,考科举是为了做官,做官是为了一人一家的享受。在这种情形下,士人口里说东说西,都是虚语、废话,谎言,说的内容与说的人的自身毫无关涉,真正相干的只是利欲。所以在科举下的知识分子,照朱元晦的说法,简直是一个盗贼集团,最低限度也是一个谎言集团(参阅拙著《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及其历史命运》一文,见《学术与政治之间》甲集)。象山对此更感到非常迫切。例如他最得意的学生傅子渊说:“梦泉(子渊字)向来只知有举业,观书不过资意见耳。”象山说:“今时士人读书,其志在于学场屋之文,以取科第”,(《象山全集》卷十五《与傅克明书》)又说:“取士之科,久逾古制,驯至其弊,于今已剧。”(同上卷十九《贵溪重修县学汜》)“后世弊于科举,所向日陋,疾其驱于利

目录



象山学述


一 小传


二 象山学术思想的时代课题


三 象山思想的结构


四 象山对书与事的态度


五 朱陆异同-朱子自身的矛盾


六 朱陆异同-知识与道德界域的混淆与厘清


七 朱陆异同-由对心性认识的不同而来的修养功夫之各异


... [a href= "more.asp?source=langlangmaster&prodid=bkbk407169&id=29892&uid=w5sasbcjp9bqts9z69g7qs9s7"][/a]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思想史论集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