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吴澄(1249-1333)是元代为数不多的大学者之一,本书着重从哲学思想方面对他做了评述,在附录中还对他的年谱以及文集版本做了详细考订。本书认为,吴澄的学问根底是从朱学中来,他一生勤于著述,在经学方面用力尤深,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朱熹一系重视“道问学”的特点。在理论上,吴澄主要是继承了宋儒尤其是朱熹的很多思想,但在某些地方,也有所推进,例如,他提出了“理在气中”的观点,成为明代理气一元论的先声。在教法上,吴澄主张尊德性以道问学,这常被误解为倾向陆学或和会朱陆,其实,吴澄听说的“尊德性”是“主一持敬”,它是典型的程朱一系的功夫路数。总的说来,吴澄既坚持了朱学立场,又较少门户之见,卓然为一代大家。
[
目录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匡亚明
绪说
一 略历
二 定评
三 门径
第一章 吴澄的理气论
一 气生万物,理为主宰
二 理在气先,理在气中
第二章 吴澄的太极说
一 太极即道
二 无极即太极
三 太极不在阴阳外
四 太极本无动静
第三章 吴澄的性情论
一 论性本张、程
二 天地之性善,气质之性三
三 气者,性之所寓
四 性为一本命万殊
五 性发为情
六 四端之情与七情之情
七 性其情与情其性
八 心统性情
九 知性养性以复性
第四章 吴澄的心学观
一 舍心无以为学
二 本心为万理之所根
三 以仁为心,随事用力
四 心能觉知
五 心为主宰
六 心具众理
七 收心与放心
第五章 吴澄的格物说
一 外之物格,内之知致
二 实悟为格,实践为诚
第六章 吴澄的主敬说
一 敬说之源流
二 论敬述程、朱
三 持敬工夫先于用处着力
四 敬之辨析
附录
一 吴澄传记资料纂证
二 吴澄文集版本源流考
三 吴澄传记叙事学研究
参考书目
索引
人名索引
词语索引
后记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匡亚明
绪说
一 略历
二 定评
三 门径
第一章 吴澄的理气论
一 气生万物,理为主宰
二 理在气先,理在气中
第二章 吴澄的太极说
一 太极即道
二 无极即太极
三 太极不在阴阳外
四 太极本无动静
第三章 吴澄的性情论
一 论性本张、程
二 天地之性善,气质之性三
三 气者,性之所寓
四 性为一本命万殊
五 性发为情
六 四端之情与七情之情
七 性其情与情其性
八 心统性情
九 知性养性以复性
第四章 吴澄的心学观
一 舍心无以为学
二 本心为万理之所根
三 以仁为心,随事用力
四 心能觉知
五 心为主宰
六 心具众理
七 收心与放心
第五章 吴澄的格物说
一 外之物格,内之知致
二 实悟为格,实践为诚
第六章 吴澄的主敬说
一 敬说之源流
二 论敬述程、朱
三 持敬工夫先于用处着力
四 敬之辨析
附录
一 吴澄传记资料纂证
二 吴澄文集版本源流考
三 吴澄传记叙事学研究
参考书目
索引
人名索引
词语索引
后记
Critical Biography of Wu Cheng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