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通理念、方法与技术

副标题:无

作   者:孙明贵著

分类号:

ISBN:978710505052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但是,随着低价格化成为各种业态的普遍战略,廉价商店的价格优势正经历着挑战,因此有些学者(木棉良行1996年)提出廉价商店必须进行新的革新。廉价商店并不是终极业态形式, 探索新的廉价业态是国外廉价商店新的趋势①,目前已出现了以下几种形态: 1.品种限定商店(categorykiller):这是一种在某种商品范围内,以具有压倒性竞争优势的价格和品种进行经营的廉价商店,它价格低廉、品种丰富,并采用大型专门店的形式。美国在家电、服装、文化用品、家具、日用杂品等方面经常采用这种业态,近年来由于快速发展不仅夺取了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也夺取了综合超市的份额。美国有家经营家电的此种商店1992年的销售额就达到33亿美元,占家电市场份额的6.6,与综合超市10的占有率的差距已经很小,而1985年时只占到1.8。 2.处理品商店(outletstore):按照英文字面的解释是指排出口,意思是指专门处理厂家和工厂的库存商品。最早是直销生产商过剩的商品,因此是生产过剩的必然结果。现在这种业态已经发展到处理百货商店等零售商过剩、积压的商品,它专门搜集零售商和生产商销售不出去的商品,然后以非常低的价格销售,例如积压服装甚至能打九折。这种商店一般没有明确的经营范围,也不提供售后服务。 3.小商店(offpncestore):这是一种销售名牌服装、衣料、饰件和装饰品等商品并以低于一般价格进行经营的便宜商店。这种业态主要是在服装领域,且以名牌为主,但由于服装可能是有毛病的、过时的、过剩的,因此价格较低。这种业态在美国已被消费者所接受,增长很快,据《廉价商店新闻》调查,1992年总销售额14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0.6,而1983年时只有105亿美元。 4.批发俱乐部(wholesaleclub):这是一种以大量销售和低价格为目标设立的货仓式商店形态,它通常兼备批发和零售功能,为了增加销售量采取会员制的方式。美国现有500—600家这样的商店,年销售额达到350亿美元。 5.活力中心(powercenter):这是一种将多种廉价商店汇集起来组成的购物中心,以廉价商店为旗帜向顾客提供低价和便利。它通常备有大型停车场,商店数量较多,经营范围很广,能满足顾客一次全部购满的需要。活力中心能强有力地吸引消费者,例如在日本新泻县上越市北陆公路旁建立的第一家活力中心营业面积达4.52万平方米。1994年4月沿日本国道18号线南北两翼扩展的大型活力中心约有18.8万平方米,能停1700台车辆,聚集了儿家公司的50多家商店。 (四)方便商店 顾名思义,方便商店有方便与便宜两种含义,日本中小企业厅在1972年曾总结了方便商店的特征①:①商店立地以住宅区为中心,商圈半径为500米;②店铺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实际上卖场面积一般在50—200平方米之间,属于小型零细店;③品种在4000种以下,以生活必需品为主,服务对象以单身和青年学生为主;④营业时间长于其他业态,一般实行24小时营业和年中无休;⑤无人售货,由一名管理者(店长)和几名店员组成;⑥组织形态是连锁化。 方便商店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①,但是没有得到很快发展,百货商店是人们主要的购物场所。方便商店的生存条件虽然低于百货商店,但方便商店的发展还依赖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因此,方便商店与其说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不如说与生活方式变革的关系更密切。日本是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这时期日本已经是发达国家了,这多少说明了上述推论。80年代方便商店在日本得到快速发展,据通产省商业调查,1994年方便商店的销售额达到8兆3353亿日元,是百货商店销售额的八成,店铺数为48405家,而1985年销售额仅为3兆多日元,店铺也只有3万家。目前日本的方便商店还保持着每年开业3000家的速度,每年也有大约1500家宣布破产。 方便商店与超市的主要区别是在品种上②,超市的商品品种一般在20万一30万种,而方便商店一般只有3000种左右,主要商品是快餐、蔬菜、杂志、烟酒、日用品等。如此少的品种怎样有“方便”之感呢?关键是方便商店不是对所有顾客提供方便,而只是对部分顾客提供方便。日本最大的方便商店日本7一11(从早7时到晚ll时营业之义),1994年销售额达到l兆3927亿日元,在全部零售业中仅次于大荣和伊藤洋货堂,位于第三位,但它的品种只有3000种。方便商店为了扩大销售量在品种选择上十分慎重,一般都挑选比较畅销的品种,及时更换滞销商品。 国外方便商店的革新性不断提高,比如家庭中心就是一种类似于方便商店的零售业态。家庭中心在日本最初出现于1972年,1989年共有550家企业,它们拥有3000家以上的店铺,总销售额2兆3000亿日元,占无人售货商店销售额的13%,与普通方便商店的销售额相当,仅次于综合超市和食品超市。家庭中心销售面积一般为500平方米,占地700平方米,平均每家店铺销售额10亿日元,停车位180个,1989年日本有5家家庭中心的销售额超过500亿日元。品种主要是木材、建筑材料、工具、园艺用品、室内装饰品等与家庭有关的商品,其中家庭用品、电气用品、汽车用品、园艺用品、季节商品占总销售额的六成。 (五)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是一种有多家商店(包括不同业态)组成的复合零售业态,一般由开发者制定地区开发计划,建设集饮食、服务、零售等多种行业为一身的综合商业设施。购物中心的经营者分为核心店铺和租赁店铺两种。核心店铺一般是购物中心主要商家①,通常是超市或百货商店,核心商铺经营面积较大,经营综合商品,承担吸引顾客的任务。租赁店铺是以连锁化形式展开的专门店和地方商店,店铺规模不大,专业化经营为主,主要起到满足多种需求和延长逗留时间的任务。核心商店和租赁商店组成商店会,共同组织促销活动,将各种商业功能纳入集团管理之中。 美国国际购物中心协会(ISCA)定义的购物中心是指在一个统一体中运营计划、设立、所有、经营的商业设施集团。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特征:①购物中心的营业面积合计在政令指定城市要达到3000平方米以上,其他地区在1500平方米以上;②由多家不同企业的商店组成,除核心商店外,其他零售店要在10家以上,并进行统一的宣传、广告活动,但具体的业务并不统一管 理,顾客可以边比较边采购;③核心商店占有的营业面积(包括占有的饮食、服务面积)不得超过该中心总面积的70%;④具有多种设施,如政府派出所、银行、邮局、医疗机构等,备有大型停车场,提供多种服务,包括购物、娱乐、文化、健身等;⑤大多数地处郊外。 购物中心最早出现于1932年美国的德克萨斯州,但是50年代后才发展起来,原因是50年代美国执行产业分散化政策,大量人口由旧城转向新城,新城市周边开发急速进行,商业设施也不可缺少,汽车的普及化也是购物中心兴起的原因之一。购物中心在美国最为普遍(美国购物中心有三大类型,详细资料可见表3一l一6)。全美共有4万多家购物中心,其中60%的营业面积在9000平方米以下,7万平方米以上的只有700家,最大的是1992年8月开业的MOA,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营业面积23万平方米.以四个核心店为中心,有500家专门店和餐馆,拥有14家电影院。每年吸引顾客3000多万人次,其中70%是半径为250公里商业圈内的顾客,30%是商圈以外的顾客。平时日均来客5万人次,周末达到15—20万人次。 ……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流通革命:流通业的新挑战
第一节 流通的概念、功能与流通革命
一 流通的含义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二 关于流通功能理论研究的进展
第二节 流通革命的理论
一 流通业变革的三大理论
二 战后日本消费革命与流通业重组
三 流通革命的命题
第二章 日本流通革命的新进展
第一节 90年代以来日本流通革命的原因
一 低价格零售业态的崛起和冲击
二 价格主导权由生产者向零售者的转变
三 政府管制的放松和市场自由化
四 进口商品的大量增加
五 消费者价值观和购买方式的变化
六 产销同盟和流通信息化的发展
第二节 日本流通革命的新趋向
一 日本消费市场与消费者行为的新变化
二 日本零售业的结构变化
三 日本批发业的机能分化与新趋向
第三章 流通业态:现代流通业的成长方式
第一节 零售业态的分类标志与经济特征
一 零售业态的概念与分类标志
二 主要零售业态的经济特征
三 零售业态经营指标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第二节 流通业态发展理论
一 零售车轮理论
二 真空地带理论
三 零售手风琴理论
四 辩证法理论
五 零售三圆理论
六 零售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节 廉价型零售商店的低价格经营技术
一 选择支持低价格运作的新型零售业态
二 利用第三方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三 利用“供应链”确立低价格商品供应体系
四 推行低成本操作减少运营费用
五 开发高附加价值率的商业品牌商品
六 应用电子化和信息化技术实现商店自动化
七 开发销量增加与效益增加相结合的低成本促销方法
第四章 国外流通业态的新发展
第一节 美国零售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一 美国零售业态的调整和发展
二 美国代表性零售业态的最新动向
三 美国零售业构成的变化与趋向
第二节 从统计分析看日本零售业的新变化
一 关于统计分析资料的来源与概况
二 日本零售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三 日本零售业的新变化和趋向
四 日本零售商的差别化战略
第三节 日本新兴零售业态的发展与问题
一 邮购商业:规模扩大与创新缺乏并存
二 方便商店:发展迅速但竞争日益激烈
三 特许连锁店:探索新的发展形式和领域
四 综合超市:低价格化与经营革新
第四节 国外物流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一 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二 第三方物流:物流业探索新的服务方式
三 物流产业加快信息化步伐
第五章 顾客满足战略与顾客管理
第一节 消费者主权及其实现
一 消费者主权的经济含义与价值
二 消费者主权的实现条件与制度安排
三 消费者主权的运作与约束
第二节 顾客满足理论
一 顾客满足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
二 顾客不满足的类型
三 顾客空间移动模型
第三节 顾客满足战略
一 设定顾客满足的目标基准
二 顾客满足战略
三 顾客满足化的方法
四 顾客满足与问题解决
第六章 流通的社会责任与伦理管理
第一节 企业责任标准SA8000
一 SA8000标准产生的背景
二 SA8000体系的基本特点
三 取得SA8000体系认证的步骤
第二节 国外企业的伦理管理
一 美国企业的经营道德建设
二 日本企业对员工的爱抚管理
三 国外企业的志愿者活动
第三节 国外企业“政治经营”的新趋势及其效果
一 国外企业政治经营产生的背景
二 从经济战略到政治战略:对两个个案的考察
三 政治经营的功能与企业联盟的政治效果
第七章 现代流通运营新技术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
一 供应链管理正在引发一场管理革命
二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效应
三 企业间关系的确定与供应链的构建
第二节 商业后勤管理
一 后勤管理的概念
二 后勤管理的特征和产生的条件
三 后勤管理对我国的意义
第三节 网络组织管理
一 网络型组织与传统等级式组织的区别
二 网络型组织的几种主要类型
三 网络型组织的构建方式
第四节 业务外包管理
一 业务外包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二 业务外包的类型与战略性业务外包
三 业务外包的应用现状——以日本为中心
四 业务外包的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交易型式管理
一 混合交易型式与“退出—发言”战略
二 企业交易型式的选择:关于美日汽车产业的考察
三 美日两国企业交易型式和交易惯例的比较
第八章 流通信息化运营技术
第一节 流通信息化的表现形式
一 流通信息的主要内容
二 流通信息系统
三 信用卡与流通信息化
四 物流业的信息化
第二节 日本流通信息化发展过程与方法
一 企业独立的信息网络
二 协同化的信息网络
三 地域型的信息网络
第三节 日本零售业信息化的特点与趋向
一 联结经济:日本零售业发展的新阶段
二 日本零售业信息化的特点
三 日本零售商业POS系统的应用
第九章 流通国际化运营技术
第一节 流通国际化战略的类型和主要模式
一 流通国际化的涵义
二 流通国际化战略的类型
三 流通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模式——国际连锁
第二节 中国流通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 中国流通企业现状及差距
二 中国流通企业面临的国际化压力
三 国外流通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四 中国流通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 外国流通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及中国的对策
一 外国流通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渗透
二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流通企业的影响
三 中国流通企业的对策
第四节 中国流通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途径与策略
一 中国流通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 中国流通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条件分析
三 中国流通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途径
四 中国流通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策略研究
第十章 流通网络化运营技术
第一节 关于网络营销的理论研究
一 网络营销的概念和特点
二 网络营销的优势
三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
四 网络营销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 网络营销的比较优势和运作要点
一 价值创造:网络营销的独特优势
二 颠倒的市场: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方式的挑战
三 开展网络营销的几项工作要点
第三节 网络营销的支持条件
一 网络营销平台
二 电子支付系统
三 物流配送体系
四 网络营销的安全保障
第四节 网络营销的局限性与适用性
一 网络营销的局限性
二 网络营销的适用性
第五节 网络营销组合策略
一 产品策略
二 价格策略
三 促销策略
四 渠道策略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现代流通理念、方法与技术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