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ical biography of Wang Bi

副标题:无

作   者:王晓毅著

分类号:

ISBN:978730505953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王弼评传》前篇《何晏评传》和正篇《王弼评传》,共同揭示了正始玄学的形成动因、理论内涵和历史意义:在经学危机、道家复兴和佛教东渐的条件下,何晏初步创立了贵“无”本体论玄学。王弼则在这一基础上,运用本宋体用方法成功地解答了有与无、有为与无为、名教与自然等一系列学术难题,以形名学逻辑习惯,得意忘言,全面刷新了《老子》、《周易》和《论语》,奠定了魏晋玄学的理论基础,将中国文化引入儒道融合的新时代。由于王弼哲学的终极关怀不是社会理想,而是生命自然本色,因而存在着弱化社会凝聚力的历史局限。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引论汉魏之际的学术巨变
  一、时代课题
  (一)经学危机
  (二)黄老复兴
  (三)儒道异同之辨
  二、社会动因
  (一)士族思想性格的双重裂变
  (二)庄园的文化意义
前篇 何晏评传
 第一章 建安时代的“假子
  一、身世之谜
  二、曹氏家族的文化氛围
 第二章 太和“浮华”少年的领袖
  一、浮华案前后
  二、新思潮的萌动
  三、必然与偶然
 第三章 正始之音的灵魂
  一、清谈大宗师
  (一)从游宴到清谈
  (二)才性与三玄
  二、玄学创始人
  (一)《无名论》
  (二)道根与佛法
  三、悲剧改革家
  (一)正始改制
  (二)高平陵政变
  (三)盖棺论难
正篇 王弼评传
 第一章 家世生平
  一、山阳王氏
  二、荆州学派
  (一)荆州官学史
  (二)荆州学风
  三、天才少年
 第二章 学术新创
  一、从象数到本体
  二、形名之辨
  三、言意之辨
  四、本末体用之辨
  (一)本与末
  (二)体与用
 第三章 儒道经典新释
  一、《老子注》与《老子指略》
  (一)“道”与“无
  (二)以无为本与以无为用
  (三)自然与无为
  (四)朴散真离与返朴归真
  (五)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
  二、《周易注》与《周易略例》
  (一)从天命到性命
  (二)卦时与爻位
  (三)易道与太极
  三、《论语释疑》
  (一)《集解》与《释疑》
  (二)礼乐与真情
  (三)性与情
 第四章 千秋功过
  一、不朽贡献
  二、历史局限
附录
凡例
附录一:年谱
 何晏年谱
 王弼年谱
附录二:著作考
 何晏著作历代著录及考辨文字
 王弼著作历代著录及考辨文字
索引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词语索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Critical biography of Wang Bi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