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副标题:无

作   者:梁诗正

分类号:

ISBN:978780106959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是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法帖共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大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乾隆帝视为稀世墨宝的三件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此三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底本精善——选用乾隆初拓本,*可能地忠实于原碑原帖。
  *原大仿真影印——*可能地再现传世神品真实面貌。
  *印制精美
  ——特制精品手工徽宣;进口油墨精印,还原亮墨初拓效果;锦绫包装,彰显典雅高贵气度。
  帖中珍品的原件已散佚,惟有三希堂法帖中保存着仅有的遗迹,这也是它的一大功绩。
  镌刻水平在当时也可列为第一流,所刻不仅字字传神,而且连浓墨、渴笔等特殊效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可谓“仅下真迹一等”
  此帖乾隆时期的拓本,拓工甚为精湛。当时均采用浓墨乌金拓法,字口清晰,稍瘦而富有神韵,每石周围没有花边。传拓用料,均为宫廷特制的《三草墨》和清水连四纸,三草墨系由御书处墨作制造,其用料为桐油、猪油、猪胆、灯草、紫草、排草、广胶、松香,再加冰片、麝香等香料合成,故宫所藏乾隆拓本,至今仍乌黑光亮,神彩夺目,开卷生香。
  帖内所收法书,不仅包括很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而且有不少是历史名人、学者手迹。唐宋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史学家司马光,南宋诗人陆游,哲学家兼教育家朱熹,词人周邦彦、叶梦得等。出任过宰相或其他高级官员的更多。这些,均可以玩味其书法的不同风格。
  现根据乾隆拓本按字体原大影印,将为广大书法爱好者进行研究、鉴赏、临摹提供有利条件。此帖各家作品系按历史顺序排列,最便于从发展中观察、研究魏晋至明一千余年楷行草书的演变,各时代的风貌以及各流派的产生、特点和影响。这些,不仅对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的普及、提高有直接意义,而且对丰富人民的高尚的文化艺术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绝妙书迹,经典书装
  原大影印,再现善品
  堪藏、堪摹、堪叹赏
  初拓原大 仿真影印 绝妙书迹 神韵再现

目录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一函)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一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二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三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四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五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六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七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八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二函)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九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十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十一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十二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十三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十四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十五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十六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三函)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十七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十八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十九册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二十册
 ……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四函)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释文·书家小传)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