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巴金在吸收西方文学的营养以丰富中国文学宝库、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方面是功绩卓著的。中国的现代中长篇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基本上是从西方文学那儿学来的,它与我国古典长篇话本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它必然有一个在我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生长、壮大的过程。早在二十年代,中国开始出现了为数寥寥的几部现代中长篇小说,但它们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还很粗糙。只是到了三十年代初期,当巴金的《家》与茅盾的《子夜》等作品相继问世以后,才奠定了我国现代中长篇小说的基础。在创造新形式的过程中,巴金与茅盾有着共同之处,即他们都同是以吸取西方文学的经验为主,而以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为辅,从而体现了中国现代中长篇小说的主流。然而这两位作家又各自具有独辟蹊径的特点:巴金偏重于表现家庭内部的关系,挖掘人物的灵魂世界,茅盾则偏重于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示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从而为我国中长篇小说的主流开辟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巴金早期世界观的形成
一、 巴金童年及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
二、 刘师复、克鲁泡特金和高德曼
三、俄国的安那其主义与革命民主主义
四、 巴金早期世界观的内容及其特色
五、怎样认识并评价巴金早期的世界观
第二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巴金的创作
一、在黑暗中摸索和战斗
二、对革命道路的紧张探求——《灭亡》、《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三、对帝国主义罪行的控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
四、反映旧中国无产阶级苦难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雪)》
五、三十年代的短篇小说创作
第三章 《激流三部曲》——抨击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壮歌
一、《激流三部曲》的构思、内容及主题
二、《激流三部曲》中的高公馆及生活于其中的人们
三、《激流三部曲》的艺术特色
四、《激流三部曲》的尾声
第四章 抗日战争及战后时期巴金的创作
一、 迎着民族解放的火光前进
二、抗战前期、中期的代表作品——《抗战三部曲·火》
三、抗战后期及战后的长篇小说创作——《第四病室》与《寒夜》
四、抗战期间巴金的短篇小说
五、探求出路与反映现实——巴金创作的“摆”
第五章 解放后巴金的创作
一、 从欢乐到沉思
二、解放后巴金的报告文学及短篇小说
三、对历史的回顾和思索——《随想录》
第六章 巴金的艺术风格
一、巴金小说中现实主义的发展与艺术风格的形成
二、火样的热情与赤子的真诚
三、呻吟呼号的人物灵魂
四、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
五、作为社会“缩影”的家庭题材
六、朴素、流畅的语言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第一章 巴金早期世界观的形成
一、 巴金童年及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
二、 刘师复、克鲁泡特金和高德曼
三、俄国的安那其主义与革命民主主义
四、 巴金早期世界观的内容及其特色
五、怎样认识并评价巴金早期的世界观
第二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巴金的创作
一、在黑暗中摸索和战斗
二、对革命道路的紧张探求——《灭亡》、《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三、对帝国主义罪行的控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
四、反映旧中国无产阶级苦难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雪)》
五、三十年代的短篇小说创作
第三章 《激流三部曲》——抨击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壮歌
一、《激流三部曲》的构思、内容及主题
二、《激流三部曲》中的高公馆及生活于其中的人们
三、《激流三部曲》的艺术特色
四、《激流三部曲》的尾声
第四章 抗日战争及战后时期巴金的创作
一、 迎着民族解放的火光前进
二、抗战前期、中期的代表作品——《抗战三部曲·火》
三、抗战后期及战后的长篇小说创作——《第四病室》与《寒夜》
四、抗战期间巴金的短篇小说
五、探求出路与反映现实——巴金创作的“摆”
第五章 解放后巴金的创作
一、 从欢乐到沉思
二、解放后巴金的报告文学及短篇小说
三、对历史的回顾和思索——《随想录》
第六章 巴金的艺术风格
一、巴金小说中现实主义的发展与艺术风格的形成
二、火样的热情与赤子的真诚
三、呻吟呼号的人物灵魂
四、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
五、作为社会“缩影”的家庭题材
六、朴素、流畅的语言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巴金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