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一本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理论专著,也是迄今为止西方传播研究界最全面地总结和探讨受众问题的一本著作。全书对受众这一概念及其演变历史进行了梳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各种受众理论和受众研究的主要传统、方法和结果。作者分析了受众研究中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异同,从受众和媒体两个角度对传受关系进行了探讨,不轿枉过正,也不偏执一端。
本书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资料丰富、论说简明,对于大众传播和媒体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来说具有比较重要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长久以来,“受众”一词作为对大众传播过程模式(信源、信道、信息、接受者、效果)中“接受者”的总体指称,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媒介实务人员和理论研究者都知晓该术语的含义,并将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然而,存在许多理解上的分歧、误解,以及理论上的冲突。
在《受众分析》一书中,作者丹尼斯?麦奎尔对“媒介受众”这一概念,从其历史及其在目前媒介理论和研究中所处地位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阐述。他描述并阐释了受众的主要类型、有关受众的理论流派以及受众研究的主要传统和领域。本书信息量极大,分析了社会科学与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差异,同时肯定了“从受众出发”的观点具有与“从媒介出发”的观点相同的重要性。本书对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并对新媒介的发展尤其是跨国媒介发展的影响,以及新的互动技术进行了评估。最后,本书对在迅速变化的媒介环境下受众概念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估,并以此作为结论。
《受众分析》一书既概括了过去的研究,又引导读者了解当前的思潮,不仅对大众传播和媒介研究领域的研究者,而且对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具有启发和参考价值。
该书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资料丰富、论说简明,对于大众传播和媒体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们来说具有比较重要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目录
前言/1
第1章 一个概念的历史
受众问题/1
受众的历史/3
作为大众的受众/7
重新发现作为群体的受众/9
作为市场的受众/11
新媒介与受众的未来/12
结语/14
第2章 大众传播理论与研究中的受众
批判的视角/15
受众研究的目的/21
其他研究传统/23
提出议题/30
结语/34
第3章 受众类型
受众的二重性/35
作为群体或公众的受众/37
作为受众的满足群组/41
媒介受众/43
由传播渠道和内容界定的受众/46
大众受众的消解:新类型出现/49
受--传关系的多种模式/53
结语/55
第4章 媒介到达问题
了解“客观”受众的必要性/56
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到达概念/58
关于媒介到达和媒介影响的一般看法/62
重叠受众:不同的功能、地点和时间/65
不同的媒介使用/68
受众构成/69
受众的多样性:外在与内在形式/70
关于受众视听率:定量与定性/72
主动性和选择性/74
跨国受众/78
结语/81
第5章 受众的形成与保持原理
媒介使用之“为什么”/82
受众形成之结构说/84
功能主义模式:使用与满足研究/87
受众选择的“实用主义”模型/94
品味、偏好和兴趣/99
受众流/101
结语/106
第6章 受众实践:媒介的社会使用
媒介使用与日常生活/107
一个令人误解的媒介使用模式/109
媒介使用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111
亚文化与受众/113
生活方式/114
种族与媒介使用/116
性别化的受众/118
社交与媒介的社会使用/122
受众接受与意义协商/125
社会病态与媒介使用/126
媒介使用的规范框架/128
内容规范/130
结语/132
第7章 传播者--受众关系
弥合差距
第1章 一个概念的历史
受众问题/1
受众的历史/3
作为大众的受众/7
重新发现作为群体的受众/9
作为市场的受众/11
新媒介与受众的未来/12
结语/14
第2章 大众传播理论与研究中的受众
批判的视角/15
受众研究的目的/21
其他研究传统/23
提出议题/30
结语/34
第3章 受众类型
受众的二重性/35
作为群体或公众的受众/37
作为受众的满足群组/41
媒介受众/43
由传播渠道和内容界定的受众/46
大众受众的消解:新类型出现/49
受--传关系的多种模式/53
结语/55
第4章 媒介到达问题
了解“客观”受众的必要性/56
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到达概念/58
关于媒介到达和媒介影响的一般看法/62
重叠受众:不同的功能、地点和时间/65
不同的媒介使用/68
受众构成/69
受众的多样性:外在与内在形式/70
关于受众视听率:定量与定性/72
主动性和选择性/74
跨国受众/78
结语/81
第5章 受众的形成与保持原理
媒介使用之“为什么”/82
受众形成之结构说/84
功能主义模式:使用与满足研究/87
受众选择的“实用主义”模型/94
品味、偏好和兴趣/99
受众流/101
结语/106
第6章 受众实践:媒介的社会使用
媒介使用与日常生活/107
一个令人误解的媒介使用模式/109
媒介使用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111
亚文化与受众/113
生活方式/114
种族与媒介使用/116
性别化的受众/118
社交与媒介的社会使用/122
受众接受与意义协商/125
社会病态与媒介使用/126
媒介使用的规范框架/128
内容规范/130
结语/132
第7章 传播者--受众关系
弥合差距
Audience analysis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