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以“经典与诠释”为研究进路,致力研究船山对《四书》的哲学诠释及其对宋明道学《四书》解释传统的批判继承,突出其中的道德论、心性论、工夫论、解经学,试图呈现其中的儒学思想和理学思想作为船山哲学之部分的意义,阐明其思想与宋明道学运动的关联。然后以其《四书》诠释的哲学观照其晚期与道学有密切关系的著作《思问录》和《张子正蒙注》,从而力图整体地理解船山与宋明道学的关系。
目录
绪言
一 心路
二 取向
三 渊源
四 定位
概说
读《大学》
第一章 船山的《大学》诠释及思想特色
一 道学判释
二 智为性体
三 明德之心
四 持志正心
五 以诚灌意
六 守理不动
七 格致相因
八 余论
读《中庸》
第二章 船山的《中庸》首章诠释及其思想
一 “中”之诸义
二 道心人心
. 三 中和皆体
四 未发为性
五 戒惧慎独
六 余论:《四书笺解》与《四书训义》
读《论语》
第三章 船山《论语》诠释中的理气观
一 理气无分体,德才有合用.
二 以理治气,以理养气
三 天命之理与气数之命
第四章 船山气质论与气质人性论
一 质以函气,气以函理
二 形质之体与形后之气
三 “性善”说与“性近”说
第五章 船山思想的理欲观
一 情者己也
二 己者性也
三 存理遏欲
四 《孟子说》的天理人欲之辨
读《孟子》
第六章 船山哲学的气体论与气善论
一 气善论
二 气体论
三 气几论
四 气化论
……
读《论语》
第三章 船山《论语》诠释中的理气观
第四章 船山气质论与气质人性论
第五章 船山思想的理欲观
读《孟子》
第六章 船山哲学的气体论怀气善论
第七章 船山《孟子》诠释中的心性情论
第八章 船山《孟子说的》工夫论
《思问录》
第九章 船山《思问录》内篇思想研究
《正蒙注》
第十章 “存神尽性,全而归之”
第十一章 船山《正蒙注》的善恶生死论
第十二章 船山《正蒙注》的存神尽性论
第十三章 船山《正蒙注》的絪緼神化论
附录 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
基本文献和主要书目
主要名词索引
后记
一 心路
二 取向
三 渊源
四 定位
概说
读《大学》
第一章 船山的《大学》诠释及思想特色
一 道学判释
二 智为性体
三 明德之心
四 持志正心
五 以诚灌意
六 守理不动
七 格致相因
八 余论
读《中庸》
第二章 船山的《中庸》首章诠释及其思想
一 “中”之诸义
二 道心人心
. 三 中和皆体
四 未发为性
五 戒惧慎独
六 余论:《四书笺解》与《四书训义》
读《论语》
第三章 船山《论语》诠释中的理气观
一 理气无分体,德才有合用.
二 以理治气,以理养气
三 天命之理与气数之命
第四章 船山气质论与气质人性论
一 质以函气,气以函理
二 形质之体与形后之气
三 “性善”说与“性近”说
第五章 船山思想的理欲观
一 情者己也
二 己者性也
三 存理遏欲
四 《孟子说》的天理人欲之辨
读《孟子》
第六章 船山哲学的气体论与气善论
一 气善论
二 气体论
三 气几论
四 气化论
……
读《论语》
第三章 船山《论语》诠释中的理气观
第四章 船山气质论与气质人性论
第五章 船山思想的理欲观
读《孟子》
第六章 船山哲学的气体论怀气善论
第七章 船山《孟子》诠释中的心性情论
第八章 船山《孟子说的》工夫论
《思问录》
第九章 船山《思问录》内篇思想研究
《正蒙注》
第十章 “存神尽性,全而归之”
第十一章 船山《正蒙注》的善恶生死论
第十二章 船山《正蒙注》的存神尽性论
第十三章 船山《正蒙注》的絪緼神化论
附录 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
基本文献和主要书目
主要名词索引
后记
王船山的哲学精神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