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由杨宽*的《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精)/杨宽*作集》是杨宽先生探讨古代陵寝制度史的成果汇编,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探讨了春秋战国之际陵墓的起源情况以及战国中期以后至唐宋明清陵寝制度的变迁;中编是关于古代陵寝制度若干专题的探讨;下编收入关于古代陵寝和陵园布局研究的四篇文章,是结合实地考察而得到的成果。
目录
上编 中国皇帝陵的起源与变迁日文译本序一 前言二 陵墓的起源(春秋、战国之际)1 殷周时期的墓葬2 坟丘墓的出现3 坟丘墓的普及4 坟丘墓普及的原因5 墓的名称的变化6 “陵 出现的原因三 陵寝制度的创始时期(从战国中期到西汉)l 庙、朝、寝、宫2 宗庙的“寝3 陵与庙、寝的结合4 陵与庙、寝结合的原因5 寝的所在地点6 寝的机能7 陵寝制度和礼制8 秦的陵寝制度9 中山王墓与陵寝制度10 秦始皇帝陵和寝11 墓側的“寝 的起源12 宗庙制度和陵寝制度13 陵寝制度和墓祭14 “寝 的设备四 陵寝制度的确立时期(东汉)1 上陵之礼和陵寝制度2 明帝的上陵之礼3 “上墓 的礼俗4 推行“上陵之礼 的历史背景5 宗庙制度的改革6 陵寝规模的扩大五 陵寝制度的衰退时期(魏晋南北朝)1 曹魏时期2 晋代陵墓的构造3 南北朝时代的陵墓4 北魏的陵墓5 永固陵的构造6 北魏陵寝制度的特色六 陵寝制度扩张和改革时期(唐宋和明清)l 唐代的陵寝制度2 昭陵的构造3 唐代陵园的发展4 北宋的陵寝制度5 北宋的“上宫6 北宋的“下宫7 南宋的陵园构造8 明清陵园的特色七 历代陵寝制度和身份等级制l 汉代坟墓的高低问题2 坟丘的形制和等级3 唐代陵墓的各种形制4 唐代坟丘的高低问题八 代表等级地位的墓前神道两旁的石刻群l 霍去病墓前石刻2 东汉时期的状况3 东汉石刻的特色4 南北朝的石刻5 唐代皇帝陵前的石刻群6 石刻群和身份等级制(唐与宋)7 明代以后的石刻群九 结语日文译本后记中编 关于古代陵寝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一 前言二 再论古代墓地上建“寝 的制度三 再论先秦墓上建筑四 “古不墓祭 问题的讨论五 周武王“上祭于毕 是否墓祭的问题六 殷墟王陵东区排葬坑的祭祀对象问题七 墓祭的起源和祭坛的设置八 上冢的礼俗和上陵之礼九 西汉中期以后坟墓前的祠堂建筑十 东汉墓前石祠及“寝 的建筑十一 先秦、秦汉之际陵寝布局的变化十二 汉代祠堂前的阙的建筑十三 汉代阙前的罘□建筑十四 墓前神道上华表(石柱)的起源和演变十五 东汉和南朝墓前的石神兽十六 墓碑的起源及其发展十七 再论封建时代坟墓的等级制十八 陵区的形成及其发展十九 唐宋以后陵园建筑的演变二十 西夏陵园的布局下编 古代陵寝和陵园布局的研究一 先秦墓上建筑和陵寝制度(一)先秦墓上建筑不可能用于祭祀(二)先秦墓上建筑当即“陵寝 的“寝二 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的探讨(一)秦始皇陵园是在战国君王陵寝制度的基础上创设的(二)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的特点及其由来(三)秦始皇陵园布局对西汉陵园的影响三 秦汉陵墓考察(一)秦始皇陵园的布局(二)西汉诸帝陵园的布局(三)东汉诸陵的位置和象庄的石象四 先秦墓上建筑问题的再探讨(一)殷墟“排葬坑 是否用于“墓祭 问题(二)墓上建筑的用途问题(三)对三点评论的答复附表一 西汉帝陵后陵规模表附表二 东汉陵寝规模表附表三 南朝陵墓现存石刻表附表四 唐代陵寝规模表附表五 唐陵原有石刻和现存石刻表附表六 唐昭陵已定位的陪葬墓和现存碑刻表附表七 北宋陵寝规模表附表八 宋陵石刻存毁状况表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