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格鲁-新教源流与早期美国文学的文化建构

副标题:无

作   者:袁先来

分类号:

ISBN:978730127052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盎格鲁-新教"是早期北美主导性的核心文化,后来的异域移民都或多或少地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而认同这个核心文化。然而,有关美国文化起源的争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迅速升温,多元文化论、内部殖民论、文化霸权主义等诸多理论都将批评矛头对准了盎格鲁-新教文化独创论。此外,现代人在本质上对神学采取科学的理性态度,以及加尔文神学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备受冷落等因素,往往会曲解新教与北美文化、文学之间事实的真相。本书在国外学术热点基础上,探讨美利坚民族文化与文学初创进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导论与第一章"盎格鲁-新教文化的源与流"围绕从西欧马丁·路德、加尔文到英国、北美大陆改教运动的政治、经济、宗教背景来展开,其余四章按照新教观念在北美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规律来展开,以期揭示美利坚民族文学与文化初创进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尤其是揭示其如何在重新阐释甚至纂改基督教神学教义的情况下,发展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文化逻辑,探讨近代启蒙与宗教变革双重背景下北美文学作品中自由与秩序的关系问题。

目录

第一章盎格鲁—新教的源与流

第一节16世纪北欧宗教改革的时代命题

第二节16—17世纪英格兰政治与“盎格鲁—新教”

第三节斯图亚特时期弥尔顿的“清教共和主义”

第四节17世纪北美大陆的神学谱系与修辞逻辑



第二章1620—1690:拓殖时代的表征化与典范化叙述

第一节1620—1690概述

第二节科顿·马瑟的拓殖史诗

第三节爱德华·泰勒的表征化诗歌

第四节安妮·布拉兹特里特诗歌的自律性虚构



第三章1690—1750:大觉醒的虔诚与世俗化的理性二重奏

第一节1690—1750概述

第二节乔纳森·爱德华兹的宗教情感与超自然体验

第三节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公共宗教与“新人样本”



第四章1750—1830:对“想象性共同体”的辩护性叙述

第一节1750—1830概述

第二节托马斯·杰斐逊的族裔叙事与自然神学观

第三节库柏的荒野伦理与边疆意识



第五章1830—1865:罗曼司的政治叙事

第一节1830—1865概述

第二节自然、神性与自立:爱默生散文的命题

第三节律法、恩典与革命:历史语境中的《红字》叙事

第四节预言、启示与民主:麦尔维尔的邪恶之书《白鲸》



参考文献

英文译名对照表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盎格鲁-新教源流与早期美国文学的文化建构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