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玛拉沁夫编著的《茫茫的草原》讲述了:
1946年春天一个寒冷多雾的早晨,蒙古族青年铁木尔骑着马背着一支
大枪回到了他的家乡、白雪覆盖的察哈尔草原上明安旗特古日克村。铁木
尔是牧民的儿子,父母死后大富户瓦其尔收养了他。他厌恶瓦其尔的自私
和虚伪,便搬到老猎人道尔吉家中。道尔吉教他打猎,把他培养成一个机
警、勇猛、枪法好的猎人,道尔吉的女儿、美丽的斯琴也和他相爱了。一
年多以前,贡郭尔把他抓去当劳工。他先是在呼和浩特给人盖兵营,后来
到四王子旗给一家牧主放牧,八路军到了四王子旗,他又给八路军喂了一
个多月的马。八路军对他很好,但他不愿意参加汉族部队,而要当蒙古族
的兵,于是骑着八路军送给他的马、背着八路军给他的枪,回到家乡来了
。但这时,他的恋人斯琴已经被贡郭尔霸占了。斯琴心里仍然炽恋着铁木
尔,但又为自己的失身感到内疚,她不愿再见到铁木尔……
在《茫茫的草原》中,代表国民党的刘峰来到了特古日克村,代表共
产党八路军的苏荣也来到了特古日克村。是跟共产党走?还是跟国民党走
?还是像曾经留学日本、日本侵华时期任伪蒙疆政府副厅长的齐木德鼓吹
的那样,蒙古人应当独立,复兴自己的民族?这并不仅仅是特古日克村人
或者明安旗人面临的选择,而且是所有内蒙古人民面临的选择。正是这个
巨大的时代背景使小说叙述的故事具有了以小见大的功能和高度的典型性
。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交织,都在特古日克
村的生活中体现出来。这种生活的复杂性甚至集中到一个家庭――大牧主
瓦其尔的家庭中。瓦其尔精明、自私而又圆滑,只要能保住他巨大的家产
,他不管你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所以内战爆发后他缝制了两面旗,一面
是共产党八路军的五星红旗,一面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谁来就挂谁的
。但他的两个儿子则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两条路:大儿子旺丹参加贡郭尔的
保安团,偷偷为贡郭尔送情报;二儿子沙克蒂尔却参加了八路军领导的骑
兵中队。家庭生活中的冲突实质是国家、民族的基本矛盾在家庭生活中的
反映。不过,瓦其尔最后遭国民党匪军严刑拷打的结局,说明只有跟共产
党走才有光明的前途。在对特古日克村斗争生活真切、细致的描绘中,小
说体现出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主要得力于作家对蒙
古族人民的深刻理解和对蒙古生活的熟悉。就人物性格而言,铁木尔的倔
强、固执、自尊、勇猛;斯霞的执着、坚忍,洛卜桑的豪爽、豁达、爱面
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目录
上部
卷一
卷二
下部
卷三
卷四
后记
卷一
卷二
下部
卷三
卷四
后记
茫茫的草原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