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for Graduate Programs

副标题:无

作   者:刘海贵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30903265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   这是我国第一本现当代新闻业务史方面的专著和教材。作者依据各个历史时期中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业务,进行了深刻、独到、精辟的分析和论述,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现当代新闻业务的发展特点、规律及其走向,构建了一个较完整的中国现当代新闻业务史体系。本书许多观点和见解颇具创新意义,在这一领域中具开拓的性质,对于我国的新闻教育和新闻媒体的业务发展都会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   本书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既可作研究生教材,也可作高年级本科生参考或考研辅助教材。   作者简介:   刘海贵,男,1950年9月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应用新闻学研究和教学,先后出版《现代新闻采访学》、《新闻采访写作新编》、《新闻采访教程》等十余部教材和专著,发表论文近二百篇。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新闻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职   

目录

第一编 新闻采访部分

第一章 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节 驻外采访的勃兴
第二节 独家新闻与通讯的采访
第三节 社会新闻由幼稚到发展
第四节 经济新闻与体育新闻的采访
第五节 学界对新闻采访的理论探求
一、早期译著及其影响
二、《新闻学》中关于采访的论述
三、国人自撰的早期新闻采访专著
第六节 早期的新闻采访教学
一、新闻学研究会与新闻采访教育的发动
二、高校新闻采访教育的兴起

第二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第一节 党报理论的形成与无产阶级新闻采访实践
一、党报理论的产生与采访指导思想路线
二、党报采访探索中的艰难实践
三、党报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下的新闻采访
第二节 著名媒体的采访实践
一、《申报》的采访报道
二、《大公报》的采访报道
三、《世界日报》的教育新闻采访
四、中国记者的有关第一次采访
第三节 旅行采访
一、邹韬奋的欧美旅行采访
二、范长江的西北采访活动
第四节 战争采访
一、根据地战争采访
二、陆诒的战地采访
三、阎吾的军事报道
第五节 中外记者对延安与抗日根据地的采访
一、斯诺对延安的采访
二、刘尊棋等对毛泽东的访问
三、外国记者群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
四、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对延安的采访
第六节 新闻采访教学与研究
一、有关采访的学术研究团体与书刊
二、新闻采访教学

第三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新闻采访
一、采访的制度性安排
二、建国初期的成功采访述略
第二节 新闻改革背景下的新闻采访
一、改革的缘起:对学习苏联新闻经验的反省
二、改革背景下的新闻采访
第三节 关于新闻采访的学理探讨
一、关于采访中的调查研究
二、关于现场采访的初步探讨
三、对典型报道问题的探讨
四、关于深入采访
第四节 新闻采访教学与研究
第五节 21世纪 50年代末一切年代初的新闻采访
一、“大跃进”与浮夸
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三、典型宣传:大寨、大庆、雷锋、焦裕禄
四、研究与探讨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一节 摆布与造假
第二节 对媒介劫难的采访学检讨
一、原因
二、教训

第五章 改革开放时期
第一节 对新闻采访、新闻价值诸问题的探讨
一、“采访”正名与采访方法论
二、对新闻价值的探讨
第二节 批评性报道的重大突破
第三节 深度报道的勃兴
一、深度报道勃兴小史
二、深度报道的采访要领
三、深度报道的意识、思维需求
第四节、新闻策划与采访
一、什么是新闻策划
二、新闻能不能策划
三、新闻策划操作管窥
第五节 体验式报道与体验式采访
一、体验或报道
二、体验式采访
第六节 隐性采访
一、关于定义
二、正当性之争

第六章 法制化建设时期
第一节 是是非非采访权
一、采访是谁的权利
二、作为‘资源”被加以配置的采访权
三、记者采访的权利和义务现状
第二节 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一、问题的缘起与考察视角
二、对冲突的实证性分析
三、问题的关键:两种同等重要的价值
四、寻求冲突的调处:制度建构与平衡标准

第七章 网络发展时期
第一节 网络对传统采访方式的影响
一、技术支持带来的实践演进
二、冲击与应对
第二节 网络新闻采访
一、观念转型与手段调适
二、网络新闻采访发展概略
第三节 未来的采访业务走向

第二编 新闻写作部分

第八章 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节 新闻写作总体概貌
第二节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第三节 新闻写作理论的初步探索

第九章 十年内战时期
第一节 各主要文体的发展
一、新闻
二、报告文学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报刊写作概况
一、国民党御用报刊、电台的新闻写作
二、私营报业的新闻写作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报刊写作概况
一、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写作
二、革命根据地的新闻写作
第四节代 表人物及其作品
一、邹韬奋的《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
二、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

第十章 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节 新闻写作概貌
一、国民党报刊的新闻写作
二、《新华日报的新闻写作
三、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对新闻文风的影响
四、上海孤岛时期“洋旗报”的新闻写作
第二节 通讯与报告文学的昌盛
第三节 广播的发展

第十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一节 新闻写作概述
一、综合性消息的广泛使用
二、特写的发展
三、三种新闻写作风格
四、军事通讯写作的一个高峰
第二节 毛泽东的新闻写作特色
第三节 反对“客里空”运动

第十二章 建国初期
第一节 新闻写作概述
第二节《人民日报》1956年改版对新闻写作的影响

第十三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第一节 新闻写作概述
第二节 通讯写作的勃兴
第三节 中国电视的诞生

第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一节 新闻写作概述
一、盲目宣传个人崇拜
二、假、大、空泛滥
三、关于典型报道
四、力矫时弊的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艰难历程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第一节 新闻的大放异彩
一、新闻本位的复归
二、新闻批评的恢复和发展
三、新闻文风的改进和突破
四、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第二节 电视报道的立体化特色
一、电视国际新闻的拓展
二、电视经济报道的突出
三、电视批评报道的重视

第三编 新闻编辑部分

第十六章 “五四”时期
第一节 《新青年》
一、《新青年》的先进编辑思想
二、《新青年》在编辑业务上的创新
第二节 无产阶级报刊编辑的萌芽
一、旗帜鲜明地表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党性,办刊借鉴
国际共产主义经验
二、将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有机结合
三、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在工人群众中开展组织工作
四、编辑和版面相互呼应和统一
第三节 私营大报新闻编辑的创新
一、《申报》的编辑特色
二、《新闻报》的编辑特色
第四节 “五四”时期新闻编辑的重要突破
一、报刊从杂志型向报纸型发展
二、混合编排和集中编排的出现
三、新闻标题的突破
四、版面的美化
五、四大副刊的编辑特点
第五节 新闻编辑教育和研究
一、第一批新闻学译著中的编辑业务
二、国人对新闻编辑业务的最早论述

第十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报刊编辑
一、一切从现实斗争出发
二、诚心诚意地依靠群众办报
第二节 私营报业新闻编辑的发展
一、报纸杂志化初露端倪
二、新记《大公报》:新闻综合编辑法
三、《时报》的变迁:渲染社会新闻,讲究新闻策划
四、小报的编辑特点
第三节 新闻摄影在版面的运用
一、消息照片独立出现
二、版面新闻照片的编排
三、摄影专刊的问世
第四节 新闻编辑教育和研究

第十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
第一节 报工作新思路指导下的编辑实践
一、国统区党报的编辑特色
二、革命根据地的党报编辑
第二节 国民党新闻事业的编辑特点
一、报纸编辑概况
二、广播编辑概况
第三节 私营新闻事业的编辑特点
一、大报:报纸杂志化成为主流
二、晚报的编辑风格
三、小报革新的代表:《立报》
第四节 新闻编辑教育和研究

第十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报刊的编辑
一、抗日报刊的奋起
二、国民党报刊概况
三、公开出版的共产党报刊概况
四、民主运动中的《大公报》、《新民报》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报刊编辑
一、《解放日报》创刊之初编辑业务的不足
二、《解放日报》整风改版
三、解放日报的战时新闻编辑经验

第二十章解 放战争时期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统区
一、国民党报纸:《中央日报》、《扫荡报》等
二、共产党在上海等地的办报活动
三、民营报刊和其他党派报刊
第二节 解放区的新闻事业
一、解放区的报刊
二、新闻厂播
三、新闻编辑教育和研究
四、编辑工作反“客里空”运动

第二十一章 新中国成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第一节 新中国新闻编辑业务的起步
一、报纸
二、广播
第二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一、开国盛典报道的编辑
二、抗美援朝时期的新闻编辑
第三节 新闻编辑业务的发展
一、中央新闻总署颁布《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后报纸编辑
业务的改进
二、在编辑上学习苏联工作经验的得失分析
第四节 1956年全国新闻事业的改革
一、《人民日报》改版前存在的问题及改版目标
二、广播事业的编辑改革

第二十二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第一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中的报纸编辑
第二节 新闻编辑业务在探索中前进
一、广播和电视的编辑
二、新闻照片运用的突破
三、新闻编辑教育和研究

第二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发动期间
一、版面上“大字报”式的宣传鼓动
二、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变态狂热
三、新闻价值的严重错位
四、新闻摄影图片的滥用
五“文革”初期的小报横行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艰难历程
一、广播、电视
二、“文革”时期编辑工作的主要教训和反思
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第一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变革
一、改进经济报道,用鲜活的事实反映经济领域的最新变化
二、批件性报道登上头版
三、编辑上力求体现报纸个性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兴的编辑手法
一、新闻选择: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的平衡
二、以人为本的重新诠释,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三、加强舆论监督
第三节 版面:从传统到现代
第四节 广播、电视和网络
一、广播
二、电视
三、网络
第五节 新闻编辑教育和研究
一、新闻编辑教育
二、新闻编辑研究

第四编 新闻评论部分

第二十五章 五四运动时期
第一节 新闻评论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蓬勃发展
第二节 陈独秀与《新青年》的评论
一、《新青年》的评论实践
二、陈独秀的报刊评论活动
第三节 报刊评论焕发蓬勃生机
一、《每周评论》的评论实践
二、评论报刊如潮涌现
第四节 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新闻评论的卓越贡献
一、评论始终贯穿爱国主义情怀
二、评论自觉运用唯物论辩证法观点分析社会现象
三、评论着力介绍马克思主义
第五节 “五四”时期的新闻评论特色
一、内容取向上突出思想性
二、文字表述上逐渐语体化
三、体裁形式上日趋多样化
四、文风表现上强调战斗化

第二十六章 建党初期
第一节 党报机关刊物的新闻评论
一、《向导》等党的机关刊物的评论
二、其他党刊的新闻评论
第二节 团机关刊物的新闻评论
一、中国青年等机关刊物的评论
二、恽代英与萧楚女的新闻评论实践
第三节 党团报刊新闻评论的经验教训
第四节 国共合作后的报刊评论
一、政治周报和其他党报的新闻评论
二、《热血日报与“五卅”运动中进步报刊的评论
第五节 新闻评论教育研究获得开拓性进展

第二十七章 十年内战时期
第一节 报刊评论两大阵线的对立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刊评论
一、国统区的报刊评论
二、革命根据地的党报评论
第三节 进步报刊与进步人士的评论
一、《申报》与鲁迅
二、《生活周刊》与邹韬奋
三、 《大公报》与张季鸾

第二十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节 《救亡日报》和《立报》的新闻评论
一、救亡日报的新闻评论
二、《立报的新闻评论
第二节 改版前后的《解放日报》新闻评论
一、《解放日报》改版带来新闻评论的变化
二、《解放日报》改版过程中的评论工作经验
第三节 改版前后的《新华日报》新闻评论
一、《新华日报改版前的新闻评论
二、《新华日报》改版后的新闻评论
第四节 日伪统治下的报刊评论
一、汪伪报刊评论的概况
二、日寇把持的《申报》、《新闻报》的评论
第五节 外报在抗战时期的新闻评论
第六节 沦陷区抗日报刊的新闻评论
一、《每日译报》的新闻评论
二、《文汇报》的新闻评论

第二十九章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一节 国民党新闻评论事业概述
一、《中央日报》的新闻评论
二、对申、新两报新闻评论施加影响
三、强化新闻统治,为言论霸权扫清道路
第二节 共产党新闻评论事业的发展
一、反“客里空”运动对解放区新闻评论影响重大
二、新华通讯社评论工作的发展
第三节 民主报刊新闻评论的发展
一、《文汇报》的新闻评论
二、《展望》的新闻评论

第三十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
第一节 建国初期新闻评论的转变
一、新闻评论体系的初步建成
二、经济评论异军突起
第二节 《人民日报》改版前后的新闻评论
一、改版前的人民日报》评论
二、改版后的《人民日报》评论
第三节 胡乔木新闻评论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一、胡乔木的新闻评论实践
二、胡乔木新闻评论思想
第四节 党对新闻评论的理论指导
一、各级党委负责人必须参与指导评论工作
二、地方党报须按中央规定展开国际报道和评论
三、加强评论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

第三十一章 “反右”与“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一节 中国新闻评论业务的大倒退
一、新闻评论积极推进“反右派”斗争
二、“大跃进”时期新闻评论的严重失实
第二节 新闻评论事业的暂时回归时期
一、新闻评论的短暂回归时期
二、杂文从繁荣走向凋敝
第三节 新中国新闻评论的黑暗时期

第三十二章 改革开放时期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新生期
一、打破精神枷锁,评论气象万千
二、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兴起
三、林放对新闻评论的贡献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报刊评论欣欣向荣
第三节 广播评论的蓬勃发展
一、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广播评论大发展
二、广播评论的形式向多样化发展
第四节 电视新闻评论的繁荣
第五节 新闻评论教育、研究稳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for Graduate Programs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