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卷
副标题:无
分类号:
ISBN:978720805766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一百年来的三次重新估定,每一次都为中国构建起一个新的知识系统,一个新的范畴、概念、话语乃至范式体系,给中国的救亡图存,给中华文明的转型,给中华民族的复兴,给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方案。中国社会科学也由此走向社会,走向民众,参透到人们的整个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制度的全面变迁之中。
一个世纪来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造就了坚实的精神支柱。在这一百年中,中国社会科学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对先行学术、思想、文化的重新估定。每一次重新估定,不仅带来社会科学一次大的飞跃,而且带来一场普遍的思想解放,更带来民众素质的一次广泛提升。事实上,重新估定至今仍一直在持续之中。这就造就了中国社会科学与时俱进、先进性及多样化相结合的品格。
全书以翔实的资料综述了中国政治学在二十世纪百年的发展历程,分述了政治学各分支学科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及主要成就,概述了中国政治学在这一发展时期的重大学术论争,介绍了这一时期政治学教育和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及学术交流;书末附有中国政治学百年发展大事记。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中国政治学百年 更多>>
目录
目录
第一编 二十世纪现代政治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一 欧美政治和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一) 西学东渐与欧美政治和政治学在中国的传播
(二) 孙中山政治学说:三民主义
(三) 五四运动与西方政治学说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传播
(二) 毛泽东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 邓小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新跨越
三 政治学在中国的“补课”与逐步繁荣
(一) 对政治学的性质与功能的再认识
(二) 政治学的普及与提高
(三) 改革开放与政治学发展
(四) 政治学研究对推进政治发展的积极贡献
四 新世纪中国政治学发展的趋向
(一) 通论性学科和分论性学科的发展前景
(二) 政治学发展创新的大趋势
第二编 二十世纪政治学各学科的发展及主要成就
一 政治学理论研究
(一) 民主共和理论的传播与政治学研究的旨趣
(二) 三足鼎立:自由主义政治学、国家主义政治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三) 政治学退隐与转向:国家与法理论的替代
(四) “补课”的成果:理论、方法、范畴与领域
(五) 传承与创新:九十年代中国政治学
二 中国政治思想研究
(一) 近代研究方法的引入与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开端
(二) 西学背景下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的系统化
(三)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政治思想研究
(四) 新中国的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的新成果
三 外国政治思想研究
(一) 严复译《天演论》的出版开研究之先河
(二) 西方政治思想与学说作为学科引入中国
(三) 从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外国政治思想著作的翻译与研究
(四) 外国政治思想研究的繁荣
四 中国政治制度研究
(一) 以官制替代政治制度:学术传统的承袭
(二) 突破官制传统: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成就
(三) 重新寻找立国的宏规:对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
(四) 新制度与新体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
五 外国政治制度研究
(一) 从“器物”到制度:中国人对“西方”认知的转向
(二) 西洋政制知识的积累与近世中国政制变革
(三) 在中国建立美国式民主共和政体的道路走不通
(四) 新中国的外国政治制度研究
六 行政学研究
(一) 西方行政学的恢复与引进
(二) 中国行政学的重建
(三) 体制改革时期的行政学
(四) 市场经济下的中国行政学研究
七 世界政治研究
(一) 渐次深化的认知:对外部世界的宏观考察
(二) 从讴歌到反思:苏联东欧盛衰变迁的研究
(三) 穿越表象的透视:西方发达国家的演进轨迹
(四) 持续关注发展中国家
(五) 全球性问题的接触与把握
八 国际关系研究
(一) 国际格局的嬗变及其理性思考
(二) 国际关系行为体的不同诠释
(三) 大国关系互动及其描述
(四) 国际政治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五) 国际政治行为的伦理分析
(六) 国际政治中的安全概念
(七) 排拒和融入:国际组织研究
(八)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引入和借鉴
(九) 从边缘到核心:中国外交与中国国际战略的实践和理论
第三编 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学重大论争
一 关于“开明专制”之争
二 关于“联省自治”的论争
(一) “联省自治”的内涵
(二) “联省自治”的意义
(三) “联省自治”的实施办法
三 “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一) 关于绝对自由问题
(二)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
(三) 关于生产和分配问题
四 民主与独裁之争
(一) 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主义理论
(二) 中国共产党及其他党派的政治主张
五 “三民主义”论战
(一) 关于“旧三民主义”的论战
(二) 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论战
六 关于“中间道路”的争论
(一) 中间路线的政治主张
(二) 中国共产党人和部分民主人士对中间路线的批评
七 关于“党政关系”的争论
(一) 对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现象的讨论
(二) 对党政分开问题的论争
八 “新权威主义”论争
(一) 关于“新权威”涵义
(二) 关于“新权威主义”的产生条件
(三) 关于“新权威主义”产生的依据与合法性
(四)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价值导向
(五) “新权威”能否代表新的生产力
(六) 关于“开明专制”与“精英民主”
(七) 关于“东亚模式”
(八) 关于“操作民主”
(九) 关于反腐败
(十) 关于政治稳定
九 关于中国民主化道路的争论
(一) 围绕村民自治特别是农村民主选举的论争
(二) 围绕市民社会的建构与民主化的争论
(三) 围绕“党内民主化”的争论
十 “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
(一) “自由优先”与“平等至上”
(二) 关于社会公正问题
(三) 民主的形式:直接民主还是间接民主
十一 关于时代主题的讨论
十二 关于全球化问题的讨论
(一) “描述当代国际关系的最为时髦的一个用语”
(二) 关于经济全球化
(三) 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第四编 二十世纪政治学教育与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及学术交流
一 政治学教育
(一) 政治学专业教育
(二) 行政管理学专业教育
(三) 国际政治学专业教育
(四) 国际关系学专业教育
(五) 思想政治专业教育
二 专门研究机构
(一) 中央级研究机构
(二) 省级研究机构
三 学术社团
(一) 早期中国政治学会及其分化
(二) 八十年代新建立的中国政治学会及其发展
(三)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建立和发展
(四) 中国国际关系方面学会的建立和发展
四 学术交流
(一) 现代西方政治学的介绍和传译
(二) 重要学术活动与学术交流
附录 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学发展大事记
后记
第一编 二十世纪现代政治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一 欧美政治和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一) 西学东渐与欧美政治和政治学在中国的传播
(二) 孙中山政治学说:三民主义
(三) 五四运动与西方政治学说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传播
(二) 毛泽东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 邓小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新跨越
三 政治学在中国的“补课”与逐步繁荣
(一) 对政治学的性质与功能的再认识
(二) 政治学的普及与提高
(三) 改革开放与政治学发展
(四) 政治学研究对推进政治发展的积极贡献
四 新世纪中国政治学发展的趋向
(一) 通论性学科和分论性学科的发展前景
(二) 政治学发展创新的大趋势
第二编 二十世纪政治学各学科的发展及主要成就
一 政治学理论研究
(一) 民主共和理论的传播与政治学研究的旨趣
(二) 三足鼎立:自由主义政治学、国家主义政治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三) 政治学退隐与转向:国家与法理论的替代
(四) “补课”的成果:理论、方法、范畴与领域
(五) 传承与创新:九十年代中国政治学
二 中国政治思想研究
(一) 近代研究方法的引入与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开端
(二) 西学背景下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的系统化
(三)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政治思想研究
(四) 新中国的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的新成果
三 外国政治思想研究
(一) 严复译《天演论》的出版开研究之先河
(二) 西方政治思想与学说作为学科引入中国
(三) 从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外国政治思想著作的翻译与研究
(四) 外国政治思想研究的繁荣
四 中国政治制度研究
(一) 以官制替代政治制度:学术传统的承袭
(二) 突破官制传统: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成就
(三) 重新寻找立国的宏规:对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
(四) 新制度与新体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
五 外国政治制度研究
(一) 从“器物”到制度:中国人对“西方”认知的转向
(二) 西洋政制知识的积累与近世中国政制变革
(三) 在中国建立美国式民主共和政体的道路走不通
(四) 新中国的外国政治制度研究
六 行政学研究
(一) 西方行政学的恢复与引进
(二) 中国行政学的重建
(三) 体制改革时期的行政学
(四) 市场经济下的中国行政学研究
七 世界政治研究
(一) 渐次深化的认知:对外部世界的宏观考察
(二) 从讴歌到反思:苏联东欧盛衰变迁的研究
(三) 穿越表象的透视:西方发达国家的演进轨迹
(四) 持续关注发展中国家
(五) 全球性问题的接触与把握
八 国际关系研究
(一) 国际格局的嬗变及其理性思考
(二) 国际关系行为体的不同诠释
(三) 大国关系互动及其描述
(四) 国际政治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五) 国际政治行为的伦理分析
(六) 国际政治中的安全概念
(七) 排拒和融入:国际组织研究
(八)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引入和借鉴
(九) 从边缘到核心:中国外交与中国国际战略的实践和理论
第三编 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学重大论争
一 关于“开明专制”之争
二 关于“联省自治”的论争
(一) “联省自治”的内涵
(二) “联省自治”的意义
(三) “联省自治”的实施办法
三 “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一) 关于绝对自由问题
(二)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
(三) 关于生产和分配问题
四 民主与独裁之争
(一) 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主义理论
(二) 中国共产党及其他党派的政治主张
五 “三民主义”论战
(一) 关于“旧三民主义”的论战
(二) 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论战
六 关于“中间道路”的争论
(一) 中间路线的政治主张
(二) 中国共产党人和部分民主人士对中间路线的批评
七 关于“党政关系”的争论
(一) 对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现象的讨论
(二) 对党政分开问题的论争
八 “新权威主义”论争
(一) 关于“新权威”涵义
(二) 关于“新权威主义”的产生条件
(三) 关于“新权威主义”产生的依据与合法性
(四)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价值导向
(五) “新权威”能否代表新的生产力
(六) 关于“开明专制”与“精英民主”
(七) 关于“东亚模式”
(八) 关于“操作民主”
(九) 关于反腐败
(十) 关于政治稳定
九 关于中国民主化道路的争论
(一) 围绕村民自治特别是农村民主选举的论争
(二) 围绕市民社会的建构与民主化的争论
(三) 围绕“党内民主化”的争论
十 “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
(一) “自由优先”与“平等至上”
(二) 关于社会公正问题
(三) 民主的形式:直接民主还是间接民主
十一 关于时代主题的讨论
十二 关于全球化问题的讨论
(一) “描述当代国际关系的最为时髦的一个用语”
(二) 关于经济全球化
(三) 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第四编 二十世纪政治学教育与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及学术交流
一 政治学教育
(一) 政治学专业教育
(二) 行政管理学专业教育
(三) 国际政治学专业教育
(四) 国际关系学专业教育
(五) 思想政治专业教育
二 专门研究机构
(一) 中央级研究机构
(二) 省级研究机构
三 学术社团
(一) 早期中国政治学会及其分化
(二) 八十年代新建立的中国政治学会及其发展
(三)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建立和发展
(四) 中国国际关系方面学会的建立和发展
四 学术交流
(一) 现代西方政治学的介绍和传译
(二) 重要学术活动与学术交流
附录 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学发展大事记
后记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卷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