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以公共部门之间的公共关系为研究对象,从阐述公共部门公共关
系的定义特征入手,结合公共部门的类型和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机构设置特
点,系统分析了公共关系的环境影响、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对象,并对公共
部门公共关系的各种专题活动作出了全面的介绍,同时结合诸多现实案例
对公共部门公共关系进行了生动剖析,深入阐述了危机公关的处理问题:
本书还分析了不同类型公共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以及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
,丰富了本书整体架构,也对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
政治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公共关系的性质和其特定的特点
,分析了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礼仪,对于我国公共部门更好地
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材主要供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公共管理类专业本
科生使用,也可作为MPA学员及社会各界实际工作人员学习参考用书。
目录
目录
第1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导论
1.1 理解公共关系
1.1.1 公共关系的定义
1.1.2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1.1.3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特征
1.1.4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基本目标
1.1.5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1.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作用与意义
1.2.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直接导向作用
1.2.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间接作用
1.2.3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意义
1.3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职责与职能
1.3.1 公共关系的职责
1.3.2 公共关系的职能
1.4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方法
1.4.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
1.4.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演进
1.4.3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2章 公共部门形象与公信力
2.1 公共部门的类型及其特点
2.1.1 公共部门的类型
2.1.2 公共部门的特点
2.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机构设置
2.2.1 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部门
2.2.2 专业公共关系公司
2.2.3 公共关系协会
2.3 公共部门公信力与软实力
2.3.1 公共部门公信力
2.3.2 公共部门软实力建设
2.4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人员素质与能力
2.4.1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
2.4.2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能力结构
2.4.3 努力提高我国公共部门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3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环境
3.1 理解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环境
3.1.1 公共关系环境的含义与特征
3.1.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环境的含义与特征
3.1.3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环境的类型
3.1.4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环境与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互动
3.1.5 研究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环境的意义
3.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经济环境
3.2.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经济环境的内容
3.2.2 经济环境对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影响
3.2.3 当代中国的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经济环境
3.3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政治环境
3.3.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政治环境的内容
3.3.2 政治环境对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影响
3.3.3 当代中国的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政治环境
3.4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文化环境
3.4.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文化环境的内容
3.4.2 当代中国的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文化环境
3.5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国际环境
3.5.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国际环境的内容
3.5.2 当代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国际环境的基本特征
3.5.3 当代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国际环境的基本状况
3.5.4 当代中国的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国际环境
3.6 当代中国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其他环境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4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对象(一)
4.1 公众及其分类
4.1.1 公众的含义及其特点
4.1.2 公众的分类
4.2 工人关系
4.2.1 现阶段工人社会地位变迁
4.2.2 公共部门工人关系要点
4.3 农民关系
4.3.1 公共部门农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4.3.2 理顺公共部门农民关系的举措
4.4 企业家关系
4.4.1 企业家的社会作用
4.4.2 公共部门企业家关系的完善措施
4.5 科技教育界关系
4.5.1 公共部门对科技教育界的作用
4.5.2 科技教育界的公共责任
4.6 文化体育界关系
4.6.1 文化体育界和公共部门的相互联系
4.6.2 公共部门文化体育界关系的现代变革
4.7 弱势群体的关心与扶持
4.7.1 关心与扶持弱势群体是公共部门的责任
4.7.2 公共部门关心和扶持弱势群体的主导性作用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5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对象(二):新闻界关系
5.1 新闻界的分类与特点
5.1.1 印刷类媒介
5.1.2 电子类媒介
5.2 传播过程与效果评估
5.2.1 传播过程
5.2.2 效果评估
5.3 传播的原则与一般方法
5.3.1 传播的原则
5.3.2 传播的一般方法
5.4 传播媒介选择与处理新闻界关系方法
5.4.1 传播媒介的选择
5.4.2 处理新闻界关系方法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6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对象(三):内部公共关系
6.1 内部公务员关系
6.1.1 公务员公共关系中要处理好的三个问题
6.1.2 提高公务员的公共关系主体观念
6.1.3 完善公务员的道德自律
6.2 平级公共部门关系
6.2.1 传统集权体制的消极影响
6.2.2 当前省级政府间关系存在的不足
6.2.3 改进省级政府间关系的对策建议
6.3 上下级公共部门关系
6.3.1 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划分
6.3.2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体制性特点
6.3.3 中央政府部门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
6.3.4 改进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对策建议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7章 公共部门形象评估与优化
7.1 公共部门形象调查与评估
7.1.1 公共部门形象调查
7.1.2 公共部门形象评估
7.2 公共政策制订与实施前的民意测评
7.2.1 确定调查目的和方案
7.2.2 确定调查人口总体
7.2.3 抽样
7.2.4 设计问卷
7.2.5 调查访问
7.2.6 整理资料数据
7.2.7 撰写调查报告
7.3 公共部门形象优化计划制定
7.3.1 公关计划的类型与内容
7.3.2 公关活动计划的步骤
7.4 公共部门形象优化计划实施
7.4.1 公关计划实施是行动与传播的统一
7.4.2 控制公关行动与传播的方法
7.5 公共部门形象优化计划实施效果评估与调整
7.5.1 公共部门形象优化活动效果的类别与特性
7.5.2 公关活动评估的基本程序
7.5.3 测定公关活动效果的方法
7.5.4 公共部门形象优化计划的调整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8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专题活动(一)
8.1 庆典活动的策划
8.1.1 庆典活动的类型
8.1.2 庆典活动的特点
8.1.3 庆典活动的策划
8.1.4 操作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8.1.5 策划的技巧
8.2 开放参观活动的组织
8.2.1 组织开放参观活动的作用
8.2.2 组织开放参观活动的程序
8.3 展览会的举办
8.3.1 展览会的特点、类型
8.3.2 展览会的筹备与操作
8.3.3 展览会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8.4 记者招待会的组织
8.4.1 记者招待会的定义及特点
8.4.2 记者招待会的策划
8.4.3 记者招待会的组织
8.4.4 记者招待会后的工作
8.4.5 应该注意的问题
8.5 组织刊物的编辑
8.5.1 组织刊物的特点、类型、作用
8.5.2 组织刊物的内容
8.5.3 组织刊物的编辑、出版与印刷
8.5.4 组织刊物编辑的现状
8.5.5 办好组织刊物的建议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9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专题活动(二)
9.1 听证会的组织
9.1.1 听证会概述
9.1.2 听证会的范围与主体
9.1.3 组织听证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与改进措施
9.2 对话会的组织
9.2.1 对话会的定义以及对话会的特征
9.2.2 组织对话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9.2.3 我国组织对话会的实践状况以及经验的缺失
9.3 信访活动的接待与处理
9.3.1 信访的定义及作用
9.3.2 信访接待与处理现状及问题
9.3.3 信访接待与处理方式的改变
9.4 协调会的组织
9.4.1 协调会的定义和作用
9.4.2 协调会的类型
9.4.3 组织协调会应注意的问题
9.4.4 协调会的程序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10章 公共部门的危机公关
10.1 危机公关概述
10.1.1 危机的含义
10.1.2 公共关系危机的类型
10.1.3 危机公关的意义
10.2 公共部门的危机成因与处理
10.2.1 公共部门的危机成因
10.2.2 公共部门的危机处理
10.2.3 危机处理的技巧
10.3 公共部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运用
10.3.1 危机公关中媒体运用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
10.3.2 公共部门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应对策略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11章 不同类型公共部门之间关系协调
11.1 政府的主要公共关系
11.1.1 主体性政府公共关系
11.1.2 对象性政府公共关系
11.1.3 功能性政府公共关系
11.1.4 阶段性政府公共关系
11.2 政府与人大关系的协调
11.2.1 地方人大对政府监督的内容
11.2.2 地方人大对政府监督的意义
11.2.3 协调地方人大与政府关系的思路
11.3 政府与政协关系的协调
11.3.1 人民政协的优势
11.3.2 政协委员参与公共管理的依据
11.3.3 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
11.4 政府与法院关系的协调
11.4.1 政府的角色
11.4.2 法院的角色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12章 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
12.1 非政府组织的界定及类型
12.1.1 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和特征
12.1.2 非政府组织的类型和范围
12.1.3 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现状和作用
12.2 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概述
12.2.1 公共关系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12.2.2 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的内涵
12.2.3 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任务及实现途径
12.2.4 我国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2.3 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举要
12.3.1 学校公共关系
12.3.2 医院公共关系
12.3.3 社会福利机构公共关系
12.3.4 社团公共关系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13章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
13.1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则
13.1.1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概念、种类和要素
13.1.2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特点
13.1.3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原则
13.2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实施程序及实施方式
13.2.1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
13.2.2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实施程序
13.2.3 实施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主要方式
13.3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新发展
13.3.1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发展环境
13.3.2 全球化与国际公共关系
13.3.3 全球问题与国际公共关系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14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职业道德与礼仪
14.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职业道德
14.1.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含义
14.1.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内容
14.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礼仪
14.2.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礼仪的含义
14.2.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礼仪的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
第1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导论
1.1 理解公共关系
1.1.1 公共关系的定义
1.1.2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1.1.3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特征
1.1.4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基本目标
1.1.5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1.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作用与意义
1.2.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直接导向作用
1.2.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间接作用
1.2.3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意义
1.3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职责与职能
1.3.1 公共关系的职责
1.3.2 公共关系的职能
1.4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方法
1.4.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
1.4.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演进
1.4.3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2章 公共部门形象与公信力
2.1 公共部门的类型及其特点
2.1.1 公共部门的类型
2.1.2 公共部门的特点
2.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机构设置
2.2.1 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部门
2.2.2 专业公共关系公司
2.2.3 公共关系协会
2.3 公共部门公信力与软实力
2.3.1 公共部门公信力
2.3.2 公共部门软实力建设
2.4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人员素质与能力
2.4.1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
2.4.2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能力结构
2.4.3 努力提高我国公共部门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3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环境
3.1 理解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环境
3.1.1 公共关系环境的含义与特征
3.1.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环境的含义与特征
3.1.3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环境的类型
3.1.4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环境与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互动
3.1.5 研究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环境的意义
3.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经济环境
3.2.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经济环境的内容
3.2.2 经济环境对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影响
3.2.3 当代中国的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经济环境
3.3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政治环境
3.3.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政治环境的内容
3.3.2 政治环境对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影响
3.3.3 当代中国的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政治环境
3.4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文化环境
3.4.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文化环境的内容
3.4.2 当代中国的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文化环境
3.5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国际环境
3.5.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国际环境的内容
3.5.2 当代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国际环境的基本特征
3.5.3 当代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国际环境的基本状况
3.5.4 当代中国的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国际环境
3.6 当代中国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的其他环境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4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对象(一)
4.1 公众及其分类
4.1.1 公众的含义及其特点
4.1.2 公众的分类
4.2 工人关系
4.2.1 现阶段工人社会地位变迁
4.2.2 公共部门工人关系要点
4.3 农民关系
4.3.1 公共部门农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4.3.2 理顺公共部门农民关系的举措
4.4 企业家关系
4.4.1 企业家的社会作用
4.4.2 公共部门企业家关系的完善措施
4.5 科技教育界关系
4.5.1 公共部门对科技教育界的作用
4.5.2 科技教育界的公共责任
4.6 文化体育界关系
4.6.1 文化体育界和公共部门的相互联系
4.6.2 公共部门文化体育界关系的现代变革
4.7 弱势群体的关心与扶持
4.7.1 关心与扶持弱势群体是公共部门的责任
4.7.2 公共部门关心和扶持弱势群体的主导性作用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5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对象(二):新闻界关系
5.1 新闻界的分类与特点
5.1.1 印刷类媒介
5.1.2 电子类媒介
5.2 传播过程与效果评估
5.2.1 传播过程
5.2.2 效果评估
5.3 传播的原则与一般方法
5.3.1 传播的原则
5.3.2 传播的一般方法
5.4 传播媒介选择与处理新闻界关系方法
5.4.1 传播媒介的选择
5.4.2 处理新闻界关系方法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6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对象(三):内部公共关系
6.1 内部公务员关系
6.1.1 公务员公共关系中要处理好的三个问题
6.1.2 提高公务员的公共关系主体观念
6.1.3 完善公务员的道德自律
6.2 平级公共部门关系
6.2.1 传统集权体制的消极影响
6.2.2 当前省级政府间关系存在的不足
6.2.3 改进省级政府间关系的对策建议
6.3 上下级公共部门关系
6.3.1 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划分
6.3.2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体制性特点
6.3.3 中央政府部门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
6.3.4 改进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对策建议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7章 公共部门形象评估与优化
7.1 公共部门形象调查与评估
7.1.1 公共部门形象调查
7.1.2 公共部门形象评估
7.2 公共政策制订与实施前的民意测评
7.2.1 确定调查目的和方案
7.2.2 确定调查人口总体
7.2.3 抽样
7.2.4 设计问卷
7.2.5 调查访问
7.2.6 整理资料数据
7.2.7 撰写调查报告
7.3 公共部门形象优化计划制定
7.3.1 公关计划的类型与内容
7.3.2 公关活动计划的步骤
7.4 公共部门形象优化计划实施
7.4.1 公关计划实施是行动与传播的统一
7.4.2 控制公关行动与传播的方法
7.5 公共部门形象优化计划实施效果评估与调整
7.5.1 公共部门形象优化活动效果的类别与特性
7.5.2 公关活动评估的基本程序
7.5.3 测定公关活动效果的方法
7.5.4 公共部门形象优化计划的调整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8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专题活动(一)
8.1 庆典活动的策划
8.1.1 庆典活动的类型
8.1.2 庆典活动的特点
8.1.3 庆典活动的策划
8.1.4 操作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8.1.5 策划的技巧
8.2 开放参观活动的组织
8.2.1 组织开放参观活动的作用
8.2.2 组织开放参观活动的程序
8.3 展览会的举办
8.3.1 展览会的特点、类型
8.3.2 展览会的筹备与操作
8.3.3 展览会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8.4 记者招待会的组织
8.4.1 记者招待会的定义及特点
8.4.2 记者招待会的策划
8.4.3 记者招待会的组织
8.4.4 记者招待会后的工作
8.4.5 应该注意的问题
8.5 组织刊物的编辑
8.5.1 组织刊物的特点、类型、作用
8.5.2 组织刊物的内容
8.5.3 组织刊物的编辑、出版与印刷
8.5.4 组织刊物编辑的现状
8.5.5 办好组织刊物的建议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9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专题活动(二)
9.1 听证会的组织
9.1.1 听证会概述
9.1.2 听证会的范围与主体
9.1.3 组织听证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与改进措施
9.2 对话会的组织
9.2.1 对话会的定义以及对话会的特征
9.2.2 组织对话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9.2.3 我国组织对话会的实践状况以及经验的缺失
9.3 信访活动的接待与处理
9.3.1 信访的定义及作用
9.3.2 信访接待与处理现状及问题
9.3.3 信访接待与处理方式的改变
9.4 协调会的组织
9.4.1 协调会的定义和作用
9.4.2 协调会的类型
9.4.3 组织协调会应注意的问题
9.4.4 协调会的程序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10章 公共部门的危机公关
10.1 危机公关概述
10.1.1 危机的含义
10.1.2 公共关系危机的类型
10.1.3 危机公关的意义
10.2 公共部门的危机成因与处理
10.2.1 公共部门的危机成因
10.2.2 公共部门的危机处理
10.2.3 危机处理的技巧
10.3 公共部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运用
10.3.1 危机公关中媒体运用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
10.3.2 公共部门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应对策略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11章 不同类型公共部门之间关系协调
11.1 政府的主要公共关系
11.1.1 主体性政府公共关系
11.1.2 对象性政府公共关系
11.1.3 功能性政府公共关系
11.1.4 阶段性政府公共关系
11.2 政府与人大关系的协调
11.2.1 地方人大对政府监督的内容
11.2.2 地方人大对政府监督的意义
11.2.3 协调地方人大与政府关系的思路
11.3 政府与政协关系的协调
11.3.1 人民政协的优势
11.3.2 政协委员参与公共管理的依据
11.3.3 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
11.4 政府与法院关系的协调
11.4.1 政府的角色
11.4.2 法院的角色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12章 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
12.1 非政府组织的界定及类型
12.1.1 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和特征
12.1.2 非政府组织的类型和范围
12.1.3 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现状和作用
12.2 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概述
12.2.1 公共关系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12.2.2 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的内涵
12.2.3 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任务及实现途径
12.2.4 我国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2.3 非政府组织公共关系举要
12.3.1 学校公共关系
12.3.2 医院公共关系
12.3.3 社会福利机构公共关系
12.3.4 社团公共关系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13章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
13.1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则
13.1.1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概念、种类和要素
13.1.2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特点
13.1.3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原则
13.2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实施程序及实施方式
13.2.1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
13.2.2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实施程序
13.2.3 实施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主要方式
13.3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新发展
13.3.1 公共部门国际公共关系的发展环境
13.3.2 全球化与国际公共关系
13.3.3 全球问题与国际公共关系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第14章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职业道德与礼仪
14.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职业道德
14.1.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含义
14.1.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内容
14.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礼仪
14.2.1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礼仪的含义
14.2.2 公共部门公共关系礼仪的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
Public relations of public department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