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需求工程

副标题:无

作   者:黄国兴,周勇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30216860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软件需求工程》按照软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中关于软件需求工程的要求,着重介绍了软件需求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技术。内容涵盖了需求工程中的每个重要步骤,包括业务建模、需求获取、需求定义、需求分析、规格说明、需求验收和需求管理等方面。为了便于学习者掌握和利用《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软件需求工程》指导软件需求工程的实际,《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软件需求工程》还提供了一些检查表和比较简单易懂的需求过程模型和建模实践。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软件需求工程》适合作为软件工程硕士的教学用书,也适合从事软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软件需求工程时学习。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软件需求的基本概念
第1章 需求问题
1.1 软件开发的目标
1.2 项目失败与成功的原因
1.3 需求在项目中的作用
1.4 需求错误的代价
1.5 高质量的需求过程带来的好处
1.6 若干需求定义
1.7 好的需求应具有的特性
1.7.1 歧义因素
1.7.2 完整性因素
1.7.3 一致性因素
1.7.4 可检验性因素
1.7.5 确定性因素
1.7.6 可跟踪性因素
1.7.7 正确性因素
1.7.8 可行性因素
1.7.9 必要性因素
第2章 需求的层次
2.1 业务需求
2.2 用户需求
2.3 功能需求
2.4 非功能需求
2.4.1 可靠性
2.4.2 可用性
2.4.3 有效性
2.4.4 可维护性
2.4.5 可移植性
2.4.6 约束
2.5 需求路线图
练习一
第二部分 需求工程与需求工程过程
第3章 软件需求与产品生命周期
3.1 瀑布模型
3.2 快速应用开发模型
3.3 螺旋模型
3.4 RUP30
3.4.1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二维开发模型
3.4.2 RUP的核心概念
3.4.3 RUP中的各个阶段和里程碑
3.4.4 RUP的核心工作流
3.4.5 RUP的裁剪
3.4.6 RUP的迭代开发模式
3.4.7 RUP的6大经验
3.4.8 RUP的十大要素
3.4.9 RUP总结
3.5 迭代式模型
3.5.1 迭代
3.5.2 迭代方法在需求管理中的优势
3.5.3 迭代模型与瀑布模型的差别
3.5.4 迭代方法常见的问题
3.5.5 应用迭代方法给分析人员带来的新思维
3.6 敏捷方法
3.6.1 敏捷方法遵循的原则
3.6.2 敏捷开发与需求
3.6.3 敏捷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不适用条件
3.7 形式化方法
3.7.1 形式化方法的优缺点
3.7.2 形式化方法的10条戒律
3.8 关于选择生命周期模型的总结
第4章 需求工程
4.1 什么是需求工程
4.2 需求工程的内容
4.3 需求工程过程
4.3.1 Pressman的需求工程过程
4.3.2 Boehm的需求工程过程
4.4 需求工程的涉众人员
4.5 需求工程的方法
4.6 面向对象的需求工程方法
4.7 面向对象的需求工作流
4.7.1 问题分析
4.7.2 理解涉众需要
4.7.3 定义系统
4.7.4 管理项目规模
4.7.5 改进系统定义
4.8 需求过程的改进
4.8.1 需求与其他项目过程的联系
4.8.2 软件需求对其他涉众的影响
4.8.3 需求过程改进的基础
4.8.4 过程改进周期
4.8.5 需求过程改进路线图
练习二
第三部分 需求获取与需求分析
第5章 需求获取的方法
5.1 需求的获取方法
5.1.1 面向目标的方法
5.1.2 基于场景(scenario)的方法
5.1.3 面向方面(aspect)的方法
5.1.4 面向视点(viewpoint)的方法
5.1.5 基于知识的方法
5.2 需求描述语言
5.3 案例分析
第6章 寻找客户的需求
6.1 在问题定义上达成共识
6.2 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6.2.1 鱼骨图
6.2.2 帕累托图
6.3 确定涉众和用户
6.4 确定系统的界限
6.5 确定解决方案的约束条件
第7章 理解用户的需要
7.1 用户访谈
7.1.1 准备访谈
7.1.2 计划和安排访谈日程
7.1.3 访谈开始和结束
7.1.4 引导访谈
7.1.5 调查问卷
7.2 专题讨论会
7.3 情节串联板
第8章 定义系统
8.1 项目的范围问题
8.1.1 项目的可用资源
8.1.2 项目开发时间
8.1.3 系统功能、时间与资源
8.2 客户要求的总比实际的要多
8.3 确立系统基线
8.3.1 设定优先级
8.3.2 评估工作量
8.3.3 加入风险因素
8.3.4 缩小项目范围,确定基线
8.4 建立项目前景文档
第9章 管理客户
9.1 让客户确认项目范围
9.2 遇到变更要与客户沟通
第10章 需求建模
10.1 什么是需求分析模型
10.2 需求分析阶段模型的作用
第11章 结构化分析建模
11.1 数据模型
11.1.1 数据对象
11.1.2 属性
11.1.3 关系
11.1.4 实体-关系图
11.2 功能模型——数据流图
11.3 行为模型——状态转换图
11.4 数据字典
11.5 其他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概述
11.5.1 数据结构化系统开发
11.5.2 Jackson系统开发
11.5.3 SADT
11.6 结构化分析小结
第12章 面向对象的建模
12.1 UML——UnifiedModelingLanguage
12.2 可视化的建模工具——Rose
12.3 UML对用例驱动需求工程的支持
第13章 业务建模
13.1 业务建模是什么
13.2 为什么要业务建模
13.3 需求和业务建模
13.4 业务建模时期的主要任务
13.5 业务建模中的用例——业务用例
13.5.1 业务角色和业务主角
13.5.2 业务对象
13.5.3 CRC建模
13.6 建立业务用例模型
13.7 业务建模的步骤
13.8 从业务模型到系统模型
13.9 何时使用业务建模
第14章 用例建模
14.1 什么是用例
14.2 用例的内容
14.3 用例方法的特点
14.4 建立用例模型
14.4.1 寻找参与者
14.4.2 确定用例
14.5 描述用例规约
14.5.1 基本流
14.5.2 备选流
14.5.3 用例场景
14.5.4 特殊需求
14.5.5 前置和后置条件
14.6 检查用例模型
14.7 系统需求
14.7.1 需求工件集
14.7.2 补充规约
14.7.3 词汇表
14.8 调整用例模型
14.8.1 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14.8.2 用例之间的关系
14.9 管理用例模型复杂度
14.9.1 用例包
14.9.2 用例的粒度
14.9.3 用例图
14.10 常见的用例建模的错误
14.11 使用用例的好处
第15章 原型开发
15.1 原型方法的选择
15.2 原型方法的工具
15.3 选择适当的原型方法
15.4 原型评价
15.5 原型法的最大风险
15.6 原型法成功的因素
练习三
第四部分 需求文档与需求质量验证
第16章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16.1 需求规格说明书解决的项目问题
16.2 需求规格说明模板(IEEE/ANSI830-1993)
16.3 需求文档的编写原则
16.4 高质量的SRS的一些特性
16.5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评审
第17章 需求验证
第18章 需求评审
18.1 评审概述
18.1.1 评审类型
18.1.2 计划
18.2 准备
18.3 评审过程
18.3.1 理解评审流程
18.3.2 理解评审员角色
18.3.3 指定协调员
18.3.4 使评审保持简短
18.3.5 确定问题,而不要解决问题
18.4 常见的几种需求评审的问题
18.5 如何做好需求评审
18.5.1 分层次评审
18.5.2 正式评审与非正式评审结合
18.5.3 分阶段评审
18.5.4 精心挑选评审员
18.5.5 对评审员进行培训
18.5.6 充分利用需求评审检查单
18.5.7 建立标准的评审流程
18.5.8 做好评审后的跟踪工作
18.5.9 充分准备评审
18.6 需求评审的困难
18.7 测试需求
练习四
第五部分 软件需求管理
第19章 需求管理所要完成的任务
19.1 需求共识
19.2 根据需求设计解决方案
19.3 系统优化
19.4 方案设计
19.5 必要的修改
19.6 任务划分
19.7 产品测试
19.8 重复开发
19.9 项目管理的辅助
第20章 需求管理模型
20.1 需求管理模型的特点
20.2 存在的各种关联
20.3 需求管理的主要活动
20.4 需求管理与能力成熟度模型
20.4.1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20.4.2 关键过程域与需求管理
20.5 需求管理步骤
20.6 需求管理中须注意的问题
第21章 管理变更
21.1 需求变更的因素(内部、外部)
21.1.1 对需求的理解存在分歧
21.1.2 系统实施时间过长
21.1.3 用户业务需求改变
21.1.4 系统正常升级
21.2 需求变更的代价
21.3 减少需求变更
21.4 需求变更的过程管理
21.4.1 认识到变更不可避免,为变更制订计划
21.4.2 确认需求基线
21.4.3 建立控制变更的唯一渠道
21.4.4 使用变更控制系统来捕获变更
21.4.5 分层次地管理变更
21.5 需求变更管理实践中的对策
21.5.1 优先排序,分批实现
21.5.2 相互协作,充分交流
21.5.3 合同约束,区别对待
21.5.4 选用适当的开发模型
21.5.5 用户参与需求评审
21.6 需求配置管理
21.7 基线管理
21.8 需求状态的变化
第22章 需求风险管理
22.1 与需求有关的风险
22.1.1 无足够用户参与
22.1.2 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
22.1.3 模棱两可的需求
22.1.4 不必要的特性
22.1.5 过于精简的规格说明
22.1.6 忽略了用户分类
22.1.7 不准确的计划
22.2 评估需求风险
22.2.1 需求获取阶段
22.2.2 需求分析阶段
22.2.3 需求规格说明
22.2.4 需求验证
22.2.5 需求管理
22.3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人员的好助手
第23章 需求跟踪
23.1 需求跟踪动机
23.2 需求跟踪的定义
23.3 跟踪关系
23.4 需求跟踪链
23.5 通用的跟踪模型
23.5.1 在系统定义领域跟踪需求
23.5.2 在实现领域跟踪需求
23.5.3 在测试领域跟踪需求
23.5.4 需求跟踪能力工具
23.5.5 需求跟踪能力过程
23.5.6 需求跟踪能力可行性与必要性
第24章 需求管理工具
24.1 商业需求管理工具
24.2 使用需求管理工具的益处
24.3 实现需求管理自动化
24.4 几种需求管理工具介绍
练习五
附录A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样本
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软件需求工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