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编写该书旨在宣传、介绍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重大意义、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的经验做法,从而为各地正在进行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以2007年中国在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循环经济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框架,配以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为读者提供了中国资源节约的一种视野。
本书所选的文章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关考察调研报告;二是专家学者撰写的有关研究文章;三是一些媒体相关人员的报道和观点。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节能报告
一、 2007年节能与经济增长
(一) GDP指数与能源
(二)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三) 中国节能减排面临三个机遇
二、 2007年节能现状
(一) 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思路
(二) 2007年节能工作面临的前提条件
(三) 2007年节能发展方向
(四) 2007年制定的相关措施
(五) 2007年节能减排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三、 2007年节能减排政策法规与机制建设
(一) 2007年节能减排机制建设历程
(二) 2007年政府加大节能资金投入
四、 政府机构节能情况
五、 千家耗能大户节能分析
(一) 千家耗能大户节能的提出
(二) 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规定
(三) 2007年部分高耗能行业投资增幅分析
(四) 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进展
(五) 千家企业能源消费及构成
六、 企业节能典型案例
(一) 电力行业
(二) 钢铁行业
(三) 有色金属行业
(四) 石油石化行业
(五) 化学行业
(六) 水泥行业
(七) 煤炭行业
(八) 交通运输行业
(九) 通信业节能
七、 我国各区域节能状况
(一) 2006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二) 区域节能探索
八、 2007年节能监察和考核
(一) 节能监察的内容
(二) 考核存在的问题
(三) 政府措施
(四) 监察活动交流
(五) 监察案例
第二章 节地报告
一、 中国土地资源概述
(一) 中国土地资源现状
(二) 节约土地的必要性
二、 中国保护土地法律的历史演进
(一)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节约土地法律
(二) 21世纪我国节约土地规划与法规
三、 节约土地实践探索
(一) 中央、部委举措
(二) 节约土地的地方实践探索
四、 综合措施推进节地
(一) 健全机制
(二) 完善政策、制定标准
(三) 走节约型城镇化道路
(四) 明确责任,重视教育
五、 国外节约土地
(一) 日本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
(二) 新加坡修路占地少
(三) 法国把保护农田当国策
(四) 英国日均新增建设用地远远低于德国
第三章 节材报告
一、 节材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二、 行业节材情况
(一) 建筑行业
(二) 木材行业
(三) 散装水泥行业
三、 废旧资源回收利用情况
(一) 废旧资源的回收再制造概述
(二) 废旧塑料再制造领域
(三) 废旧轮胎翻新领域
(四) 废纸回收利用领域
四、 地方节材报告
(一) 山西
(二) 贵州
(三) 上海
(四) 黑龙江
(五) 浙江
(六) 山东
(七) 福建
(八) 辽宁
五、 节约材料的政策措施
(一) 提倡节约资源的先进文化
(二) 发挥政府机关表率作用,遏制资源浪费
(三) 完善、创新材料节约制度体系
(四) 引导企业开发节材降耗管理系统,降低材料消耗
(五) 加快节材技术进步
(六) 建立资源节约的产业体系
(七)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
第四章 节水报告
一、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理论探讨
(一) 水资源概述
(二) 节水型社会的内涵
(三) 节水型社会的水伦理
(四)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五) 从战略高度建立节水型社会
(六)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途径
(七)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八) 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的分析
(九) 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十)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
二、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践探索
(一) 发达国家节水措施的借鉴
(二) 我国试点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概况
(三) 试点城市主要做法总结
(四) 其他城市节水建设情况
(五) 企业节水建设:以唐山市为例
(六) 水价改革
三、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经验总结
(一) 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 部分试点城市经验总结
(三)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启示及建议
第五章 发展循环经济报告
一、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瓶颈
(二)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经济模式
二、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体制创新
(一) 循环经济中政府的角色及其体制创新
(二) 循环经济中市场的角色及其体制创新
(三) 循环经济中企业的角色及其体制创新
三、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一) 确定目标,理清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循环经济
(二) 结合实际周密部署,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四、 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一) 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
(二) 中部地区循环经济发
(三) 东部地区循环经济发
五、 我国部分试点省市循环经济实践
(一) 北京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二) 上海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三) 辽宁省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四) 江苏省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五) 山东省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六) 重庆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七) 宁波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八) 铜陵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九) 鹤壁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六、 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及其对策
(一) 有色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二)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三) 电力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四) 石化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五) 建材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七、 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一)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二) 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三) 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八、 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一) 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策
(二) 再生金属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策
第六章 附录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附录二: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附录三: 能耗统计、监测、考核方案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附录五: 绿色施工导则
附录六: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附录七: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节能报告
一、 2007年节能与经济增长
(一) GDP指数与能源
(二)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三) 中国节能减排面临三个机遇
二、 2007年节能现状
(一) 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思路
(二) 2007年节能工作面临的前提条件
(三) 2007年节能发展方向
(四) 2007年制定的相关措施
(五) 2007年节能减排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三、 2007年节能减排政策法规与机制建设
(一) 2007年节能减排机制建设历程
(二) 2007年政府加大节能资金投入
四、 政府机构节能情况
五、 千家耗能大户节能分析
(一) 千家耗能大户节能的提出
(二) 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规定
(三) 2007年部分高耗能行业投资增幅分析
(四) 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进展
(五) 千家企业能源消费及构成
六、 企业节能典型案例
(一) 电力行业
(二) 钢铁行业
(三) 有色金属行业
(四) 石油石化行业
(五) 化学行业
(六) 水泥行业
(七) 煤炭行业
(八) 交通运输行业
(九) 通信业节能
七、 我国各区域节能状况
(一) 2006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二) 区域节能探索
八、 2007年节能监察和考核
(一) 节能监察的内容
(二) 考核存在的问题
(三) 政府措施
(四) 监察活动交流
(五) 监察案例
第二章 节地报告
一、 中国土地资源概述
(一) 中国土地资源现状
(二) 节约土地的必要性
二、 中国保护土地法律的历史演进
(一)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节约土地法律
(二) 21世纪我国节约土地规划与法规
三、 节约土地实践探索
(一) 中央、部委举措
(二) 节约土地的地方实践探索
四、 综合措施推进节地
(一) 健全机制
(二) 完善政策、制定标准
(三) 走节约型城镇化道路
(四) 明确责任,重视教育
五、 国外节约土地
(一) 日本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
(二) 新加坡修路占地少
(三) 法国把保护农田当国策
(四) 英国日均新增建设用地远远低于德国
第三章 节材报告
一、 节材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二、 行业节材情况
(一) 建筑行业
(二) 木材行业
(三) 散装水泥行业
三、 废旧资源回收利用情况
(一) 废旧资源的回收再制造概述
(二) 废旧塑料再制造领域
(三) 废旧轮胎翻新领域
(四) 废纸回收利用领域
四、 地方节材报告
(一) 山西
(二) 贵州
(三) 上海
(四) 黑龙江
(五) 浙江
(六) 山东
(七) 福建
(八) 辽宁
五、 节约材料的政策措施
(一) 提倡节约资源的先进文化
(二) 发挥政府机关表率作用,遏制资源浪费
(三) 完善、创新材料节约制度体系
(四) 引导企业开发节材降耗管理系统,降低材料消耗
(五) 加快节材技术进步
(六) 建立资源节约的产业体系
(七)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
第四章 节水报告
一、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理论探讨
(一) 水资源概述
(二) 节水型社会的内涵
(三) 节水型社会的水伦理
(四)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五) 从战略高度建立节水型社会
(六)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途径
(七)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八) 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的分析
(九) 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十)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
二、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践探索
(一) 发达国家节水措施的借鉴
(二) 我国试点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概况
(三) 试点城市主要做法总结
(四) 其他城市节水建设情况
(五) 企业节水建设:以唐山市为例
(六) 水价改革
三、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经验总结
(一) 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 部分试点城市经验总结
(三)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启示及建议
第五章 发展循环经济报告
一、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瓶颈
(二)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经济模式
二、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体制创新
(一) 循环经济中政府的角色及其体制创新
(二) 循环经济中市场的角色及其体制创新
(三) 循环经济中企业的角色及其体制创新
三、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一) 确定目标,理清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循环经济
(二) 结合实际周密部署,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四、 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一) 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
(二) 中部地区循环经济发
(三) 东部地区循环经济发
五、 我国部分试点省市循环经济实践
(一) 北京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二) 上海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三) 辽宁省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四) 江苏省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五) 山东省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六) 重庆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七) 宁波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八) 铜陵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九) 鹤壁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六、 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及其对策
(一) 有色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二)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三) 电力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四) 石化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五) 建材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七、 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一)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二) 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三) 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八、 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一) 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策
(二) 再生金属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策
第六章 附录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附录二: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附录三: 能耗统计、监测、考核方案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附录五: 绿色施工导则
附录六: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附录七: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能源战略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RECE)主持编写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