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由《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修订而来。在修订版中作者补
录了2003年之后发表的学术论文若干篇,修改或增添的内容占原书篇幅40%
左右。
本书在总体方向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西诗歌鉴赏理论和翻译标准系统
,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诗歌理论、诗歌翻译、诗歌赏析及诗歌比较
构建一个多层面的框架,各部分互相贯通、互为表里。全书从宏观的角度
俯瞰了东西诗歌,以典型的中国阴阳理论首次在学术界归纳了东西诗歌阴
阳对立七大潮;系统总结出了中西诗歌鉴赏十个角度,并逐一界定讨论;
探讨了诗歌的五大功能及与此相应的诗歌鉴赏五大标准;提出了翻译标准
多元互补论;同时辩证分析了若干翻译经典命题;探讨了中西诗与当代人
类的命运以及翻译与学术文化;得出了若干独特的意义深远的结论。修订
之后,本书理论体系更加完整,内容准确度更高。
读者对象:高等院校外语及文学专业师生、文学与翻译爱好者、诗歌
爱好者。
目录
序
再版前记
卷一 中西诗歌鉴赏与比较理论
绪论
第一章 诗歌鉴赏五象美论——汉语:汉诗媒介之妙蒂所在
1.1 诗歌视象美
1.1.1 语意视象美
1.1.2 语形视象美
1.2 中西诗音象美比较
1.2.1 节奏与韵式、一元与多元
1.2.2 音义同构现象与汉诗音象美
1.3 诗歌义象美
1.4 诗歌事象美
1.5 诗歌味象美
1.5.1 画味
1.5.2 韵味
1.5.3 气味
1.5.4 情味
1.6 小结
第二章 中西诗义钩玄录
第三章 东西诗阴阳对立七大潮
第四章 中西诗歌鉴赏十角度
第五章 中西诗五功能与鉴赏五标准
第六章 中国诗坛的现当代复兴——中国20世纪纯抒情诗综论
第七章 比较文学学科定位与中西诗作品比较
卷二 中西诗歌鉴赏举隅
第八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举隅
第九章 西方各诗鉴赏举隅
第十章 诗歌评论另类编
卷三 翻译理论与技巧
第十一章 翻译理论部分:玄翻译学引论
第十二章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第十三章 多元化翻译标准存在的客观依据
第十四章 翻译标准化多元互补与翻译学经典命题辩证
第十五章 多元互补翻译标准与西诗汉译诗曲体问题
第十六章 筛选积淀重译与人类文化积淀重创论
第十七章 翻译批评新论与翻译界现状略评
第十八章 诗歌翻译对策与技巧
第十九章 美文翻译技巧
卷四 翻译与学术文化
第二十章 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
第二十一章 翻译与文化
第二十二章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答疑
篇终结语 诗论与译论合壁:万理万教相贯同源互补论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附录 辜正坤教授主要著、译、校、编著作书目
再版前记
卷一 中西诗歌鉴赏与比较理论
绪论
第一章 诗歌鉴赏五象美论——汉语:汉诗媒介之妙蒂所在
1.1 诗歌视象美
1.1.1 语意视象美
1.1.2 语形视象美
1.2 中西诗音象美比较
1.2.1 节奏与韵式、一元与多元
1.2.2 音义同构现象与汉诗音象美
1.3 诗歌义象美
1.4 诗歌事象美
1.5 诗歌味象美
1.5.1 画味
1.5.2 韵味
1.5.3 气味
1.5.4 情味
1.6 小结
第二章 中西诗义钩玄录
第三章 东西诗阴阳对立七大潮
第四章 中西诗歌鉴赏十角度
第五章 中西诗五功能与鉴赏五标准
第六章 中国诗坛的现当代复兴——中国20世纪纯抒情诗综论
第七章 比较文学学科定位与中西诗作品比较
卷二 中西诗歌鉴赏举隅
第八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举隅
第九章 西方各诗鉴赏举隅
第十章 诗歌评论另类编
卷三 翻译理论与技巧
第十一章 翻译理论部分:玄翻译学引论
第十二章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第十三章 多元化翻译标准存在的客观依据
第十四章 翻译标准化多元互补与翻译学经典命题辩证
第十五章 多元互补翻译标准与西诗汉译诗曲体问题
第十六章 筛选积淀重译与人类文化积淀重创论
第十七章 翻译批评新论与翻译界现状略评
第十八章 诗歌翻译对策与技巧
第十九章 美文翻译技巧
卷四 翻译与学术文化
第二十章 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
第二十一章 翻译与文化
第二十二章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答疑
篇终结语 诗论与译论合壁:万理万教相贯同源互补论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附录 辜正坤教授主要著、译、校、编著作书目
China and West: Comparative Poetics and Translatolog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