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astive study of nominaliza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cognitive-functional approach

副标题:无

作   者:张高远著

分类号:

ISBN:978750047063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英汉名词化对比研究-认知·功能取向的理论解释》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导向,兼收功能语法理论的某些观点,从词汇、句法、语义等层面对比分析英汉语名词化现象,从认知角度探讨名词化运作机制。内容涵盖词汇层面的论元名词化、句法层面的V-ing短语与“N的V”、X-er 与X-de、属格名词化结构与“NP的VP”,指出名词化是动名特征的些消彼长,转喻是名词化得以实现的根本理据,更澄清了诸如“英语名词化有形态特征,汉语名词化没有形态特征”之类似是而非的观点。

目录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英汉语名词化研究概述
1.1 关于英语名词化的研究
1.1.1 分析句法框架内的名词化研究
1.1.2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下的名词化研究
1.1.3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下的名词化研究
1.1.4 认知语法理论下的名词化研究
1.2 关于汉语名词化的研究
1.2.1 朱德熙等(1961)的主要观点
1.2.2 名物化研究新视角
1.3 现有名词化现象解释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名词化相关理论概念及本课题的理论框架
2.1 基本概念
2.1.1 事物范畴
2.1.2 语法性质和语法特征
2.1.3 范畴观
2.1.4 连续统
2.2 关于词类的认识
2.2.1 静态词类与动态词类
2.2.2 词类的原型理论和连续统
2.2.3 关于名词和动词
2.3 本研究的理论取向和方法
2.3.1 认知·功能倾向的语言观
2.3.2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论述方式
2.4 本书的理论框架
2.4.1 事件认知框
2.4.2 转喻是名化运作的认知机制
2.4.3 “参照体—目标”构式
2.4.4 “功能再分化”及“品级转移”
2.5 本书研究重点
2.6 本书研究目标
2.7 语料来源
第三章 动词名化:词汇层面的对比
3.0 引言
3.1 题元角色名词化
3.1.1 英语常见的动词名化后缀
3.1.2 英汉语零缀派生题元角色名词化
3.1.3 后缀派生题元角色名词化
3.2 名词源派生名词
3.2.1 英语名词再名化实例
3.2.2 汉语名词再名化实例
3.3 事件名词
3.3.1 事件名词的特征
3.3.2 汉语的名动词
3.3.3 名化词的“过程”义和“结果”义
3.3.4 英语V-ing派生词与汉语名动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英语V-ing结构
4.0 引言
4.1 V-ing形式
4.1.1 V-ing结构名称辨析
4.1.2 V-ing形式的语义特征
4.1.3 V-ing形式与动词派生词(DN)的区别
4.1.4 不同层面的名词化
4.2 行为动作名词化、叙实性名词化、宾格V-ing结构
4.2.1 A型:行为动作名词化结构
4.2.2 B型:叙实性动名词结构
4.2.3 C型:宾格V-ing结构(Accusative V-ing constrllction)
4.3 汉语“N的V”结构
4.3.1 V-ing名词化结构与“NP的VP”的异同
4.3.2 “N的V”结构中与V共现的语义角色
4.3.3 V-ing名词化结构与“N的V”的语用预设功能
4.3.4 “N的V”负载旧信息,同时预设一个命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名词化:动名特征的消长
5.0 引言
5.1 动词特征范畴
5.1.1 时态范畴的调整
5.1.2 体貌标记的隐现
5.1.3 语态的抵消
5.1.4 否定标记的选择
5.1.5 及物性的衰退
5.1.6 语气和情态范畴
5.1.7 动词特征范畴小结
5.2 名化词体现的名词特征
5.3 汉语名化词体现的名词性
5.3.1 名化类别和一般特征
5.3.2 名词化实现的句法方式
5.4 汉语句法位置上动名特征消长的表现
5.4.1 主宾位上V动性丧失
5.4.2 动词性不同程度的消失
5.5 动名转化过程体现的动词性强弱呈梯度渐变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英语“X-er”与汉语“X-de”
6.0 引言
6.1 “X-er”派生词与“X-de”短语的构造成分
6.1.1 英语X-er派生词的多视角分类
6.1.2 X-er构式中X的词性多样化
6.1.3 X-de短语中的X
6.2 X-er与X-de的指称范围
6.2.1 X-er的指称范围
6.2.2 X-de的指称范围
6.3 X-er与X-de的语义角色
6.3.1 X-er体现的常见语义角色
6.3.2 X-de体现的语义角色
6.3.3 根据X-er派生词与词基之间的语义关系分类
6.3.4 “VP的”的多义性
6.4 X-er和X-de体现的不同词汇化程度
6.4.1 词汇化进程三阶段
6.4.2 固化程度不同的X-er和X-de
6.5 X-er和X-de构造与转指的限制及相关解释
6.5.1 X-er派生渠道的阻塞现象
6.5.2 X-er合成词的构造倾向
6.5.3 X-de独立指称的条件
6.6 X-er和X-de的语用功能和文体特征
6.6.1 回指功能
6.6.2 “VP的”的语用特点
6.6.3 X-er派生词语和称代式“VP的”的文体色彩
6.7 X-er派生系统语义范围扩展的认知解释
6.7.1 “可识别性特征”是X-er派生名词所指的共性
6.7.2 隐喻和转喻是X-er名词语义扩展的动因
6.7.3 X-er工具名词的情态意味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属格名词化结构
7.0 引言
7.1 属格特征概述
7.1.1 属格是典型范畴
7.1.2 典型领有关系
7.1.3 属格的不对称性
7.1.4 属格结构NP?与NP?之间的语义关系
7.2 何谓“属格名词化”
7.3 属格名词化结构NP充当领属语的制约性
7.3.1 受影响原则与感事格原则
7.3.2 属格名词化结构是一种“参照体—目标”构式
7.4 领属语充当参照体的条件
7.4.1 领属语充当参照体的条件之一:话题性
7.4.2 领属语充当参照体的条件之二:信息度
7.5 属格结构体现的作格性
7.5.1 作格动词的一般特征
7.5.2 作格动词与非作格动词
7.5.3 动名词和事件名词后的of补语与原句成分的对应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虚义动词与名词化
8.0 引言
8.1 虚义动词概说
8.1.1 术语问题
8.1.2 何谓“虚义动词”
8.2 虚义动词的语义特征
8.3 虚义动词的句法特点
8.4 虚义动词的语用功效
8.4.1 句法功能
8.4.2 修辞功能
8.5 英汉虚义动词结构的异同
8.5.1 英汉虚义动词结构的共性
8.5.2 英汉虚义动词结构的差异
8.6 虚义动词结构的认知解释
8.7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名词化歧义现象
9.0 引言
9.1 何谓“歧义”
9.1.1 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
9.1.2 歧义的性质
9.1.3 歧义与多义
9.2 名词化歧义现象
9.2.1 名词化语义倾向概述
9.2.2 构词层面上的歧义
9.2.3 属格结构歧义
9.2.4 汉语“N的V”、“对N的V”及“VN”等结构的歧义
9.3 名词化消歧相关的理论
9.3.1 区分不同层面的名化——排歧的前提
9.3.2 语境“凸显”相关的述义侧面有助于排歧
9.3.3 “概念自主性”为自动排歧提供内在基础
9.4 歧义的机制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转喻—词类转化的理据
10.0 引言
10.1 关于“转喻”
10.2 转喻和隐喻的异同
10.2.1 相邻联想与相似联想
10.2.2 隐喻与转喻的区别
10.3 认知语言学的转喻观
10.3.1 转喻的三大认知特征
10.3.2 认知转喻观与传统转喻观
10.4 转喻涉及的各种认知框架
10.4.1 何谓“认知框架”
10.4.2 常见的认知框架
10.5 转喻的认知原则和语用原则
10.5.1 认知原则
10.5.2 语用原则
10.6 转喻模型
10.7 转喻在动词名化中的体现
10.8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束语
11.1 认知语法对名词和动词的定义
11.2 动词名化
11.3 名动互转体现的不对称性
11.4 名动互转——“参照体—目标”框架内的特殊转喻
11.5 联想——名动互转的心理机制
11.6 结论
参考文献
术语英汉对照表
后记
12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Contrastive study of nominaliza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cognitive-functional approach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