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8章:第1章 宏观经济学与制度;第2章 宏观经济学与逻辑;第3章 宏观经济学与创能;第4章 宏观经济学与国际;第5章 宏观经济学与循环;第6章 宏观经济学与监控;第7章 宏观经济学与规划;第8章 宏观经济学与杂论。...
目录
上篇 宏观经济学新视角
第1章 宏观经济学与制度
1.1 从研究生教育制度说起
1.1.1 研究生考录制度的批评与建设
1.1.2 研究生导师制度的批判与建设
1.1.3 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批评与建设
附录1 ××大学硕士生培养及管理程序
附录2 ××大学博士生培养及管理程序
1.2 中国现行国家制度的提纲式观察
1.2.1 点评宪法
1.2.2 点评选举法
1.2.3 中国现行国家政治体制的组织结构
1.3 附件:若干发达国家的国家机构体制概况
1.3.1 美国的国家机构
1.3.2 法国的国家机构
1.3.3 英国的国家机构
1.3.4 日本的国家机构
1.3.5 德国的国家机构(政治体制)
附录1 美国律师管理体制
附录2 美国的军事体制
第2章 宏观经济学与逻辑
2.1 概念
2.1.1 关于经济
2.1.2 关于市场经济
附件1 关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2.2 体系
2.2.1 普通型体系
2.2.2 特别型体系
2.2.3 新的设想
2.3 方法论
2.4 学界
2.4.1 有级别的经济学机构
2.4.1 无级别的经济学机构
第3章 宏观经济学与创能
3.1 创新理念
3.2 创新机制
3.3 创新技能
3.3.1 大处着眼
3.3.2 小处着手
第4章 宏观经济学与国际
4.1 宏观经济学必须研究美国
4.1.1 为什么要研究美国
4.1.2 如何研究美国
附录1 美国概况
附录2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简历
附录3 日本概况
4.2 中国与世贸组织(WTO)
4.2.1 世贸组织(WTO)简介
4.2.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的思考
附录4 走进WTO 认识WTO
4.3 知识产权——深层的国际竞争
4.3.1 国外的举措
4.3.2 中国的弱势
下篇 宏观经济学新架构
第5章 宏观经济学与循环
5.1 列昂惕夫之前(18-19世纪)
5.1.1 魁奈的经济图(表)
5.1.2 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
5.1.3 瓦尔拉斯的经济学
5.2 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经济学
5.2.1 投入产出表与投入产出模型
5.2.2 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之一:经济关联
5.2.3 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之二:经济模拟
5.3 资金循环简述
第6章 宏观经济学与监控
6.1 经济账户
6.1.1 原理
6.1.2 若干重要经济账户
6.1.3 中国经济账户存在的问题
6.1.4 经济账户的历史
6.1.5 经济账户的发展趋势:绿色账户
附录1 联合国(UN)简介
6.2 经济景气
6.2.1 经济景气的内涵与外延
6.2.2 经济景气的测定
6.2.3 经济景气的描绘
6.3 经济安全
6.3.1 国家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
6.3.2 我国经济安全度的实证分析
6.3.3 关于提高我国经济安全度的思考
附录2 非传统安全面面观
第7章 宏观经济学与规划
7.1 经济发展战略探讨
7.1.1 大国与大国战略
7.1.2 强国(强军)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
7.2 政府规划编制:功夫在规划外
7.2.1 规划与法律
7.2.2 规划与统计
7.2.3 规划与战略
7.2.4 规划与科学
7.3 一个案例:“十五”规划纲要通过后的冷思考
7.3.1 “十五”计划编制必须有充分的前提
7.3.2 “十五”计划编制必须有充分的内容
7.4 宏观经济预警简论
7.4.1 经济预警的理论
7.4.2 经济预警的方法
附录1 关于规划与计划的语义和使用情况
附录2 汉字——统一全人类语文的最终选择
第8章 宏观经济学与杂论
8.1 拟合度与预测力
8.2 简单与复杂
8.2.1 奥肯定律
8.2.2 拉弗曲线
8.2.3 菲利普斯曲线
8.2.4 恩格尔定律
8.2.5 基尼系数
8.2.6 GDP模型
8.2.7 赫芬达尔指数
附录1 黑马一匹行万里——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
附录2 顾海兵著译要目
第1章 宏观经济学与制度
1.1 从研究生教育制度说起
1.1.1 研究生考录制度的批评与建设
1.1.2 研究生导师制度的批判与建设
1.1.3 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批评与建设
附录1 ××大学硕士生培养及管理程序
附录2 ××大学博士生培养及管理程序
1.2 中国现行国家制度的提纲式观察
1.2.1 点评宪法
1.2.2 点评选举法
1.2.3 中国现行国家政治体制的组织结构
1.3 附件:若干发达国家的国家机构体制概况
1.3.1 美国的国家机构
1.3.2 法国的国家机构
1.3.3 英国的国家机构
1.3.4 日本的国家机构
1.3.5 德国的国家机构(政治体制)
附录1 美国律师管理体制
附录2 美国的军事体制
第2章 宏观经济学与逻辑
2.1 概念
2.1.1 关于经济
2.1.2 关于市场经济
附件1 关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2.2 体系
2.2.1 普通型体系
2.2.2 特别型体系
2.2.3 新的设想
2.3 方法论
2.4 学界
2.4.1 有级别的经济学机构
2.4.1 无级别的经济学机构
第3章 宏观经济学与创能
3.1 创新理念
3.2 创新机制
3.3 创新技能
3.3.1 大处着眼
3.3.2 小处着手
第4章 宏观经济学与国际
4.1 宏观经济学必须研究美国
4.1.1 为什么要研究美国
4.1.2 如何研究美国
附录1 美国概况
附录2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简历
附录3 日本概况
4.2 中国与世贸组织(WTO)
4.2.1 世贸组织(WTO)简介
4.2.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的思考
附录4 走进WTO 认识WTO
4.3 知识产权——深层的国际竞争
4.3.1 国外的举措
4.3.2 中国的弱势
下篇 宏观经济学新架构
第5章 宏观经济学与循环
5.1 列昂惕夫之前(18-19世纪)
5.1.1 魁奈的经济图(表)
5.1.2 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
5.1.3 瓦尔拉斯的经济学
5.2 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经济学
5.2.1 投入产出表与投入产出模型
5.2.2 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之一:经济关联
5.2.3 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之二:经济模拟
5.3 资金循环简述
第6章 宏观经济学与监控
6.1 经济账户
6.1.1 原理
6.1.2 若干重要经济账户
6.1.3 中国经济账户存在的问题
6.1.4 经济账户的历史
6.1.5 经济账户的发展趋势:绿色账户
附录1 联合国(UN)简介
6.2 经济景气
6.2.1 经济景气的内涵与外延
6.2.2 经济景气的测定
6.2.3 经济景气的描绘
6.3 经济安全
6.3.1 国家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
6.3.2 我国经济安全度的实证分析
6.3.3 关于提高我国经济安全度的思考
附录2 非传统安全面面观
第7章 宏观经济学与规划
7.1 经济发展战略探讨
7.1.1 大国与大国战略
7.1.2 强国(强军)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
7.2 政府规划编制:功夫在规划外
7.2.1 规划与法律
7.2.2 规划与统计
7.2.3 规划与战略
7.2.4 规划与科学
7.3 一个案例:“十五”规划纲要通过后的冷思考
7.3.1 “十五”计划编制必须有充分的前提
7.3.2 “十五”计划编制必须有充分的内容
7.4 宏观经济预警简论
7.4.1 经济预警的理论
7.4.2 经济预警的方法
附录1 关于规划与计划的语义和使用情况
附录2 汉字——统一全人类语文的最终选择
第8章 宏观经济学与杂论
8.1 拟合度与预测力
8.2 简单与复杂
8.2.1 奥肯定律
8.2.2 拉弗曲线
8.2.3 菲利普斯曲线
8.2.4 恩格尔定律
8.2.5 基尼系数
8.2.6 GDP模型
8.2.7 赫芬达尔指数
附录1 黑马一匹行万里——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
附录2 顾海兵著译要目
新范式宏观经济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